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設矩形OPQR的頂點按逆時針順序排列,且O(0,0),P(1,t),Q(1-2t,2+t),其中t∈(0,+∞).
(Ⅰ)求頂點R的坐標;
(Ⅱ)求矩形OPQR在第一象限部分的面積.
分析:(Ⅰ)設出矩形對角線的交點為A,由矩形的性質可知A到四個頂點的距離相等,由O與Q的坐標,利用中點坐標公式表示出點A的坐標,再由P的坐標與中點A的坐標,利用中點坐標公式即可表示出R的坐標;
(Ⅱ)由矩形頂點O,P及Q的坐標,根據兩點間的距離公式表示出|OP|與|PQ|的長,求出兩者的積即為矩形的面積,然后分1-2t大于等于0和小于0兩種情況考慮,當1-2t大于等于0時,由點R與Q的坐標表示出直線RQ的方程,令x=0求出直線與y軸的交點,設為M,表示出三角形OMR的面積,利用矩形的面積減去三角形OMR的面積即為所求的面積;當1-2t小于0時,設出直線RQ的方程,令x=0求出直線與y軸的交點,記作N,此時三角形OPN的面積即為所求的面積,綜上,得到矩形OPQR在第一象限部分的面積S(t)是關于t的分段函數.
解答:解:(Ⅰ)設矩形OPQR對角線的交點為A,根據矩形的性質得到A為OQ及PR的中點,
∵O(0,0),Q(1-2t,2+t),∴A(
,
),
又P(1,t),則R的坐標為(1-2t-1,2+t-t),即(-2t,2);(4分)
(Ⅱ)矩形OPQR的面積S
1=|OP|•|PQ|=
•
=2(1+t
2).(6分)
1°當1-2t≥0時,設線段RQ與y軸交于點M,
直線RQ的方程為y-2=t(x+2t),(8分)
得點M的坐標為(0,2t
2+2),
△OMR面積為
S2=OM•xR=2t(1+t2),
∴S(t)=S
1-S
2=2(1-t)(1+t
2).(10分)
2°當1-2t<0時,設線段RQ與y軸交于點N,
直線RQ的方程為
y-t=-(x-1),(12分)
點N的坐標
(0,t+),
S(t)=S△OPN=.(14分)
從而
S(t)=.(16分)
點評:此題考查了矩形的性質,中點坐標公式以及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學生作第二問時注意分點Q在第一象限與第二象限,即2t-1大于等于0和2t-1小于0兩種情況進行分類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