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定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時,采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圖中長木板水平固定.
精英家教網(wǎng)
(1)實驗過程中,電火花計時器應接在電壓為
 
V,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源上;
(2)如圖乙為木塊在水平木板上帶動紙帶運動時打出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為計數(shù)點,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未畫出,從紙帶上測出x1=7.22cm,x2=15.52cm,則木塊加速度大小為a=
 
m/s2(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測得木塊的質量為M,砝碼盤和砝碼的總質量為m,木塊的加速度為a,則木塊與長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μ的表達式為
 
;
(4)若實驗操作規(guī)范,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得當,由此算得的動摩擦因數(shù)將比真實的動摩擦因數(shù)
 
(請?zhí)顚憽捌蟆、“偏小”或“相同”)?/div>
分析:(1)電火花計時器使用220V的交流電源.
(2)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x=aT2,可計算出打出某點時紙帶運動的加速度.
(3)對木塊、砝碼盤和砝碼進行受力分析,運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出木塊與長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
(4)在實驗中紙帶與打點計時器之間存在摩擦力,還存在空氣阻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式分析誤差.
解答:解:(1)電火花計時器工作的電源為220V的交流電.
(2)根據(jù)題意可知,木塊在水平木板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
利用逐差法有:△x=x2-x1=a(△t)2,△t=0.3s
解得:a=
x2-x1
(△t)2
=
15.52-7.22
0.32
×10-2m/s2=0.92m/s2;
(3)對木塊、砝碼盤和砝碼系統(tǒng),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mg-μMg=(M+m)a,
解得:μ=
mg-(M+m)a
Mg

(4)由于在實驗中紙帶與打點計時器之間存在摩擦力,還存在空氣阻力,將它們設為f,
因此實際上系統(tǒng)的加速度為:μ′=
mg-(M+m)a-f
Mg
=
mg-(M+m)a
Mg
-
f
Mg
<μ,所以算得的動摩擦因數(shù)將比真實的動摩擦因數(shù)偏大.
故答案為:(1)220;(2)0.92;(3)
mg-(M+m)a
Mg
;(4)偏大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測定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設計試驗問題,屬于中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現(xiàn)要測定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給定的器材如下:一傾角可以調節(jié)的長木板(如圖)、木塊、計時器一個、米尺.
填入適當?shù)墓交蛭淖郑晟埔韵聦嶒灢襟E:
①讓木塊從斜面上方一固定點D從靜止開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處,記下所用時間t.
②用米尺測量D與A之間的距離s,則木塊的加速度a=
2s
t2
2s
t2

③用米尺測量長木板頂端B相對于水平桌面CA的高度h和長木板的總長度l.設木塊所受重力為mg,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則木塊所受的合外力F=
mg
l
(h-μ
l2-h2
)
mg
l
(h-μ
l2-h2
)

④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求得動摩擦因數(shù)的表達式μ=
h
l2-h2
-
2sl
gt2
l2-h2
h
l2-h2
-
2sl
gt2
l2-h2
,代入測量值計算求出μ的值.
⑤改變
高度h
高度h
,重復上述測量和計算.
⑥求出μ的平均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現(xiàn)要測定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給定的器材如下:一傾角可以調節(jié)的長木板(如圖)、木塊、計時器一個、米尺.
(1)請?zhí)钊脒m當?shù)墓,完善以下實驗步驟:
①讓木塊從斜面上方一固定點D從靜止開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處,記下所用的時間t
②用米尺測量D與A之間的距離s,則木塊的加速度a=
2s
t2
2s
t2

③用米尺測量長木板頂端B相對于水平桌面CA的高度h和長木板的總長度l.設木塊所受重力為mg,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則木塊所受的合外力F=
mg(
h
l
l2-h2
l
)
mg(
h
l
l2-h2
l
)

④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求得動摩擦因數(shù)的表達式μ=
h-
2sl
gt2
l2-h2
h-
2sl
gt2
l2-h2

⑤改變長木板的傾角(或長木板頂端距水平桌面的高度),重復上述測量和計算求出μ的平均值.
(2)在上述實驗中,如果用普通的秒表作為計時器,為了減少實驗誤差,某同學提出的以下方案中可行的是:
C
C

A.選用總長度l較長的木板
B.選用質量較大的木塊
C.使木塊從斜面開始下滑的起點D離斜面底端更遠一些
D.使長木板的傾角盡可能大一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08?汕頭二模)現(xiàn)要測定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給定的器材如下:一傾角可以調節(jié)的長木板(如圖)、木塊、計時器一個、米尺.
(1)填入適當?shù)墓交蛭淖,完善以下實驗步驟:
①讓木塊從斜面上方一固定點D從靜止開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處,記下所用的時間t.
②用米尺測量D與A之間的距離s,則小車的加速度a=
2s
t2
2s
t2

③用米尺測量長木板頂端B相對于水平桌面CA的高度h和長木板的總長度l.設木塊所受重力為mg,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則木塊所受的合外力F=
mg
l
(h-μ
l2-h2
mg
l
(h-μ
l2-h2

④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求得動摩擦因數(shù)的表達式μ=
h
l2-h2
-
2sl
gt2
l2-h2
h
l2-h2
-
2sl
gt2
l2-h2
,代入測量值計算求出μ的值.
⑤改變
長木板的傾角
長木板的傾角
,重復上述測量和計算.
⑥求出μ的平均值.
(2)在上述實驗中,如果用普通的秒表作為計時器,為了減少實驗誤差,某同學提出了以下的方案:
A.選用總長度l較長的木板.
B.選用質量較大的木塊.
C.使木塊從斜面開始下滑的起點D離斜面底端更遠一些.
D.使長木板的傾角盡可能大一點,
其中合理的意見是
AC
AC
.(填寫代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精英家教網(wǎng)
Ⅰ.某同學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體速度變化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1,小車在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沿木板滑行.用一條橡皮筋時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當用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每次實驗中橡皮筋伸長的長度都保持一致.實驗中小車獲得的速度由打點計時器所打的紙帶測出.實驗中木板水平放置,小車在橡皮筋作用下運動,當小車速度最大時,關于橡皮筋所處的狀態(tài)與小車所在的位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橡皮筋仍處于伸長狀態(tài)
B.橡皮筋恰好恢復原長
C.小車恰好運動到兩個鐵釘?shù)倪B線處
D.小車已超過兩個鐵釘?shù)倪B線
Ⅱ.探究能力是物理學研究的重要能力之一,有同學通過設計實驗探究繞軸轉動而具有的轉動動能與哪些因素有關.他以圓形砂輪為研究對象,研究其轉動動能與質量、半徑、角速度的具體關系.砂輪由動力帶動勻速旋轉測得其角速度ω,然后讓砂輪脫離動力,用一把彈性尺子與砂輪接觸使砂輪慢慢停下,設尺子與砂輪間的摩擦力大小恒為
10
π
牛(不計轉軸與砂輪的摩擦),分別取不同質量、不同半徑的砂輪,使其以不同的角速度旋轉進行實驗,得到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1)由上述數(shù)據(jù)推導出轉動動能Ek與質量m、角速度ω、半徑r的關系式為
 
(比例系數(shù)用k表示).
(2)以上實驗運用了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的實驗方法是
 

半徑r/cm 質量m/kg 角速度ω(rad/s) 圈數(shù) 轉動動能Ek/J
4 1 2 8
4 1 3 18
4 1 4 32
4 2 2 16
4 3 2 24
4 4 2 32
8 1 2 16
12 1 2 24
16 1 2 32
Ⅲ.測定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時,采用如圖2所示的裝置,圖中長木板水平固定.
(1)實驗過程中,電火花計時器接在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源上.調整定滑輪高度,使
 

(2)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測得木塊的質量為M,砝碼盤和砝碼的總質量為m,木塊的加速度為a,則木塊與長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
μ=
 

(3)如圖3為木塊在水平木板上帶動紙帶運動打出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為計數(shù)點,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未畫出.從紙帶上測出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則木塊加速度大小a=
 
 m/s2(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