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機車A拉著一節(jié)車廂B由靜止開始勻加速運動,加速度為0.3m/s2,車廂的質(zhì)量為4.0t,運動中車廂受到的阻力為2.0×103N.
(1)求機車對車廂的拉力是多大?
(2)機車拉車廂運動了20s時拉鉤松脫了,從此時開始計時經(jīng)過多長時間車廂停下來?

分析 (1)以車廂為研究對象,由牛頓第二定律可以求出拉力.
(2)由牛頓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加速度,然后應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可以求出車廂的運動時間.

解答 解:(1)對車廂,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f=ma,
解得:F=f+ma=2.0×103+4×103×0.3=3.2×103N;
(2)車廂脫鉤時,車廂的速度:v=at1=0.3×20=6m/s,
脫鉤后,由牛頓第二定律得:a′=$\frac{f}{m}$=$\frac{2×1{0}^{3}}{4×1{0}^{3}}$=0.5m/s2,
車廂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運動時間:t2=$\frac{v}{a′}$=$\frac{6}{0.5}$=12s;
答:(1)機車對車廂的拉力是3.2×103N.
(2)機車拉車廂運動了20s時拉鉤松脫了,從此時開始計時經(jīng)過12s車廂停下來.

點評 本題考查了求拉力、車廂的運動時間問題,分析清楚車廂的運動過程與受力情況是解題的關鍵,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與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可以解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所示,一勁度系數(shù)很大的輕彈簧一端固定在傾角θ=30°的斜面底端,將彈簧壓縮至A點鎖定,然后將一質(zhì)量為m的小物塊緊靠彈簧放置,物塊與斜面問動摩擦因數(shù)?=$\frac{\sqrt{3}}{6}$.解除彈簧鎖定,物塊恰能上滑至B點,A、B兩點的高度差為ho,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
(1)求彈簧鎖定時具有的彈性勢能Ep;
(2)求物塊從A到B的時間tl與從B返回到A的時間t2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如圖所示,甲圖中的小磁針上有一直導線通以圖中所示方向的電流時,小磁針北極N將向紙內(nèi)(填“紙內(nèi)”或“紙外”)偏轉(zhuǎ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所示,在磁感應強度為B、足夠大的水平勻強磁場中,有兩塊長為2L,間距為d的豎直放置的平行帶電金屬板,從CD板的正中央O點由靜止釋放一個初速為零的電子,電子恰好從AB板的邊緣A端平行于AB板射出,且能回到O點.已知電子的電荷量為e,質(zhì)量為m,重力可忽略不計,電場只局限于平行板之間,且L>d.
試求:
(1)電子從板間射出時的速度大。
(2)兩板間所加電壓.
(3)電子在復合場區(qū)域運動到A點時的加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所示,在同一豎直面內(nèi),兩位同學分別以初速度va和vb將小球從高度不同的a、b兩點沿水平方向同時拋出,兩小球均落到與兩拋出點水平距離相等的P點.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va<vb,兩球同時落地B.va>vb,兩球同時落地
C.va>vb,小球a先落地D.va<vb,小球b先落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關于運動的合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合運動的速度一定比每一個分運動的速度大
B.合運動的時間一定比每一個分運動的時間長
C.分運動的時間一定與它們的合運動的時間相等
D.合運動的速度比每個分運動的速度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質(zhì)量為M的A置于粗糙水平面上,質(zhì)量m的小球B置于斜面上,AB均靜止,知θ=30°,不計小球與斜面間的摩擦
①輕繩對小球的作用力
②地面對A的支持力與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摩托車通過質(zhì)量不可忽略的鋼絲繩拖動貨物前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摩托車啟動過程中,鋼繩拉貨物的力大于貨物拉鋼繩的力
B.摩托車啟動過程中,摩托車拉鋼繩的力大于鋼繩拉貨物的力
C.摩托車平穩(wěn)(勻速)行駛過程中,摩托車拉鋼繩的力等于鋼繩拉貨物的力
D.不論摩托車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tài),摩托車拉鋼繩的力與鋼繩拉貨物的力都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一物塊沿傾角為θ的斜坡向上滑動.當物塊的初速度為v時,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如圖所示;當物塊的初速度為$\frac{v}{2}$時,上升的最大高度記為h.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物塊與斜坡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和h分別為( 。
A.μ=tanθB.μ=($\frac{{v}^{2}}{2gh}$-1)tanθC.h=$\frac{H}{2}$D.h=$\fra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