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如圖所示是甲、乙兩物體做直線運動的v-t圖象. 求甲、乙兩物體的加速度.

分析 在速度時間圖象中,切線代表該時刻的加速度,向右上方傾斜,加速度為正,向右下方傾斜加速度為負.

解答 解:根據(jù)圖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甲的加速度${a}_{1}=\frac{△{v}_{1}}{△{t}_{1}}=\frac{0-2}{3}=-\frac{2}{3}m/{s}^{2}$,
乙的加速度為${a}_{2}=\frac{△{v}_{2}}{△{t}_{2}}=\frac{2-1}{2}=0.5m/{s}^{2}$.
答:甲、乙兩物體的加速度分別為$-\frac{2}{3}m/{s}^{2}$和0.5m/s2

點評 本題是為速度--時間圖象的應(yīng)用,要明確斜率的含義,知道在速度--時間圖象中圖象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的含義,能根據(jù)圖象讀取有用信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圖(a)為一列簡諧橫波在t=2s時的波形圖.圖(b)為媒質(zhì)中平衡位置在x=1.5m處的質(zhì)點的振動圖象,P是平衡位置為x=2m的質(zhì)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波速為0.5 m/sB.波的傳播方向向右
C.0~2 s時間內(nèi),P運動的路程為8 cmD.0~2 s時間內(nèi),P向y軸正方向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物理學家通過實驗來探究物理規(guī)律,為人類的科學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下列符合物理史實的是( 。
A.開普勒用了20年時間觀測記錄行星的運動,發(fā)現(xiàn)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B.奧斯特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yīng),并提出了電磁感應(yīng)定律
C.牛頓做了著名的斜面實驗,得出輕重物體自由下落一樣快的結(jié)論
D.法拉第不僅提出了場的概念,而且發(fā)明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臺發(fā)電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7.如圖所示是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飛船對接運行軌跡,假設(shè)天宮一號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軌道半徑為r,周期為T,引力常量為G,則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根據(jù)題中條件可以計算出地球的質(zhì)量
B.根據(jù)題中條件可以計算出地球?qū)μ鞂m一號的引力大小
C.在近地點P處,神州十號的加速度比天宮一號大
D.要實現(xiàn)在近地點P處安全對接,神舟十號需在靠近P處制動減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關(guān)于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般講瞬時速度時,必須講清是哪段時間(或哪段位移)內(nèi)的速度
B.對于勻速直線動,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時間(或哪段位移)無關(guān)
C.平均速度可以精確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
D.瞬時速度是某時刻的速度,只有瞬時速度才能精確描述變速運動物體運動的快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公式v=$\frac{△x}{△t}$可知,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其速度與位移成正比
B.物體運動的時間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D.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其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是一個恒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木塊在質(zhì)量為M的長木板上向右滑行,木塊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長木板處于靜止狀態(tài),已知木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長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則( 。
A.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F
B.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M)g
C.當F>μ2(m+M)g時,長木板便會開始運動
D.無論怎樣改變F的大小,長木板都不可能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8.一物體靜止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其第3s內(nèi)的位移為5m,求:
(1)其運動的加速度為多少?
(2)其第3s初的速度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長為L兩段不可伸長輕繩各有一端系于豎直桿上A、B兩點,$\overline{AB}$=L,另一端均系于一小球O上.當桿帶著小球在水平面內(nèi)作勻速圓周運動角速度ω=$\sqrt{\frac{1.5g}{L}}$,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OB繩子對球拉力為$\frac{1}{2}$mgB.OA繩子對球拉力為$\frac{1}{2}$mg
C.OA與AB桿夾角等于60°D.OA繩子對球拉力為1.5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