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物體靜止在水平面上,物體與水平面之間的滑動摩擦力為0.5N(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現(xiàn)對物體施加一個大小變化、方向不變的水平拉力F,使物體在水平面上運動了3s的時間.為使物體在3s時間內(nèi)運動的位移最大,力F隨時間變化情況應(yīng)該為下面四個圖中的哪一個(g取10m/s2)(  )
A.B.C.D.

分析 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由位移公式求出各段時間內(nèi)物體的位移,再確定哪種情況位移最大.

解答 解:設(shè)物體的質(zhì)量為1kg,
A、0-1s內(nèi)物體處于靜止,1-2s內(nèi),加速度${a}_{1}=\frac{{F}_{2}-f}{m}=\frac{1.5-0.5}{1}=1m/{s}^{2}$,
1-2s內(nèi)的位移${x}_{1}=\frac{1}{2}{a}_{1}{{t}_{1}}^{2}=\frac{1}{2}×1×1m=0.5m$,
2s末的速度v1=a1t1=1×1m/s=1m/s,
2-3s內(nèi)加速度${a}_{2}=\frac{{F}_{3}-f}{m}=\frac{2.5-0.5}{1}=2m/{s}^{2}$,
位移${x}_{2}={v}_{1}{t}_{2}+\frac{1}{2}{a}_{2}{{t}_{2}}^{2}$=$1×1+\frac{1}{2}×2×1$m=2m,
則總位移x=x1+x2=0.5+2m=2.5m.
B、0-1s內(nèi)的加速度a1=$\frac{{F}_{1}-f}{m}=\frac{2.5-0.5}{1}=2m/{s}^{2}$,
則0-1s內(nèi)的位移${x}_{1}=\frac{1}{2}{a}_{1}{{t}_{1}}^{2}=\frac{1}{2}×2×1m=1m$,
1s末的速度v1=a1t1=2×1m/s=2m/s,
1-2s內(nèi)的加速度${a}_{2}=\frac{{F}_{2}-f}{m}$=$\frac{1.5-0.5}{1}=1m/{s}^{2}$,
1-2s內(nèi)的位移${x}_{2}={v}_{1}{t}_{2}+\frac{1}{2}{a}_{2}{{t}_{2}}^{2}$=$2×1+\frac{1}{2}×1×1m=2.5m$,
2s末的速度v2=v1+a2t2=2+1×1m/s=3m/s,
2-3s內(nèi)的位移x3=v2t3=3×1m=3m,
則總位移x=x1+x2+x3=1+2.5+3m=6.5m.
C、0-1s內(nèi)的加速度a1=$\frac{{F}_{1}-f}{m}$=$\frac{1.5-0.5}{1}=1m/{s}^{2}$,
0-1s內(nèi)的位移${x}_{1}=\frac{1}{2}{a}_{1}{{t}_{1}}^{2}=\frac{1}{2}×1×1m=0.5m$,
1s末的速度v1=a1t1=1×1m/s=1m/s,
1-2s內(nèi)的加速度${a}_{2}=\frac{{F}_{2}-f}{m}$=$\frac{2.5-0.5}{1}=2m/{s}^{2}$,
則1-2s內(nèi)的位移${x}_{2}={v}_{1}{t}_{2}+\frac{1}{2}{a}_{2}{{t}_{2}}^{2}$=$1×1+\frac{1}{2}×2×1m=2m$,
2s末的速度v2=v1+a2t2=1+2×1m/s=3m/s,
則2-3s內(nèi)的位移x3=v2t3=3×1m=3m,
則總位移x=x1+x2+x3=0.5+2+3m=5.5m.
D、0-1s內(nèi)的加速度a1=$\frac{{F}_{1}-f}{m}=\frac{2.5-0.5}{1}=2m/{s}^{2}$,
則0-1s內(nèi)的位移${x}_{1}=\frac{1}{2}{a}_{1}{{t}_{1}}^{2}=\frac{1}{2}×2×1m=1m$,
1s末的速度v1=a1t1=2×1m/s=2m/s,
1-2s內(nèi)的位移x2=v1t2=2×1m=2m,
2-3s內(nèi)的加速度${a}_{2}=\frac{{F}_{3}-f}{m}=\frac{1.5-0.5}{1}=1m/{s}^{2}$,
2-3s內(nèi)的位移${x}_{3}={v}_{1}{t}_{3}+\frac{1}{2}{a}_{2}{{t}_{3}}^{2}$=$2×1+\frac{1}{2}×1×1m=2.5m$,
則總位移x1+x2+x3=1+2+2.5m=5.5m.
可知B選項位移最大,
故選:B.

點評 本題也可以通過計算加速度和速度,作出速度-時間圖象,根據(jù)“面積”表示位移,判斷位移的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如圖(甲)所示,地面上有一長為l=1m,高為h=0.8m,質(zhì)量M=2kg的木板,木板的右側(cè)放置一個質(zhì)量為m=1kg的木塊(可視為質(zhì)點),已知木板與木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0.4,木板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0.6,初始時兩者均靜止.現(xiàn)對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力F隨時間的變化如圖(乙)所示,取g=10m/s2.求:

(1)前2s木板的加速度;
(2)木塊落地時距離木板左側(cè)的水平距離△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甲所示,有一足夠長的粗糙斜面,傾角θ=37°,一滑塊以初速度為v0=16m/s從底端A點滑上斜面,滑至B點后又返回到A點,滑塊運動的v-t圖象如圖乙所示.(已知: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1)滑塊與斜面之間的滑動摩擦因數(shù);
(2)滑塊再次回到AB中點時的速度.
(3)滑塊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所用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甲所示,質(zhì)量ml=3kg的滑塊C(可視為質(zhì)點)放置于光滑的平臺上,與一處于自然長度的彈簧接觸但不相連,彈簧另一端固定在豎直墻壁上.平臺右側(cè)的水平地面上緊靠平臺依次排放著兩塊木板A、B.已知木板A、B的長度均為L=5m,質(zhì)量均為m2=l.5kg,木板A、B上表面與平臺相平,木板A與平臺和木板B均接觸但不粘連.滑塊C與木板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0.3,木板A、B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1.現(xiàn)用一水平向左的力作用于滑塊C上,將彈簧從原長開始緩慢地壓縮0.2m的距離,然后將滑塊C由靜止釋放,此過程中彈簧彈力大小F隨壓縮量x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設(shè)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10m/s2.求:

(1)滑塊C剛滑上木板A時的速度;
(2)滑塊C剛滑上木板A時,木板A、B及滑塊C的加速度;
(3)從滑塊C滑上木板A到整個系統(tǒng)停止運動所需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所示,木板與水平地面間的夾角θ可以隨意改變,當θ=30°時,可視為質(zhì)點的一小物塊恰好能沿著木板勻速下滑.若讓該小物塊從木板的底端以大小恒定的初速率v0=10m/s的速度沿木板向上運動,小物塊沿木板滑行的距離為s,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求小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2)求小物塊沿木板滑行的距離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如圖,用恒力F拉著三個物體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起運動.現(xiàn)在中間物體上加上一個小物體,那么連接物體的繩子張力和未放小物體前相比( 。
A.Ta變小B.Ta變大C.Tb減小D.Tb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如圖,將小砝碼至于桌面上的薄紙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將紙板迅速抽出,砝碼的移動很小,這就是大家熟悉的慣性演示實驗.若砝碼和紙板的質(zhì)量分別為M和m,各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砝碼與紙板左端的距離及桌面右端的距離均為d.現(xiàn)用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拉動紙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紙板相對砝碼運動時,紙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為μ(M+m)g
B.要使紙板相對砝碼運動,F(xiàn)一定大于2μ(M+m)g
C.若砝碼與紙板分離時的速度小于$\sqrt{μgd}$,砝碼不會從桌面上掉下
D.當F=μ(2M+4m)g時,砝碼恰好到達桌面邊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所示,豎直平面內(nèi)的$\frac{3}{4}$圓弧形光滑軌道半徑為R,A端與圓心O等高,AD為與水平方向成45°角的斜面.B端在O的正上方.一個小球在A點正上方由靜止開始釋放,自由下落至A點后進入圓形軌道并恰能到達B點,求:
(1)釋放點距A點的豎直高度;
(2)小球落到斜面上C點時的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如圖所示,電容器與電動勢為E的直流電源(內(nèi)阻不計)連接,下極板接地.一帶電油滴位于電容器中的P點恰好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將平行板電容器的上極板豎直向下移動一小段距離則( 。
A.帶電油滴的電勢能將增大
B.P點的電勢將降低,兩極板間的電勢差不變
C.平行板之間的電場強度增大,平行板所帶電荷量也增大
D.電容器的電容增大,帶電油滴將沿豎直方向向上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