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負我國首次太空行走運載任務的神舟七號飛船,在繞地球五圈后成功地由橢圓軌道變成圓形軌道,在圓形軌道上飛船離地面的距離約為350km,繞行周期約為90min。設飛船在圓形軌道上的運動為勻速圓周運動,已知第一宇宙速度為7.9km/s,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A.飛船的軌道平面一定是垂直于地球自轉(zhuǎn)軸的圓面
B.飛船在圓形軌道上運動的線速度大小一定大于7.9km/s
C.飛船離開地面時的發(fā)射速度一定大于7.9km/s
D.對于飛船來說,它離地面越高,其繞行速度一定越大
C
只有同步軌道平面才與地球自轉(zhuǎn)軸的圓面垂直,其他軌道只要過地球球心即可,A錯;第一宇宙速度是衛(wèi)星貼近地球表面的環(huán)繞速度,也是發(fā)射成為地球衛(wèi)星的最小發(fā)射速度,由,半徑越大線速度越小,C對;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2012年2月25日凌晨0時12分,我國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將第十一顆北斗衛(wèi)星G5成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按照計劃,在2020年左右,我國將建成由30余顆衛(wèi)星組成的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地球的質(zhì)量可以由表達式求出,式中G為引力常量,a的單位是m/s,b是a的指數(shù),c的單位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chǎn)是衛(wèi)星繞地球運動的速度,b=4,c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a(chǎn)是第一宇宙速度,b=4,c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C.a(chǎn)是赤道上的物體隨地球一起運動的速度,b=2,c是衛(wèi)星的向心加速度
D.a(chǎn)是衛(wèi)星繞地球運動的速度,b=4,c是衛(wèi)星的向心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三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A、B、C在地球的大氣層外沿如圖所示的軌道做勻速圓周運動,已知mA = mB> mC,則三個衛(wèi)星(   )

A. 線速度大小的關系是VA<VB=VC
B. 周期關系是TA<TB=TC
C. 向心力大小的關系是FA<FB<FC
D. 向心加速度大小的關系是aA>aB>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地球軌道上作勻速圓周運動,離地高度為r,已知地球質(zhì)量為M,地球半徑為R,萬有引力恒量為G,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為____________;當神舟八號飛船關閉發(fā)動機與天宮一號對接時,飛船的加速度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關于宇宙速度,下列說法哪些是正確的
A.第一宇宙速度等于7.9km/s
B.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衛(wèi)星環(huán)繞地球表面做勻速圓周運動的最小速度
C.第二宇宙速度是衛(wèi)星掙脫地球的束縛所需的最小速度
D.第三宇宙速度是衛(wèi)星掙脫地球的束縛所需的最小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繞地球飛行的第5圈進行變軌,由原來的橢圓軌道變?yōu)榫嗟孛娓叨萮="342" km的圓形軌道。已知地球半徑R=6.37×103 k m,地面處的重力加速度g="10" m/s2。試導出飛船在上述圓軌道上運行的周期T的公式(用h、R、g表示),然后計算周期的數(shù)值(保留一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我國發(fā)射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與“神舟五號”飛船相比,它在更高的軌道上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神舟六號”的速度較小
B.“神舟六號”的速度較大
C.“神舟五號”的周期更短
D.“神舟六號”的周期與“神舟五號”的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面關于萬有引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萬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空間中所有具有質(zhì)量的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B.太陽的質(zhì)量大于行星,太陽對行星的萬有引力大于行星對太陽的萬有引力
C.萬有引力定律公式F=,其中G是一個比例常數(shù)
D.萬有引力定律公式表明當r等于零時,萬有引力為無窮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我國已公布力爭在2006年底發(fā)射“嫦娥一號”繞月衛(wèi)星。已知月球的半徑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則保證嫦娥一號繞月球做圓周運動的速度至少為____________(即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繞行的最小周期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