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從足夠高處先后讓兩個鋼球自由下落,兩球間用長為10m的細繩連接.第一個求下落1s后第二個球開始下落.不計空氣阻力及繩的質(zhì)量,試求在第二個球開始下落后多長時間,連接兩球的細繩剛好被拉直?(g取10m/s2

分析 兩個球都做自由落體運動,細繩剛好被拉直時,兩球之間的距離正好是繩長,對兩個物體的運動分別運用位移時間關(guān)系公式列式,然后聯(lián)立求解.

解答 解:設當繩子拉緊時,第二個物體下落的時間為t,則第二個物體下落的高度為:
h2=$\frac{1}{2}$gt2…①
此時第一個物體下落的高度為:
h1=$\frac{1}{2}$g(t+1)2…②
其中h1-h2=L…③
①②③式聯(lián)立得:
L=$\frac{1}{2}$g(t+1)2-$\frac{1}{2}$gt2=10t+5
解得:t=$\frac{10-5}{10}$s=0.5 s.
答:在第二個球開始下落后0.5s的時間,連接兩球的細繩剛好被拉直.

點評 本題關(guān)鍵是明確兩個球的運動規(guī)律,然后選擇恰當?shù)倪\動學公式列式求解;本題方法較多,可以嘗試用多種方法解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高空作業(yè)的電業(yè)工人,在操作過程中,不慎將一螺母脫落.螺母從離地面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取g=10m/s2,求:
(1)螺母落到地面經(jīng)過多長時間?
(2)螺母最后1s內(nèi)的位移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途中用了6s時間經(jīng)過A、B兩根電桿,已知A、B間的距離為60m,車經(jīng)過B時的速度為15m/s,則( 。
A.經(jīng)過A桿時速度為5m/sB.車的加速度為5m/s2
C.車從出發(fā)到B桿所用時間為12 sD.從出發(fā)點到A桿的距離是15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所示,你的左手拿一塊表,右手拿一支彩色畫筆.你的同伴牽動一條寬約1cm的長紙帶,使紙帶在你的筆下沿著直線向前移動.每隔1s你用畫筆在紙帶上點一個點.你還可以練習在1s內(nèi)均勻地點上兩個點.這樣,就做成了一臺簡單的打點計時器.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紙帶的速度越快,相同距離上打的點會越多
B.牽動紙帶速度不恒定,相鄰兩點的時間間隔也會不穩(wěn)定
C.若每隔1s變?yōu)槊扛?.5s打一個點,增大速度,紙帶上的兩點間距離會變大
D.若每隔1s變?yōu)槊扛?.5s打一個點,同樣的速度,紙帶上的兩點間距離會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下列描述的運動中,可能存在的是( 。
A.速度變化很大,加速度卻很小
B.速度變化很小,加速度卻很大
C.速度變化方向為正,加速度方向為負
D.加速度大小不斷變小,速度卻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約為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0m/s2,假設我國的登月工程中把一名質(zhì)量m=60kg的宇航員送到月球表面.
(1)求這名宇航員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大;
(2)假設這名宇航員在地球上最多能舉起M=90kg的物體,那么該宇航員在月球上最多能舉起多大質(zhì)量的物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在月球表面沒有空氣,重力加速度約為地球表面處重力加速度的$\frac{1}{6}$.若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在空中同一高度處同時由靜止釋放羽毛和鉛球,忽略地球和其他星球?qū)λ鼈兊挠绊,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羽毛將加速上升,鉛球?qū)⒓铀傧侣?/td>
B.羽毛和鉛球都將下落,且同時落到月球表面
C.羽毛和鉛球都將下落,但鉛球先落到月球表面
D.羽毛和鉛球都將下落,但落到月球表面的速度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在靜電場中,關(guān)于等勢面的性質(zh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個等勢面不能相交,它們一定互相平行
B.電荷在等勢面上移動,電場力不做功
C.電場力對移動電荷做功為零,則電荷一定在等勢面上移動
D.由等勢面的疏密能判斷場強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汽車以大小為20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剎車后,獲得的加速度的大小為5m/s2,那么剎車后2s內(nèi)與剎車后6s內(nèi)汽車通過的路程之比為( 。
A.1:2B.1:1C.4:3D.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