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13所示,長L=1.2 m、質量M=3 kg的木板靜止放在傾角為37°的光滑斜面上,質量m=1 kg、帶電荷量q=+2.5×104 C的物塊放在木板的上端,木板和物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所在空間加有一個方向垂直斜面向下、場強E=4.0×104 N/C的勻強電場,F(xiàn)對木板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10.8 N。取g=10 m/s2,斜面足夠長。求:                                     

(1)物塊經(jīng)多長時間離開木板;

(2)物塊離開木板時木板獲得的動能;

(3)物塊在木板上運動的過程中,由于摩擦而產(chǎn)生的內能。

圖13

解析:(1)物塊向下做加速運動,設其加速度為a1,木板的加速度為a2,則由牛頓第二定律

對物塊:mgsin 37°-μ(mgcos 37°+qE)=ma1,代入數(shù)據(jù),求得:a1=4.2 m/s2,

對木板:Mgsin 37°+μ(mgcos 37°+qE)-FMa2,代入數(shù)據(jù),求得:a2=3m/s2

a1t2a2t2L

得物塊滑過木板所用時間t s。

(2)物塊離開木板時木板的速度v2a2t=3 m/s。

其動能為Ek2Mv22=27 J。

(3)由于摩擦而產(chǎn)生的內能為:

QFxμ(mgcos 37°+qEL=2.16 J。

答案:(1) s (2)27 J (3)2.16 J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2屆安徽省阜陽一中高三沖刺高考理科綜合物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實驗題

(6分)有一根圓臺狀勻質合金棒如圖甲所示,某同學猜測其電阻的大小與該合金棒的電阻率ρ、長度L和兩底面直徑d、D有關.他進行了如下實驗:

(1)測量該合金棒電阻的實物電路如圖所示(相關器材的參數(shù)已在圖中標出),該合金棒的電阻約為幾個歐姆.圖中有一處連接不當?shù)膶Ь是________(用標注在導線旁的數(shù)字表示)。

(2)改正電路后,通過實驗測得合金棒的電阻R=6.72 Ω.根據(jù)電阻定律計算電阻率為ρ、長為L、直徑分別為d和D的圓臺狀合金棒的電阻分別為Rd=13.3 Ω、RD=3.38 Ω.他發(fā)現(xiàn):在誤差允許范圍內,電阻R滿足R2=Rd·RD,由此推斷該圓臺狀合金棒的電阻R=________。(用ρ、L、d、D表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江蘇省高三高考一輪復習第七章實驗五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有一根圓臺狀勻質合金棒如圖實-5-27甲所示,某同學猜測其電阻的大小與該合金棒的電阻率ρ、長度L和兩底面直徑d、D有關.他進行了如下實驗:

 

圖實-5-27

(1)用游標卡尺測量合金棒的兩底面直徑d、D和長度L.圖乙中游標卡尺(游標尺上有20

個等分刻度)的讀數(shù)L=________cm.

(2)測量該合金棒電阻的實物電路如圖丙所示(相關器材的參數(shù)已在圖中標出).該合金棒

的電阻約為幾個歐姆.圖中有一處連接不當?shù)膶Ь是________.(用標注在導線旁的數(shù)字

表示)

(3)改正電路后,通過實驗測得合金棒的電阻R=6.72 Ω,根據(jù)電阻定律計算電阻率為ρ、長為L、直徑分別為d和D的圓柱狀合金棒的電阻分別為Rd=13.3 Ω、RD=3.38 Ω.他發(fā)現(xiàn):在誤差允許范圍內,電阻R滿足R2=Rd·RD,由此推斷該圓臺狀合金棒的電阻R=________.(用ρ、L、d、D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13所示,兩平行金屬板A、Bl=8cm,兩板間距離d=8cm,A板比B板電勢高300V,即UAB=300V。一帶正電的粒子電量q=10-10?C,質量m=10-20?kg,從R點沿電場中心線垂直電場線飛入電場,初速度v0=2×106m/s,粒子飛出平行板電場后經(jīng)過界面MN、PS間的無電場區(qū)域后,進入固定在中心線上的O點的點電荷Q形成的電場區(qū)域(設界面PS右邊點電荷的電場分布不受界面的影響)。已知兩界面MN、PS相距為L=12cm,粒子穿過界面PS最后垂直打在放置于中心線上的熒光屏EF上。求(靜電力常數(shù)k=9×109?N·m2/C2

(1)粒子穿過界面PS時偏離中心線RO的距離多遠?

(2)點電荷的電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13所示,A、B兩棒長均為L=1 m,A的下端和B的上端相距h=20 m,若A、B同時運動,A做自由落體運動,B做豎直上拋運動,初速度v0=40 m/s.(g取10 m/s2)求:

(1)A、B兩棒何時相遇;

(2)從相遇開始到分離所需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