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以20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汽車,制動后做勻減速運動,能在2m內(nèi)停下來,如果汽車以40m/s的速度行駛,則它的制動距離應該是多少?

分析 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勻減速運動的加速度,結(jié)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以速度為40m/s時制動距離

解答 解:制動時的加速度大小為:
a=$\frac{{v}^{2}}{2{x}_{1}}=\frac{2{0}^{2}}{2×2}m/{s}^{2}=100m/{s}^{2}$,
則初速度為40m/s時的制動距離為:
$x′=\frac{v{′}^{2}}{2a}=\frac{4{0}^{2}}{2×100}m=8m$.
答:它的制動距離應該是8m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位移公式,抓住加速度不變進行求解,基礎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如圖是電場中某區(qū)域的電場線分布圖,a、b是電場中的兩點.這兩點相比,a點的電場強度小于(填“大于、小于”)b點的電場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在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測量長度的工具是刻度尺,精度是1mm;測量時間的工具是打點計時器;測量質(zhì)量的工具是天平.實驗中砂和桶的總質(zhì)量m和車與砝碼的總質(zhì)量M間必須滿足的條件是m<<M.實驗中打出的紙帶如圖所示,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是0.1s,圖中長度單位是cm,由此可以算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是0.69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如圖,在彎槽的頂端以初速度V釋放一個小球,小球的動能為E,當?shù)竭_B點時,球的動能是$\frac{3}{4}$E,速度是U;當以初速度2V釋放小球,當達到B點時( 。
A.球的動能等于3$\frac{3}{4}$EB.球的速度小于$\sqrt{5}$U
C.球的速度等于$\sqrt{5}$UD.球的動能小于3$\frac{3}{4}$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9.3閱兵”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大會活動,如圖所示是大國重器--東風5B洲際核導彈壓軸亮相大閱兵,仔細觀察圖片發(fā)現(xiàn)地面上有行進車輛的影子,這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還看到了“DF-5B”白色字體,是因為它能反射所有色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用如圖所示裝置做“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實驗中小車及砝碼的總質(zhì)量為m1,鉤碼質(zhì)量為m2,并用鉤碼所受的重力作為小車受到的合力,用紙帶測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D
A.每次改變小車質(zhì)量時,應重新平衡摩擦力
B.實驗時應先釋放小車后接通電源
C.本實驗中m1應遠大于m2
D.在用圖象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關(guān)系時,應用a-$\frac{1}{{m}_{1}}$圖象
(2)下圖為實驗中打出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從比較清晰的點跡起,在紙帶上標出了連續(xù)的5個計數(shù)點A、B、C、D、E,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都有4個點跡沒有標出,測出各計數(shù)點到A點之間的距離,如2圖所示.已知打點計時器接在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源兩端,則此次實驗中小車運動的加速度的測量值a=1.0m/s2.(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實驗時改變所掛鉤碼的質(zhì)量,分別測量小車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據(jù)測得的多組數(shù)據(jù)畫出a-F關(guān)系圖線,如圖3所示.此圖線的AB段明顯偏離直線,造成此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C
A.小車與平面軌道之間存在摩擦        B.平面軌道傾斜角度過大
C.所掛鉤碼的總質(zhì)量過大              D.所用小車的質(zhì)量過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一列簡諧植被沿x軸方向傳播,A、B是其中相距為0.5m的兩點.在其時刻,A處質(zhì)點正位于平衡位置向上運動,B處質(zhì)點恰好運動到下方最大位移處.已知橫波的傳播速度為50m/s,波長大于0.5m.若該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則波的頻率為25Hz;若該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則波的頻率為75H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所用電源為學生電源,輸出電壓為6V的交流電和直流電兩種.圖(乙)是他認為較理想的一條紙帶,O點是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第一個點(初速為零),A、B、C、D、E、F點是紙帶上相鄰的點.他們測出了各點與O點的距離h后做出了必要的計算,測量記錄見下表

計數(shù)點ABCDEF
h/cm6.99.4712.4015.7119.4123.49
(1)距離h的記錄中不符合有效數(shù)字讀數(shù)的一組是A(填寫計數(shù)點名稱).
(2)下面列舉了該實驗的幾個操作步驟:
A.按照圖示的裝置安裝器件
B.將打點計時器接到電源的“直流輸出”上;
C.用天平測出重錘的質(zhì)量
D.釋放紙帶,立即接通電源開關(guān)打出一條紙帶;
E.測量紙帶上某些點間的距離;
F.根據(jù)測量的結(jié)果計算重錘下落過程中減少的重力勢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動能
其中沒有必要進行的或者操作不當?shù)牟襟E是BCD(填選項對應的字母)
(3)打點計時器的頻率為50Hz,則計時器打下C點時,重物的速度大小為1.56m/s;
(4)計數(shù)點C、D、E與O點之間的距離分別用hC、hD、hE表示,打點計時器的打點周期用T表示,若重物質(zhì)量為m,重力加速度為g,則從O到D重物動能的增加量△Ek=$\frac{{m{{({h_E}-{h_C})}^2}}}{{8{T^2}}}$;O到D重物重力勢能的減少量△EP=mghD(△Ek、△EP均用hC、hD、hE、T、m、g符號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木塊A、B分別重50N和60N,它們與水平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0.25,夾在A、B之間的輕彈簧被壓縮了2cm,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400N/m,系統(tǒng)置于水面上靜止不動.現(xiàn)用F1=1N的水平向右的推力作用在A上,F(xiàn)2=2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在木塊B上,作用后它們?nèi)造o止不動,則作用后( 。
A.木塊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B.木塊A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左
C.木塊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0ND.木塊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