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圖甲所示為驗證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實驗裝置,與電源連接的線圈Ⅰ中的電流i1按圖乙所示的規(guī)律變化,電流i1在線圈Ⅰ的 內(nèi)部產(chǎn)生變化的磁場,該磁場磁感應強度B與線圈中電流i1的關系:B=ki1(其中k為常數(shù)).線圈II與電流傳感器連接,并通過計算機 繪制出線圈II中感應電流i2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若僅將i1變化的頻率適當增大,則能正 確反映i2-t圖象變化的是(圖中以實線和虛線分別表示調(diào)整前、后的i2-t圖象) ( 。
A.B.C.D.

分析 大線圈Ⅰ與多功能電源連接,在每個時間段內(nèi)電流隨時間均勻變化,則產(chǎn)生的磁場均勻變化,根據(jù)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判斷小線圈中電流的變化.當多功能電源輸出電流變化的頻率適當增大,則產(chǎn)生的感應電動勢適當增加.

解答 解:根據(jù)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得,E=N$\frac{△B}{△t}$S,因為大線圈中每個時間段內(nèi)電流均勻變化,則每個時間段內(nèi)產(chǎn)生的感應電動勢不變,則小線圈中每個時間段內(nèi)感應電流的大小不變.因為多功能電源輸出電流變化的頻率適當增大,則產(chǎn)生的感應電動勢適當增加,感應電流大小適當增加,變化的周期變。蔇正確,ABC錯誤.
故選:D.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知道磁場均勻變化時,產(chǎn)生的感應電動勢大小不變,會根據(jù)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中,極板M接地,平行板電容器的極板N與一個靈敏的靜電計相接.將M極板向右移動,減小電容器兩極板間的距離時,電容器所帶的電量Q、電容C及兩極間電壓U的變化情況是( 。
A.C變大B.C不變C.U變小D.Q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所示,兩根垂直紙面、平行且固定放置的直導線M和N,通有同向等值電流;沿紙面與直導線M、N等距放置的另一根可自由移動的通電導線ab,則通電導線ab在安培力作用下運動的情況是(  )
A.a端轉(zhuǎn)向紙里,b端轉(zhuǎn)向紙外B.a端轉(zhuǎn)向紙外,b端轉(zhuǎn)向紙里
C.沿紙面逆時針轉(zhuǎn)動D.沿紙面順時針轉(zhuǎn)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燈泡中燈絲斷了,將燈絲搭接起來再用,則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和原來一樣亮
B.比原來更亮
C.搭接起來的地方容易燒斷,其他地方不易斷
D.搭接起來的地方不容易斷,其他地方容易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如圖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P,左側(cè)是光滑圓弧面,一根輕繩跨過物體P頂點上的光滑小滑輪,一端系有質(zhì)量為m=6kg的小球,小球與圓心連線跟水平方向的夾角θ=60°,繩的另一端水平連接物塊3,三個物塊重均為50N,作用在物塊2的水平力F=20N,整個系統(tǒng)平衡,g=10m/s2,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3與桌面之間的摩擦力是20NB.物塊3受6個力作用
C.1和2之間無摩擦力D.物塊2受4個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一輛汽車4s內(nèi)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初速度為2m/s,末速度為10m/s,在這段時間內(nèi)(  )
A.汽車的加速度為4m/s2B.汽車的加速度為3m/s2
C.汽車的位移為24mD.汽車的平均速度為3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圖,某同學沿半徑為R的圓周從a點走到b點,發(fā)生位移大小為( 。
A.RB.$\sqrt{2}R$C.1.5RD.2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某人站在靜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的平板車上,若人從車頭走向車尾,人和車運動情況,下面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人勻速走動,則車勻速后退,人和車對地位移之比與人和車質(zhì)量的反比
B.人勻加速走動,車勻加速后退,兩者對地加速度大小相等
C.不管人如何走,任意時刻人和車動量大小總相等
D.人停止走動,車也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發(fā)電廠發(fā)電機的輸出電壓為U1,發(fā)電廠至學校的輸電導線總電阻為R,通過導線上的電流為I,學校得到的電壓為U2,則輸電導線上損耗的功率下列表達式錯誤的是( 。
A.I2RB.$\frac{({U}_{1}-{U}_{2})^{2}}{2}$C.$\frac{{{U}_{1}}^{2}}{R}$D.I(U1-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