A. | B點位于x軸下方 | B. | A點與E點的位移相同 | ||
C. | D點的速度最大時 | D. | C點的加速度方向向上 | ||
E. | 這列波的波速為5m/s |
分析 由題意可明確波長、周期,現(xiàn)波長、周期及波速的關(guān)系可明確波速;分別對各點進(jìn)行分析,明確它們的起振方向以及振動過程,從而明確它們的位置及速度和加速度.
解答 解:由題意可知,O點的起振方向向下;周期T=$\frac{0.3}{\frac{3}{4}}$=0.4s;此時波傳播了3m;故波長λ=4m;波速v=$\frac{λ}{T}$=$\frac{4}{0.4}$=10m/s;
則經(jīng)1.2s時,波已振動3個周期,傳播到了12m處;
A、此時B點振動了1s,即為2.5個周期,故B點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動;
B、AE兩點相隔一個波長;故二者位移始終相同;故B正確;
C、此時D點恰好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動,振動速度最大;故C正確;
D、C點此時振動了2$\frac{1}{4}$T,故此時C點在負(fù)向最大位移處,加速度向上;故D正確;
E、由以上分析可知,波速為4m/s;故E錯誤;
故選:BCD.
點評 本題考查波的傳播及波動圖象的性質(zhì),在分析中要注意明確各質(zhì)點的起振方向,以及振動時間及過程.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到t1時刻A停下 | B. | 到t2時刻B追上A | ||
C. | 0~t1時間內(nèi)A的加速度小 | D. | 0~t2時間內(nèi)A一直在B前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證實了在原子核內(nèi)部存在質(zhì)子 | |
B. | 鈾核(${\;}_{92}^{238}$U)衰變?yōu)殂U核(${\;}_{82}^{206}$Pb)的過程中,要經(jīng)過8次α衰變和6次β衰變 | |
C. | 按照愛因斯坦的理論,在光電效應(yīng)中,金屬中的電子吸收一個光子獲得的能量是hv,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來克服金屬的逸出功W0,剩下的表現(xiàn)為逸出后電子的初動能Ek | |
D. | 玻爾的原子理論第一次將量子觀念引入原子領(lǐng)域,提出了定態(tài)和躍遷的概念,成功地解釋了所有原子光譜的實驗規(guī)律 | |
E. | 鈾核(${\;}_{92}^{238}$U)衰變成α離子和另一原子核,衰變產(chǎn)物的結(jié)合能之和一定大于鈾核的結(jié)合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波向右傳播 | |
B. | 質(zhì)點H的運動方向與質(zhì)點F的運動方向一直相反 | |
C. | 質(zhì)點C比質(zhì)點B先回到平衡位置 | |
D. | 質(zhì)點E的振幅為零,質(zhì)點C的振幅最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物體A的上拋初速度大小等于B落到地面時的速度大小 | |
B. | 相遇時物體A已上升的高度和物體B已下落的高度相同 | |
C. | 相遇時物體B的速度是物體A拋出速度的一半 | |
D. | 物體A和物體B同時落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地球是質(zhì)點 | |
B. | 地球不是質(zhì)點 | |
C. | 在研究地球的公轉(zhuǎn)時,可以把地球當(dāng)作質(zhì)點 | |
D. | 在研究地面上的物體運動時,可以把地球當(dāng)作質(zhì)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