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平行四邊形,∠ADC=45°,AD=AC=1,O為AC的中點,PO⊥平面ABCD,PO=1,M為PD的中點. (Ⅰ)證明:PB∥平面ACM;
(Ⅱ)設(shè)直線AM與平面ABCD所成的角為α,二面角M﹣AC﹣B的大小為β,求sinαcosβ的值.

【答案】證明:(Ⅰ)連結(jié)OM,在△PBD中, ∵O為AC的中點,M為PD的中點.∴OM∥PB,
∵OM平面ACM,PB平面ACM,
∴PB∥平面ACM;
(Ⅱ)取DO的中點N,連結(jié)MN,AN,則MN∥PO,
∵PO⊥平面ABCD,∴MN⊥平面ABCD,
∴∠MAN=α為所求的直線AM與平面ABCD所成的角.
∵MN= PO= ,
在Rt△ADO中,∵DO= = ,AN= DO= ,
在Rt△AMN中,AM= = ,
∴sinα= ,(8分)
取AO的中點R,連結(jié)NR,MR,
∵NR∥AD,∴NR⊥OA,MN⊥平面ABCD,
由三垂線定理知MR⊥AO,故∠MRN為二面角M﹣AC﹣B的補角,即為π﹣β.
∵NR= ,MN= ,∴cos(π﹣β)=﹣cosβ= ,(11分)
∴sinαcosβ= =﹣

【解析】(Ⅰ)連結(jié)OM,推導出OM∥PB,由此能證明PB∥平面ACM.(Ⅱ)取DO的中點N,連結(jié)MN,AN,則MN∥PO,推導出∠MAN=α為所求的直線AM與平面ABCD所成的角,從而求出sinα= ,取AO的中點R,連結(jié)NR,MR,則∠MRN為二面角M﹣AC﹣B的補角,即為π﹣β.從而得到cos(π﹣β)=﹣cosβ= ,由此能求出sinαcosβ.
【考點精析】通過靈活運用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掌握平面外一條直線與此平面內(nèi)的一條直線平行,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平行;簡記為:線線平行,則線面平行即可以解答此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正三角形的邊長為,將它沿高翻折,使點與點間的距離為,此時四面體外接球表面積為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7世紀日本數(shù)學家們對這個數(shù)學關(guān)于體積方法的問題還不了解,他們將體積公式“V=kD3”中的常數(shù)k稱為“立圓術(shù)”或“玉積率”,創(chuàng)用了求“玉積率”的獨特方法“會玉術(shù)”,其中,D為直徑,類似地,對于等邊圓柱(軸截面是正方形的圓柱叫做等邊圓柱)、正方體也有類似的體積公式V=kD3 , 其中,在等邊圓柱中,D表示底面圓的直徑;在正方體中,D表示棱長,假設(shè)運用此“會玉術(shù)”,求得的球、等邊圓柱、正方體的“玉積率”分別為k1 , k2 , k3=(
A. :1
B. :2
C.1:3:
D.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四棱錐P﹣ABCD中,PA⊥底面ABCD,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DC=90°,AD∥BC,AB⊥AC,AB=AC= ,點E在AD上,且AE=2ED. (Ⅰ)已知點F在BC上,且CF=2FB,求證:平面PEF⊥平面PAC;
(Ⅱ)當二面角A﹣PB﹣E的余弦值為多少時,直線PC與平面PAB所成的角為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歐幾里得在《幾何原本》里提出:“球的體積(V)與它的直徑(d)的立方成正比”,此即V=kd3 , 與此類似,我們可以得到: ⑴正四面體(所有棱長都相等的四面體)的體積(V)與它的棱長(a)的立方成正比,即V=ma3;
⑵正方體的體積(V)與它的棱長(a)的立方成正比,即V=na3;
⑶正八面體(所有棱長都相等的八面體)的體積(V)與它的棱長(a)的立方成正比,即V=ta3;
那么m:n:t=(
A.1:6 :4
B. :12:16
C. :1:
D. :6: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x,y滿足: ,若目標函數(shù)z=ax+y取最大值時的最優(yōu)解有無數(shù)多個,則實數(shù)a的值是(
A.0
B.﹣1
C.±1
D.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調(diào)查高中生的數(shù)學成績與學生自主學習時間之間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某重點高中數(shù)學教師對新入學的45名學生進行了跟蹤調(diào)查,其中每周自主做數(shù)學題的時間不少于15小時的有19人,余下的人中,在高三模擬考試中數(shù)學平均成績不足120分的占 ,統(tǒng)計成績后,得到如下的2×2列聯(lián)表:

分數(shù)大于等于120分

分數(shù)不足120分

合 計

周做題時間不少于15小時

4

19

周做題時間不足15小時

合 計

45

(Ⅰ)請完成上面的2×2列聯(lián)表,并判斷能否在犯錯誤的概率不超過0.01的前提下認為“高中生的數(shù)學成績與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有關(guān)”;
(Ⅱ)(i) 按照分層抽樣的方法,在上述樣本中,從分數(shù)大于等于120分和分數(shù)不足120分的兩組學生中抽取9名學生,設(shè)抽到的不足120分且周做題時間不足15小時的人數(shù)是X,求X的分布列(概率用組合數(shù)算式表示);
(ii) 若將頻率視為概率,從全校大于等于120分的學生中隨機抽取20人,求這些人中周做題時間不少于15小時的人數(shù)的期望和方差.
附:

P(K2≥k0

0.050

0.010

0.001

k0

3.841

6.635

10.82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函數(shù)f(x)=lnx﹣2ax,a∈R.
(1)若函數(shù)y=f(x)存在與直線2x﹣y=0平行的切線,求實數(shù)a的取值范圍;
(2)設(shè)g(x)=f(x)+ ,若g(x)有極大值點x1 , 求證: >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我國古代著名的數(shù)學專著《九章算術(shù)》里有一段敘述:今有良馬與駑馬發(fā)長安至齊,齊去長安一千一百二十五里,良馬初日行一百零三里,日增一十三里;駑馬初日行九十七里,日減半里;良馬先至齊,復還迎駑馬,二馬相逢.問:幾日相逢?(
A.8日
B.9日
C.12日
D.16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