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如圖所示,豎直面內有一個半圓形軌道,AB為水平直徑,O為圓心,將一些半徑遠小于軌道半徑的小球從A點以不同的初速度沿直徑水平向右拋出,若不計空氣阻力,在小球從拋出到碰到軌道這個過程中.則(  )
A.若初速度適當,小球可以垂直撞擊半圓形軌道
B.初速度不同的小球運動時間一定不相同
C.初速度小的小球運動時間長
D.落在半圓形軌道最低點的小球運動時間最長

分析 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在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根據(jù)高度比較運動的時間.

解答 解:A、小球撞擊在圓弧左側時,速度方向斜向右下方,不可能與圓環(huán)垂直;當小球撞擊在圓弧右側時,根據(jù)“中點”結論:平拋運動速度的反向延長線交水平位移的中點,可知,由于O不在水平位移的中點,所以小球撞在圓環(huán)上的速度反向延長線不可能通過O點,也就不可能垂直撞擊圓環(huán).故A錯誤
B、由h=$\frac{1}{2}g{t}^{2}$,得 t=$\sqrt{\frac{2h}{g}}$平拋運動的時間由下落的高度決定,速度不同的小球下落的高度可能相同,運動的時間可能相同,故B錯誤.
C、初速度小的小球下落的高度不一定大,則運動時間不一定長,故C錯誤.
D、落在圓形軌道最低點的小球,下落的高度最大,則運動的時間最長.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的關鍵要掌握平拋運動的特點,知道平拋運動的時間由高度決定,與水平初速度無關.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所示,虛線表示電場中的等勢線,相鄰等勢線之間的電勢差相等,一電子以一定的初速度進人電場中,只在電場力的作用下運動,運動軌跡如圖中實線所示,M、N兩點是電子運動軌跡上的兩個點,由此可判斷( 。
A.N點電勢高于M點電勢
B.電子一定是從N點運動到M點
C.電子在M點的電勢能小于在N點的電勢能
D.電子在M點的動能小于在N點的動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關于超重和失重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處于超重時,則物體有向上的加速度
B.物體處于失重時,是指物體重力變小了
C.物體處于超重時,是指物體的“視重”增大了
D.物體處于完全失重時,物體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而物體的重力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如圖所示,起重機將重物勻速吊起,此時四條鋼索拉力均為 F,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均為θ,則重物的重力大小為( 。
A.4F sinθB.4F cosθC.2F sinθD.2F cos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監(jiān)控系統(tǒng)控制電路如圖所示,電鍵S閉合時,系統(tǒng)白天和晚上都工作;電鍵S斷開時,系統(tǒng)僅晚上工作.在電路中虛框處分別接入光敏電阻(受光照時阻值減。┖投ㄖ惦娮瑁瑒t電路中,C是或門(選填“與門”、“或門”或“非門”),光敏電阻是B(選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在“探究小車速度變化規(guī)律”實驗中,得到如圖所示的一條紙帶.已知打點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為0.02s,紙帶上的各個點均為計數(shù)點(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圖中未畫出).測量數(shù)據(jù)及其標記符號如圖所示.

(1)打點計時器打下點4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1.47m/s.(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小車加速度大小為3.12m/s2(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兩個小孩拉一輛車子,一個小孩用的力是45N,另一個小孩用的力是60N,這兩個力的夾角是90°,求它們的合力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在電磁學發(fā)展過程中,許多科學家做出了貢獻,下列說法中符合物理學發(fā)展史的是(  )
A.奧斯特發(fā)現(xiàn)了點電荷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
B.庫侖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
C.安培發(fā)現(xiàn)了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規(guī)律
D.法拉第最早引入電場的概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在物理學的重大發(fā)現(xiàn)中科學家們總結出了許多物理學方法,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極限思想法、類比法、等效替代法、科學假設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關于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在不需要考慮物體本身的大小和形狀時,用質點來代替物體的方法運用了假設法
B.根據(jù)速度的定義式v=$\frac{△x}{△t}$,當△t趨近于零時,就可以表示物體在t時刻的瞬時速度,該定義運用了極限思想法
C.在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時,運用了控制變量法
D.引入重心﹑合力與分力的概念時運用了等效替代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