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雨滴從高空由靜止下落,由于空氣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漸減小,直到為零,在此過程中雨滴的運(yùn)動情況是( 。
A.速度不斷減小,加速度為零時,速度為零
B.速度不斷增大,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
C.速度一直保持不變
D.位移逐漸增大,當(dāng)加速度減小為零時,位移達(dá)到最大

分析 雨滴開始下落時,重力大于阻力,合力向下,故做加速運(yùn)動,當(dāng)阻力增加到和重力相等時做勻速運(yùn)動

解答 解:雨滴開始下落的時候,速度很小,阻力也小,重力的方向向下,阻力的方向向上,故重力和阻力的合力方向豎直向下,故雨滴做加速運(yùn)動,隨著速度的增加,阻力也越來越大,合力減小,加速度減;當(dāng)阻力增加到和重力相等的時候,雨滴做勻速運(yùn)動,加速度為零,故B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學(xué)生對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以及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yùn)功狀態(tài)的認(rèn)識和了解,是一道中檔題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某同學(xué)從標(biāo)稱為“220V 25W”、“220V 300W”、“220V 500W”的3只燈泡中任選一只,正確使用多用電表測量燈泡阻值如圖乙所示.該燈泡的阻值是160Ω,標(biāo)稱的額定功率為25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某行星繞太陽運(yùn)行的橢圓軌道如圖所示,F(xiàn)1、F2是橢圓軌道的兩個焦點,太陽在焦點F1上,A、B兩點是F1、F2連線與橢圓的交點,已知A點到F1的距離為a,B點到F1的距離為b,則行星在A、B兩點處的速率之比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已知某行星半徑為R,以其第一宇宙速度運(yùn)行的衛(wèi)星的繞行周期為T,圍繞該行星運(yùn)動的同步衛(wèi)星運(yùn)行速率為v.則該行星的自轉(zhuǎn)周期為( 。
A.$\frac{{2{π^2}{R^2}}}{{T{v^2}}}$B.$\frac{{4{π^3}{R^3}}}{v^3}$C.$\frac{2πR}{v}$D.$\frac{{8{π^3}{R^3}}}{{{T^2}{v^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所示,a、b、c是一條電場線上的三點,電場線的方向由a到c,a、b間距離等于b、c間距離,用φa、φb、φc和Ea、Eb、Ec分別表示a、b、c三點的電勢和場強(qiáng),可以判定( 。
A.Ea<Eb<EcB.Ea=Eb=EcC.φa<φb<φcD.φa>φb>φ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光滑斜面傾角為30°,質(zhì)量分別為M、m的兩個物體通過細(xì)繩及彈簧連接于光滑輕滑輪兩側(cè),斜面底端有一與斜面垂直的擋板.開始時用手按住物體M,此時M距離擋板的距離為s,滑輪兩邊的細(xì)繩恰好伸直,且彈簧處于原長狀態(tài).已知M=2m,空氣阻力不計.松開手后,斜面體始終保持靜止,則在M下滑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M和m組成的系統(tǒng)機(jī)械能守恒
B.當(dāng)M的速度最大時(未碰到板),m與地面間的作用力為零
C.當(dāng)M的速度最大時(未碰到板),水平面對斜面的支持力為(M′+M+m)g
D.當(dāng)m離開地面后M做勻速運(yùn)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所示,實線為電場線,虛線為等勢面,且AB=BC,電場中的A、B、C三點的場強(qiáng)分別為EA、EB、EC,電勢分別為φA、φB、φC,AB、BC間的電勢差分別為UAB、UBC,則下列關(guān)系中不正確的是( 。
A.φA>φB>φCB.EC>EB>EAC.UAB<UBCD.UAB>U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實例中,不計空氣阻力,機(jī)械能守恒的有( 。
A.做平拋運(yùn)動的物體B.勻速上升的物體
C.在豎直面內(nèi)做勻速圓周運(yùn)動的小球D.從高處沿粗糙曲面下滑的物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水平地面上放一個重為200N的鐵塊,鐵塊與地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大小為85N,鐵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素為0.40,一個人用沿著水平方向的力推原來靜止的鐵塊,試求下列各種情況下鐵塊所受的摩擦力大。
(1)用60N推力作用后,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用100N推力作用后,受到的摩擦力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