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是一個十字路口的示意圖,每條停車線到十字路口中心的距離均為。一人騎電動車以的速度到達停車線(圖中的點)時,發(fā)現(xiàn)左前方道路一輛轎車正以的速度駛來,車頭已抵達停車線(圖中的點),設兩車均沿道路中央做直線運動,電動車可視為質(zhì)點,轎車長,寬度不計。

(1)請通過計算判斷兩車保持上述速度勻速運動,是否會發(fā)生相撞事故?

(2)若轎車保持上述速度勻速運動,而電動車立即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為了避免發(fā)生相撞事故,電動車應做加速度需滿足什么條件的何種運動?

【答案】(1)會相撞(2)加速度大小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或加速度大小的勻減速直線運動。

【解析】

(1)轎車頭到點的時間為

轎車尾過點的時間為

電動車到達點的時間為

因為.所以會發(fā)生交通事故

(2)電動車到達點的時間小于或大于可避免交通事故。設電動車的加速度大小為,則

若時間小于

解得

若時間大于

解得

所以電動車應做加速度大小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或加速度大小的勻減速直線運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木塊B上表面是水平的,當木塊A置于B上時,AB保持相對靜止,并一起沿固定的光滑斜面由靜止開始下滑,在下滑過程中求(已知斜面傾角,AB的質(zhì)量m、M,重力加速度g)。

(1)A受到B的支持力;

(2)A受到的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guān)原子核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射線的穿透能力比射線強

B. 裂變物質(zhì)體積小于臨界體積時,鏈式反應不能進行

C. 原子核內(nèi)部一個質(zhì)子轉(zhuǎn)化成一個中子時,會同時釋放出一個電子

D. 的半衰期約為7億年,隨地球環(huán)境的變化,它的半衰期可能變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將一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彈簧一端固定在內(nèi)壁光滑的半球形容器底部O(O為球心),彈簧另一端與質(zhì)量為m的小球相連,小球靜止于P點。已知容器半徑為R,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OP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3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容器相對于水平面有向左運動的趨勢

B. 輕彈簧對小球的作用力大小為 mg

C. 容器對小球的作用力豎直向上

D. 彈簧原長為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水平作用力F的作用下,木板B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勻速運動,其水平表面上的木塊A靜止不動,與之相連的固定在豎直墻上的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3.2N.已知木塊A重8N,木板B重12N.

(1)若此時彈簧秤彈簧的伸長量為1.6cm,則該彈簧秤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多少?

(2)木塊A與木板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多少?

(3)若已知木板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3,則水平力F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輛汽車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勻速行駛,遇到緊急情況剎車后它的位移與時間的關(guān)系s=32t-4t2(s的單位為m,t的單位為s),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 )

A. 1 s末汽車的速度為28m/s B. 汽車在最初2 s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24 m/s

C. t=5 s時汽車的位移為64 m D. 汽車做減速運動,運動的加速度為-4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斜面傾角為,在斜面上放著一重為100的物體,:

①重力沿斜面下滑方向的分力多大?

②重力沿斜面垂直方向的分力有多大?

③如果物體靜止不動,那么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

④如果物體和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那么讓物體下滑,在下滑過程中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開始沿同一方向運動,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其中甲物體的速度時間圖線為兩段傾斜直線,乙物體的速度時間圖線為兩段1/4圓弧。圖中t2 =,則在 時間內(nèi),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甲物體在0-t2時間內(nèi)的加速度與在時間內(nèi)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 時間內(nèi)甲物體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物體的平均速度

C. 兩物體在t2時刻運動方向均改變

D. 兩物體在t1 、t3 時刻兩次相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如圖所示中,a、bab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間一定有彈力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