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2,數(shù)學公式,點D為AC的中點,點E在線段AA1
(I)當AE:EA1=1:2時,求證DE⊥BC1
(Ⅱ)是否存在點E,使二面角D-BE-A等于60°若存在求AE的長;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Ⅰ)證明:如圖,

連結DC1,因為ABC-A1B1C1為正三棱柱,所以△ABC為正三角形,
又因為D為AC的中點,所以BD⊥AC,
又平面ABC⊥平面ACC1A1,所以BD⊥平面ACC1A1,所以BD⊥DE.
因為AE:EA1=1:2,AB=1,,所以,AD=1,
所以在Rt△ADE中,∠ADE=30°,在Rt△DCC1中,,
所以,即ED⊥DC1,
所以ED⊥平面BDC1,又BC1?面BDC1,所以ED⊥BC1
(Ⅱ)解:存在點E,使二面角D-BE-A等于60°.
事實上,假設存在點E滿足條件,設AE=h.
取A1C1的中點D1,連結DD1,則DD1⊥平面ABC,所以DD1⊥AD,DD1⊥BD,
分別以DA、DB、DD1所在直線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D-xyz,
則A(1,0,0),B(0,,0),E(1,0,h),
所以,,
設平面DBE的一個法向量為,
,,令z1=1,得x1=-h,所以,
再設平面ABE的一個法向量為,
,,令y2=1,得,所以
所以=.解得
故存在點E,當AE=時,二面角D-BE-A等于60°.
分析:(Ⅰ)由D為正三角形ABC的中點,得到BD⊥AC,再由兩面垂直的性質(zhì)得到BD⊥面ACC1A1,繼而BD⊥DE,在平面ACC1A1中利用解三角形求出∠ADE與∠CDC1的值,從而得到ED⊥DC1,則由ED⊥面BDC1,則DE⊥BC1
(Ⅱ)假設存在點E,使二面角D-BE-A等于60°,設出AE的長度,利用二面角的兩個半平面的法向量所成角為60°求出h的值,若h的值在[0,]內(nèi)則說明點E存在,否則不存在.
點評:本題考查了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考查了二面角的平面角及其求法,訓練了存在性問題的求解方法,對于存在性問題,在假設結論成立的前提下進行推理,得到與已知的條件,公理、定理等相符的式子,則假設成立,否則不成立.此題是中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邊長為1,高為h(h>2),動點M在側棱BB1上移動.設AM與側面BB1C1C所成的角為θ.
(1)當θ∈[
π
6
,
π
4
]
時,求點M到平面ABC的距離的取值范圍;
(2)當θ=
π
6
時,求向量
AM
BC
夾角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每條棱長均為a,M為棱A1C1上的動點.
(1)當M在何處時,BC1∥平面MB1A,并證明之;
(2)在(1)下,求平面MB1A與平面ABC所成的二面角的大。
(3)求B-AB1M體積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底面邊長為8,對角線B1C=10,
(1)若D為AC的中點,求證:AB1∥平面C1BD;
(2)若CD=2AD,BP=λPB1,當λ為何值時,AP∥平面C1BD;
(3)在(1)的條件下,求直線AB1到平面C1BD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中,D是BC的中點,AA1=AB=1.
(1)求證:平面AB1D⊥平面B1BCC1;
(2)求證:A1C∥平面AB1D;
(3)求二面角B-AB1-D的正切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09•湖北模擬)如圖,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各棱長都為a,P為棱A1B上的動點.
(Ⅰ)試確定A1P:PB的值,使得PC⊥AB;
(Ⅱ)若A1P:PB=2:3,求二面角P-AC-B的大;
(Ⅲ)在(Ⅱ)的條件下,求點C1到面PAC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