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P是拋物線C:y=x2上一點,直線l過點P并與拋物線C在點P的切線垂直,l與拋物線C相交于另一點Q.
(Ⅰ)當點P的橫坐標為2時,求直線l的方程;
(Ⅱ)當點P在拋物線C上移動時,求線段PQ中點M的軌跡方程,并求點M到x軸的最短距離.

【答案】分析:(1)由于直線l過點P并與拋物線C在點P的切線垂直,要求求直線l的方程,我們可以根據(jù)點P的橫坐標為2,求出點P的坐標,并求出P點處函數(shù)的導(dǎo)數(shù)值,即過P點切線的斜率,進而得到直線l的斜率,代入點斜式方程進行求解.
(2)方法一,求線段PQ中點M的軌跡方程,我們可以分別求出直線與拋物線兩交點的坐標,代入中點公式進行化簡,得到變量x,y之間的關(guān)系,即軌跡方程;
方法二:將直線方程代入拋物線的方程,再結(jié)合韋達定理(根與系數(shù)關(guān)系)對式子進行化簡,探究變量x,y之間的關(guān)系,即軌跡方程.
解答:解:(Ⅰ)把x=2代入,得y=2,
∴點P坐標為(2,2).
,①
得y'=x,
∴過點P的切線的斜率k=2,
直線l的斜率kl=-=,
∴直線l的方程為y-2=-(x-2),
即x+2y-6=0.

(Ⅱ)設(shè)
∵過點P的切線斜率k=x,
當x=0時不合題意,x≠0.
∴直線l的斜率kl=-=
直線l的方程為
方法一:聯(lián)立①②消去y,得x2+x-x2-2=0.設(shè)Q(x1,y1),M(x,y).
∵M是PQ的中點,

消去x,得y=x2+(x≠0)就是所求的軌跡方程.
由x≠0知
上式等號僅當時成立,所以點M到x軸的最短距離是
方法二:
設(shè)Q(x1,y1),M(x,y).則
由y=x2,y1=x12,x=
∴y-y1=x2-x12=(x+x1)(x-x1)=x(x-x1),
,∴
將上式代入②并整理,得y=x2+(x≠0)就是所求的軌跡方程.
由x≠0知
上式等號僅當時成立,所以點M到x軸的最短距離是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直線、拋物線、不等式等基礎(chǔ)知識,求軌跡方程的方法,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和綜合解題能力.在使用點斜式表示過定點的直線方程時,一定要注意它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線,此時與它垂直的直線斜率為0,故在使用前要對這種情況進行討論.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P是拋物線C:y=
12
x2上一點,直線l過點P且與拋物線C交于另一點Q.若直線l與過點P的切線垂直,求線段PQ中點M的軌跡方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P是拋物線C:y=
1
2
x2上一點,直線l過點P且與拋物線C交于另一點Q.
(Ⅰ)若直線l與過點P的切線垂直,求線段PQ中點M的軌跡方程;
(Ⅱ)若直線l不過原點且與x軸交于點S,與y軸交于點T,試求
|ST|
|SP|
+
|ST|
|SQ|
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P是拋物線C:y=
12
x2上一點,直線l過點P并與拋物線C在點P的切線垂直,l與拋物線C相交于另一點Q.
(Ⅰ)當點P的橫坐標為2時,求直線l的方程;
(Ⅱ)當點P在拋物線C上移動時,求線段PQ中點M的軌跡方程,并求點M到x軸的最短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P是拋物線C:y=
12
x2上橫坐標大于零的一點,直線l過點P并與拋物線C在點P處的切線垂直,直線l與拋物線C相交于另一點Q.當點P的橫坐標為2時,求直線l的方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P是拋物線C:x2=2y上一點,F(xiàn)為拋物線的焦點,直線l過點P且與拋物線交于另一點Q,已知P(x1,y1),Q(x2,y2).
(1)若l經(jīng)過點F,求弦長|PQ|的最小值;
(2)設(shè)直線l:y=kx+b(k≠0,b≠0)與x軸交于點S,與y軸交于點T
①求證:
|ST|
|SP|
+
|ST|
|SQ|
=|b|(
1
y1
+
1
y2
)

②求
|ST|
|SP|
+
|ST|
|SQ|
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