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直角△BCD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正△ABC所在的平面,PA⊥平面ABC,DC=BC=2PA,為DB的中點,
(Ⅰ)證明:AE⊥BC;
(Ⅱ)線段BC上是否存在一點F使得PF與面DBC所成的角為60°,若存在,試確定點F的位置,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證明:(I)取BC的中點O,連接EO,AO,
EO∥DC所以EO⊥BC.(1分)
因為△ABC為等邊三角形,所以BC⊥AO(3分)
所以BC⊥面AEO,故BC⊥AE(4分)
(II)以BC的中點O為原點,OA所在的直線為x軸,OB所在的直線為y軸,
OE所在的直線為z軸建立空間坐標系,不妨設BC=2,
,設F(0,y,0),
,(7分)
而平面BCD的一個法向量=(1,0,0),
則由,(9分)
解得y=0,
故存在F,且F為BC的中點,使得PF與面DBC所成的角為60°.
分析:(I)欲證:BC⊥AE,先取BC的中點O,連接EO,AO,根據(jù)線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可知,只須證明:BC⊥面AEO即可.
(II)對于存在性問題,可先假設存在,即假設線段BC上存在一點F使得PF與面DBC所成的角為60°,再建立空間坐標系利用空間向量的夾角公式,求出y的長值,若出現(xiàn)矛盾,則說明假設不成立,即不存在;否則存在.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直線與平面之間所成角、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及空間向量的夾角,考查空間想象能力、運算能力和推理論證能力,屬于中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如圖,直角△BCD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正△ABC所在的平面,PA⊥平面ABC,DC=BC=2PA,E為DB的中點.
(Ⅰ)證明:AE⊥BC;
(Ⅱ)若點F是線段BC上的動點,設平面PFE與平面PBE所成的平面角大小為θ,當θ在[0,
π4
]
內取值時,求直線PF與平面DBC所成的角的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如圖,直角△BCD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正△ABC所在的平面,PA⊥平面ABC,DC=BC=2PA,E、F分別為DB、CB的中點,
(1)證明:AE⊥BC;
(2)求直線PF與平面BCD所成的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0•溫州一模)如圖,直角△BCD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正△ABC所在的平面,PA⊥平面ABC,DC=BC=2PA,為DB的中點,
(Ⅰ)證明:AE⊥BC;
(Ⅱ)線段BC上是否存在一點F使得PF與面DBC所成的角為60°,若存在,試確定點F的位置,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汕頭一模)如圖,直角△BCD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正△ABC所在的平面,PA⊥平面ABC,DC=BC=2PA,E為DB的中點.
(Ⅰ)證明:AE⊥BC;
(Ⅱ)若點F是線段BC上的動點,設平面PFE與平面PBE所成的平面角大小為θ,當θ在[0,
π4
]內取值時,直線PF與平面DBC所成的角為α,求tanα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廣西柳鐵一中2010屆高三高考模擬沖刺數(shù)學(文)試題 題型:解答題

(本小題滿分12分)(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如圖,直角△BCD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正△ABC所在的平面,PA⊥平面ABC,,DB的中點,
(Ⅰ)證明:AEBC
(Ⅱ)線段BC上是否存在一點F使得PF與面DBC所成的角為,若存在,試確定點F的位置,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