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4.某同學對實驗室的一個多用電表中的電池進行更換時發(fā)現,里面除了一節(jié)1.5V的干電池外,還有一個方形電池(電動勢9V左右).為了測定該方型電池的電動勢E和內電阻r,實驗室中提供如下器材:
A.電流表A1(滿偏電流10mA,內阻RA1=10Ω)
B.電流表A2(0~0.6A,內阻未知)
C.滑動變阻器R0(0~100Ω,1A)
D.定值電阻R(阻值990Ω)
E.開關與導線若干

①根據現有的實驗器材,設計一個電路,較精確測量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請在圖1的虛線框中畫出電路圖
②請根據你設計的電路圖,寫出電流表A1的示數I1與電流表A2的示數I2之間的關系式:I1=I1=$\frac{1}{R+{R}_{A}}$(E-I2r)
③圖2為該同學根據正確設計的實驗電路測出多組數據并繪出的I1-I2圖線,由圖線可以求出被測方形電池的電動勢E=9.0 V,內阻r=10Ω.(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分析 由原理圖將電流表A2與滑動變阻器串聯(lián),電流表A1與定值電阻R串聯(lián),注意開關應能控制整個電路;
表頭及定值電阻充當電壓表使用,則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得出表達式,由圖象結合表達式可得出電動勢和內電阻

解答 解:(1)測量電動勢和內電阻,只需要用一般的伏安法即可求解,由于沒有可用電壓表,故將R與A1串聯(lián)充當電壓表使用;電流表選用A2,采用電流表相對電源的外接法;
原理圖如圖所示;

(2)表頭的示數與定值電阻阻值的乘積可作為路端電壓處理,則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知:
I1(R+RA)=E-I2r
即:I1=$\frac{1}{R+{R}_{A}}$(E-I2r)
(3)知,圖象與縱坐標的交點為9.0mA,
則有:9.0mA=$\frac{E}{1000}$;
解得E=9.0V;
由圖象可知,圖象的斜率為:10×10-3,由公式得圖象的斜率等于$\frac{r}{1000}$,
故$\frac{r}{1000}$=10×10-3;
解得r=10Ω.
故答案為:
①如圖所示;
②I1=$\frac{1}{R+{R}_{A}}$(E-I2r)
③9.0,10

點評 本題為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的變形,注意由于沒有電壓表,本實驗中采用改裝的方式將表頭改裝為電壓表,再根據原實驗的研究方法進行分析研究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閉合線圈的匝數為n,所圍面積為S,總電阻為R,在△t時間內穿過每匝線圈的磁通量變化為△Φ,則通過導線橫截面的電荷量為( 。
A.$\frac{n△Φ}{R}$B.$\frac{△Φ}{nS}R$C.$\frac{n△Φ}{△tR}$D.$\frac{△Φ}{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根據有關放射性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某原子核的半衰期為3.8天,若取4個原子核,經7.6天后就剩下一個氫原子核
B.β衰變中產生的β射線實際上是源自核外電子掙脫原子核的束縛而形成的
C.發(fā)生α衰變時,新核與原來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數減少了2
D.在三種射線中,γ射線的穿透能力最強,電離能力也最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如圖,兩同心圓環(huán)A、B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B為均勻帶負電絕緣環(huán),A為導體環(huán).當B繞軸心順時針轉動且轉速增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中產生逆時針的感應電流B.A中產生順時針的感應電流
C.A具有收縮的趨勢D.A具有擴展的趨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做變速運動的電荷都會在空間產生電磁波
B.奧斯特發(fā)現了電流的磁效應,法拉第發(fā)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C.紫外線的波長比X射線的波長短,它有顯著的熒光作用
D.根據愛因斯坦質能關系式E=mc2可知,物體的質量m和它所包含的能量E存在確定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一物體從t=0開始做直線運動,其速度圖象如圖所示,下列正確的是( 。
A.0~4s合外力一直對物體做正功
B.2s~5s物體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不變
C.2s~5s物體所受合外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
D.第1秒內與第6秒內物體所受合外力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對天然放射現象的研究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結構
B.發(fā)生光電效應時光電子的動能只與入射光的強度有關
C.氫原子從激發(fā)態(tài)向基態(tài)躍遷只能輻射特定頻率的光子
D.α射線、β射線、γ射線都是高速運動的帶電粒子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用如圖1實驗裝置驗證m1,m2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m2從高處由靜止開始下落,在m1拖著的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打點計時器的打點頻率為50Hz,對紙帶上的點跡進行測量,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圖2給出的是實驗中獲取的一條紙帶,0是打下的第一個點,相鄰兩計數點間均有4個點未畫出,計數點間的距離如圖2所示.已知m1=50g,m2=150g(g取9.8m/s2,所有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字),則

①下面給出了該實驗的操作步驟:
A.按照圖示的裝置安裝實驗器材
B.將打點計時器接到直流電源上
C.先釋放m2,再接通電源,在紙帶打下一系列點跡
D.挑選點跡清晰的紙帶進行測量
E.根據測量的結果,分別計算系統(tǒng)減少的重力勢能和增加的動能
其中操作不當的步驟是:BC
②在打0~5點過程中系統(tǒng)動能的增加量△k=0.576J,系統(tǒng)重力勢能的減少量△EP=0.588J,在誤差允許范圍內驗證了機械能守恒.
③某同學作出了$\frac{{v}^{2}}{2}$-h圖線(如圖3),則據圖線得到的重力加速度g=9.67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已知萬有引力常量為G,地球半徑為R,同步衛(wèi)星距地面的高度為h,地球的自轉周期為T,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則地球質量可表達為$M=\frac{4{π}^{2}{(R+h)}^{3}}{G{T}^{2}}$或$M=\frac{{R}^{2}g}{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