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世紀末,伽利略用實驗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歐洲流行了近兩千年的亞里士多德關于力和運動的理論開啟了物理學發(fā)展的新紀元.以下說法與事實相符的是( 。
A.根據(jù)亞里士多德的論斷有:兩物體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重的物體下落得快
B.根據(jù)亞里士多德的論斷有: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C.伽利略通過數(shù)學推算并用實驗驗證了小球在斜面上從靜止開始運動的位移與所用時間成正比
D.伽利略通過理想斜面實驗,總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

分析 根據(jù)物理學史和常識解答,記住著名物理學家的主要貢獻即可.

解答 解:A、根據(jù)亞里士多德的論斷,兩物體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重的物體下落得快,較輕的物體下落較慢,故A正確;
B、根據(jù)亞里士多德的論斷,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故B錯誤;
C、伽利略通過數(shù)學推算并用實驗驗證了小球在斜面上從靜止開始運動的位移與所用時間的平方成正比,故C錯誤;
D、牛頓根據(jù)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得出牛頓第一定律.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物理學史,是常識性問題,對于物理學上重大發(fā)現(xiàn)、發(fā)明、著名理論要加強記憶,這也是考試內(nèi)容之一.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任何理論和學說的建立都離不開實驗.下面有關物理實驗與物理理論或學說關系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α粒子散射實驗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結構
B.天然放射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證實了玻爾原子理論
C.電子的發(fā)現(xiàn)表明原子不是構成物質(zhì)的最小微粒
D.光電效應實驗證實了光具有粒子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所示,重物G=260N,擱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在一與水平面成37°角斜向上的拉力F=100N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sin37°=0.6,cos37°=0.8)
求:
(1)地面對物體的支持力多大?
(2)木塊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物理學中規(guī)定,電場中某點的場強方向跟正點電荷 在該點所受的電場力的方向相同.跟負點電荷 在該點所受的電場力的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7.如圖所示,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質(zhì)彈簧下端固定在傾角為θ=30°粗糙斜面底端的擋板C上,另一端自然伸長到A點.質(zhì)量為m的物塊從斜面上B點由靜止開始滑下,與彈簧發(fā)生相互作用,最終停在斜面上某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塊第一次滑到A點時速度最大
B.物塊速度最大時彈簧的壓縮量小于$\frac{mg}{2k}$
C.物塊最終停在斜面上時物塊受到的摩擦力小于$\frac{1}{2}mg$
D.物塊壓縮彈簧后被反彈過程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右圖所示,在勻強電場中,將一電荷量為q的正電荷由A點移到B點,電場力做功為W,已知A、B兩點間距離為L,兩點連線與電場方向成60°角,則該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為( 。
A.$\frac{2W}{qL}$B.$\frac{W}{2qL}$C.$\frac{{2\sqrt{3}W}}{3qL}$D.$\frac{W}{q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一輛沿平直路面行駛的汽車,速度為36km/h,剎車后獲得加速度的大小為4m/s2.求:
(1)剎車后3s末的速度?
(2)從開始剎車至停止,汽車滑行的距離?
(3)從開始剎車到計時,第5s內(nèi)汽車的位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如圖在方向豎直向下的勻強電場中,有兩個質(zhì)量均為m的帶電小球,電量分別為+2q和-q,兩小球間用絕緣絲線相連,另用絕緣細線懸掛在O點,處于平衡狀態(tài),若絲線對懸線O的拉力為3mg,則勻強電場場強的大小為$\frac{mg}{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在“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

(1)用游標卡尺測量擺球直徑的情況如圖1所示,讀出擺球直徑2.06cm.
(2)若測量出多組周期T、擺長L數(shù)值后,畫出T2-L圖象如圖2,則此圖線的斜率的物理意義是C
A.g   B.$\frac{1}{g}$   C.$\frac{{4{π^2}}}{g}$    D.$\frac{g}{{4{π^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