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某同學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中,采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1)為了完成實驗,除了圖1中所示的器材外,還需要以下實驗器材中的BDE
A.秒表   B.天平   C.彈簧測力計
D.毫米刻度尺       E.低壓交流電源
(2)探究小車加速度和力的關系:他先用墊木把長木板的一端墊高來平衡摩擦力.掛上小桶,每次往桶中加入適量的沙來改變小車受到的力,相應地測出小車獲得的加速度.在該實驗中,所用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某次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如圖2所示,從比較清晰的某點起,取五個計數(shù)點,分別標明0、1、2、3、4.量得S1=2.15cm,S2=2.90cm,S3=3.70cm,S4=4.40cm,則打“3”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大小為0.405m/s,利用逐差法求得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0.763m/s2(結(jié)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若甲、乙兩同學用同一裝置做實驗,為方便對比,兩個同學畫圖時橫、縱軸坐標的標度都是一樣的,各自得到了a-F圖象如圖3所示.圖象的斜率不同說明兩位同學使用器材中的小車質(zhì)量是不同的,且大小關系是m>m
(4)若丙同學多次測量做出a-F圖象如圖4所示,發(fā)現(xiàn)該圖線不通過原點,且圖線的BC段明顯偏離直線,分析可能的原因BD
A.摩擦力平衡過度        B.平衡摩擦力時傾角太小
C.所用小車的質(zhì)量太大    D.所掛桶和沙的總質(zhì)量太大

分析 (1)明確實驗原理以及具體操作,知道需要測量數(shù)據(jù)即可正確解答;
(2)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求解瞬時速度,利用逐差法可求出物體的加速度大小;
(3)a-F圖象的斜率等于物體的質(zhì)量,故斜率不同則物體的質(zhì)量不同;
(4)實驗中用砂和砂桶的重力代替小車的合力,故要通過將長木板右端墊高來平衡摩擦力和使小車質(zhì)量遠大于砂和砂桶質(zhì)量來減小實驗的誤差.

解答 解:(1)需要刻度尺測量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大小,打點計時器使用的是低壓交流電源,需要天平測量小車質(zhì)量,故AC錯誤.BDE正確;
故選:BDE.
(2)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T=0.1s,
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得:${v}_{3}=\frac{{s}_{3}+{s}_{4}}{2T}=\frac{0.044+0.037}{0.2}$=0.405m/s,
根據(jù)△x=aT2得:
$a=\frac{{s}_{4}+{s}_{3}-{s}_{2}-{s}_{1}}{4{T}^{2}}$=$\frac{0.0440+0.0370-0.0290-0.0215}{0.04}$=0.763m/s2
(3)由圖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況下a>a,
根據(jù)F=ma可得a=$\frac{F}{m}$,即a-F圖象的斜率等于物體質(zhì)量的倒數(shù),即m<m.故兩人的實驗中小車質(zhì)量不同.
(4)A、開始當小車掛上重物時,加速度卻為零,線性圖象不通過坐標原點,故導致圖象不過原點的原因是木板傾角偏小.即說明操作過程中平衡摩擦力不足,故B正確,A錯誤;
C、從圖象上可以看出:F從0開始增加,砂和砂桶的質(zhì)量遠小于車的質(zhì)量,慢慢的砂和砂桶的重力在增加,那么在后面砂和砂桶的質(zhì)量就沒有遠小于車的質(zhì)量,由加速度表達式知a逐漸減小,所以圖象向下彎曲,故C錯誤,D正確.
故選:BD
故答案為:(1)BDE;(2)0.405;0.763;(3)小車質(zhì)量;m>m; (4)BD

點評 本題利用勻變速直線的規(guī)律以及推論解答實驗問題,在平時練習中要加強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提高解決問題能力,本實驗用控制變量法,只有在滿足平衡摩擦力和小車質(zhì)量遠大于砂和砂桶質(zhì)量的雙重條件下,才能用砂和砂桶重力代替小車所受的合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如圖所示,在水平天花板與豎直墻壁間,通過不計質(zhì)量的柔軟繩子和光滑的輕小滑輪懸掛重物G=40N,繩長L=2.5m,OA=1.5m,求繩中張力的大小,并討論:
(1)當B點位置固定,A點緩慢左移時,繩中張力如何變化?
(2)當A點位置固定,B點緩慢下移時,繩中張力又如何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所示,一列平面波朝著兩種介質(zhì)的界面?zhèn)鞑ィ珹1A2是它在介質(zhì)I中的一個波面,C1和C2位于兩種介質(zhì)的界面上,B1B2是這列平面波進入介質(zhì)II后的一個波面;A1C1和A2C2是它的兩條波線,入射角為θ1,折射角為θ2,波在I、Ⅱ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分別為v1和v2
(1)試根據(jù)惠更斯原理證明:$\frac{{sin{θ_1}}}{{sin{θ_2}}}=\frac{v_1}{v_2}$;
(2)若已知θ1=53°(sin 53°=0.8),A1A2的長度為0.6m,介質(zhì)I和介質(zhì)II中的波速之比為v1:v2=4:3,則:A1C1B1與A2C2B2的長度相差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1所示為“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與質(zhì)量的關系”實驗裝置圖.圖中A為小車,B為裝有砝碼的小桶,C為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木板,小車通過紙帶與電火花打點計時器相連,計時器接50Hz交流電.小車的質(zhì)量為m1,小桶(及砝碼)的質(zhì)量為m2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D.
A.每次改變小車質(zhì)量時,應重新平衡摩擦力
B.實驗時應先釋放小車后接通電源
C.本實驗m1應遠大于m2
D.在用圖象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關系時,應作a-$\frac{1}{{m}_{1}}$圖象

(2)實驗時,某同學由于疏忽,遺漏了平衡摩擦力這一步驟,他測量得到的a-F圖象,可能是圖2中的圖線丙.(選填“甲”、“乙”、“丙”)
(3)如圖3所示為一次記錄小車運動情況的紙帶,根據(jù)圖中給出的數(shù)據(jù)可以算出a=4.02m/s2.(計算結(jié)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深空探測一直是人類的夢想.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中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3個實現(xiàn)月面軟著陸的國家.如圖所示為此次探測中,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采用的由接近段、懸停段、避障段和緩速下降段等任務段組成的接力避障模式示意圖.請你應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下列問題.

(1)已知地球質(zhì)量約是月球質(zhì)量的81倍,地球半徑約是月球半徑的4倍.將月球和地球都視為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球體,不考慮地球、月球自轉(zhuǎn)及其他天體的影響.求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與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比值.
(2)由于月球表面無大氣,無法利用大氣阻力來降低飛行速度,我國科學家用自行研制的大范圍變推力發(fā)動機實現(xiàn)了探測器中途修正、近月制動及軟著陸任務.在避障段探測器從距月球表面約100m高處,沿與水平面成45°夾角的方向,勻減速直線運動到著陸點上方30m高處.已知發(fā)動機提供的推力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探測器燃料消耗帶來的質(zhì)量變化、探測器高度變化帶來的重力加速度g的變化均忽略不計,求此階段探測器的加速度a與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比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圖所示為電流天平,可以用來測量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它的右臂掛著矩形線圈,匝數(shù)為n,線圈的水平邊長為l,處于勻強磁場內(nèi),磁感應強度B的方向與線圈平面垂直.當線圈中通過電流I時,調(diào)節(jié)砝碼使兩臂達到平衡.然后使電流反向,大小不變.這時需要在左盤中增加質(zhì)量為m的砝碼,才能使兩臂再達到新的平衡.若m=10g,n=10匝,I=0.1A,l=10cm,g=10m/s2,則磁感應強度為( 。
A.0.5TB.1.0TC.1.5TD.2.0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在平直的軌道上,一列火車以20m/s的速度勻速運動,當火車司機發(fā)現(xiàn)前方400m處的障礙物時,開始剎車,為了不發(fā)生相撞,則
(1)剎車后火車的加速度至少應為多大?
(2)火車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停下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某人把電流表、干電池和一個定值電阻串聯(lián)后,兩端連接兩支測量表筆,做成了一個測量電阻的裝置.兩支表筆直接接觸時,電流表讀數(shù)為5.0mA,兩支表筆與200Ω的電阻連接時,電流表讀數(shù)為3.0mA.現(xiàn)在把表筆與一個未知電阻連接,電流表讀數(shù)為2.5mA,這個未知電阻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關于電勢的高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場強度為零的地方,電勢一定為零
B.電勢降低的方向就是電場線的方向
C.正電荷在只受電場力的作用下,一定向電勢低的地方運動
D.負電荷在只受電場力的作用下,由靜止釋放時,一定向電勢高的地方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