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9.在“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力的合成”的實驗中:
(1)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兩個彈簧秤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確定的O點.以下操作正確的是B.
A.同一次實驗過程中,O點的位置允許變動
B.實驗中,彈簧秤必須保持與木板平行,讀數(shù)時視線要正對彈簧秤刻度
C.實驗中,先將其中一個彈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調節(jié)另一彈簧秤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O點
D.實驗中,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O點時,兩個彈簧秤之間夾角應取90°,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2)實驗中所說的合力與兩分力具有相同的效果,是指下列說法中的D
A.彈簧秤的彈簧被拉長
B.固定橡皮條的圖釘受拉力產生形變
C.細繩套受拉力產生形變
D.使橡皮條在某一方向上伸長某一相同長度.

分析 本實驗的目的是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研究合力與分力的關系,而合力與分力是等效的.本實驗采用作合力與分力圖示的方法來驗證,根據(jù)實驗原理和方法來選擇.

解答 解:(1)A、本實驗研究合力與分力的關系,合力與分力是等效的,同一次實驗過程中,O點位置不能變動,以保證橡皮筯伸長的長度相同,效果相同.故A錯誤;
B、本實驗是通過在白紙上作力的圖示來驗證平行四邊定則,為了減小實驗誤差,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否則,作出的是拉力在紙面上的分力,誤差較大.讀數(shù)時視線必須與刻度尺垂直,防止視覺誤差.故B正確;
C、實驗中,彈簧的讀數(shù)大小適當,便于做平行四邊形即可,并非要求一定達到最大量程,故C錯誤;
D、本實驗只要使兩次效果相同就行,兩個彈簧稱拉力的方向沒有限制.故D錯誤;
故選:B.
(2)要使每次合力與分力產生相同的效果,每次將橡皮條拉到同樣的位置,即用一個力與用兩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故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故答案為:(1)B; (2)D

點評 實驗的核心是實驗原理,根據(jù)原理選擇器材,安排實驗步驟,分析實驗誤差,明確注意兩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等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為了較精確地測量某一定值電阻Rx的阻值,某興趣小組先從以下備用器材中選用多用電表進行粗測,后選用其它器材進行精確測量.
A.多用電表
B.電流表A1(量程50mA,內阻r1=100Ω)
C.電流表A2(量程100mA,內阻r2約為5Ω)
D.滑動變阻器R(0-10Ω)
E.電源:電動勢E=10V,內阻較小
F.電鍵、導線若干,開關一個
(1)在用多用電表粗測電阻時,該興趣小組的同學先選用某倍率的歐姆檔,發(fā)現(xiàn)指針偏轉太大,為了減小誤差,多用電表的選擇開關應該減小歐姆檔的倍率(填“減小”或“增大”);后來該同學選取了×10檔的倍率,并按正確的操作規(guī)程操作后,發(fā)現(xiàn)指針剛好偏到中值電阻15Ω處.則該待測電阻的阻值約為150Ω.
(2)如圖為準確測量Rx阻值的電路圖,請在圖中標出所用電流表的符號,并寫出Rx的測量表達式Rx=$\frac{{{I_1}{r_1}}}{{{I_2}-{I_1}}}$(電流表A1和A2的示數(shù)分別用I1、I2表示).
(3)若想減小偶然誤差,可以多測幾組數(shù)據(jù)并做出圖象,為了使得圖象的斜率能直接表示Rx的阻值,你認為應將I1r1設為縱坐標,將I2-I1設為橫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加速度計是測定物體加速度的儀器,現(xiàn)代科技中,它已成為導彈、飛機、潛艇制導系統(tǒng)的信息源,如圖9所示為應變式加速度計,當系統(tǒng)加速時,加速度計中的敏感元件也處于加速狀態(tài),敏感元件由兩根相同的彈簧連接并架在光滑支架上,支架與待測系統(tǒng)固定在一起,敏感元件下端滑動臂可在滑動變阻器上無摩擦水平滑動,當系統(tǒng)加速時敏感元件發(fā)生位移,并轉換成電信號輸出.已知敏感元件的質量為m,每根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電源的電動勢為ε且內阻不計,滑動變阻器的總阻值為R,且總電阻有效長度為L.靜態(tài)時,兩彈簧恰好為原長,滑動變阻器的滑動觸頭位于正中間,并且此時加速度計的輸出電壓為零.
(1)假定待測系統(tǒng)的加速度大小為a,方向向左,求敏感元件發(fā)生的位移?
(2)求用輸出信號的電壓U來表示待測系統(tǒng)加速度a的表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質量為4m的小物塊A靜止在離地面高h的水平桌面的邊緣,質量為m的小物塊B沿桌面向A運動以速度v0=3L$\sqrt{\frac{g}{2h}}$與之發(fā)生正碰(碰撞時間極短).碰后A離開桌面,其落地點離出發(fā)點的水平距離為L,碰后B反向運動.已知B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重力加速度為g,求:
(1)B后退的距離為多少?
(2)整個運動過程中,物塊B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與因碰撞損失的機械能之比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如圖所示,水平面固定一個帶有一段圓弧的軌道,圓弧對應圓心角為θ=53°.現(xiàn)有一質量為m1的滑塊A以一定的初速度從光滑軌道的左側滑上軌道,由P點進入圓軌道,再從Q點飛離圓軌道,滑塊滑出軌道后恰好與右邊水平桌面上的一靜止物塊B水平相碰,B的質量為m2,A、B碰后粘合在一起,然后滑行距離S停下,桌面與AB間的摩擦因數(shù)都是μ.已知m1=2m2,sin53°=0.8,cos53°=0.6,重力加速度為g.求滑塊A在Q點時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用打點計時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實驗中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用天平測量重錘的質量m,打點計時器應豎直(填“豎直”或“水平”)安裝.
(2)按照圖示的裝置安裝器件時,應將打點計時器接到電源交流(填“直流”或“交流”)輸出端上.
(3)開始打點的時候,兩個操作步驟“接通電源”和“松開紙帶”的順序是應該先操作接通電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所示,半徑為R的圓環(huán)豎直放置,直徑MN為水平方向,環(huán)上套有兩個小球甲和乙,甲、乙之間用一長$\sqrt{2}$R的輕桿相連,小球可以沿環(huán)自由滑動,開始時甲球位于M點,乙球鎖定.已知乙的質量為m,重力加速度為g.
(1)若甲球質量也為m,求此時桿對甲球的彈力大。
(2)若甲的質量為2m,解除乙球鎖定,由靜止釋放輕桿.求甲球由初始位置到達最低點的過程中,輕桿對甲球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某興趣小組設計出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小車的加速度跟合外力的關系,途中與小車左端相連的是測力傳感器,小車放置在表面處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長木板上,按圖裝配好實驗器材,先測出小車運動時所受摩擦阻力,逐漸向砂桶中添加細砂粒,當觀察到小車剛開始運動時,記下傳感器的最大示數(shù)為F0,可認為摩擦阻力為F0

(1)將小車放回初位置并用手按住,繼續(xù)向沙桶中添加一定量的砂粒,記下傳感器的示數(shù)F1,接通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源使打點計時器工作,然后釋放小車,打出一條紙帶,再繼續(xù)向沙桶中添加砂粒,多次重復實驗,打出多條紙帶,如圖2為某次實驗打出的一條紙帶,紙帶上每相鄰的兩計數(shù)點間都有四個計時點未畫出,按時間順序,取0、1、2、3、4、5、6六個計數(shù)點,用刻度尺量出1、2、3、4、5、6點到0點的距離(單位:cm),分別標注在相應的計數(shù)點的下方,則小車的加速度a=0.756m/s2(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算出各次小車的加速度和合力F(F=F1-F0),獲得多組數(shù)據(jù),描繪小車加速度a與F的關系圖象,紙帶與打點計時器間的摩擦可忽略,下列圖象可能正確的是AD
(3)寫出一條對提高實驗結果準確程度有益的建議:控制桶和砂的總質量應遠小于小車和傳感器的總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在水平地面上用繩子拉一個質量為46Kg的箱子,繩子與路面的夾角為37°,如圖所示,箱子和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要勻速移動箱子,需要繩上加多大的力?(sin37°=0.6,cos37°=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