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圖表分析,下列選項不正確的是

第22題圖
 
A.摩爾根的果蠅實驗驗證了薩頓提出的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
B.果蠅的基因組測序,需要檢測5條染色體
C.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
D.一條染色體上有多個基因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荔枝果皮中存在多酚氧化酶,能夠氧化果皮中的一些無色物質而形成褐色物質,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變的原因之一。研究發(fā)現(xiàn)溫度、氧和機械損傷以及微生物等因素都會影響果蔬的保鮮效果。某同學設計了下列實驗,旨在探究溫度和無氧條件對荔枝果皮內(nèi)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響。(假定優(yōu)質荔枝果皮褐變面積的百分率應低于15%)(12分)

實驗一:探究無氧條件對荔枝果皮內(nèi)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響

實驗假設:無氧條件下,多酚氧化酶無活性,無法催化褐變反應。

供選材料:剛采摘下來的新鮮荔枝、2%次氯酸鈉溶液、CO2氣體、氧氣、保鮮袋等。

供選儀器:恒溫箱、充氣裝置。

實驗方案:①預處理:將剛采收回來的新鮮荔枝去柄,用2%次氯酸鈉溶液浸果、晾干。

②施加實驗條件實施實驗。

65.若上述實驗假設成立,請完成下表。

實驗施加條件

實驗結果(有無褐變)

實驗組

           

對照組

保鮮袋內(nèi)充入足量的空氣

     

實驗結果:在完全無氧條件下,多酚氧化酶無法催化上述的褐變反應過程,果實無褐變。

66.既然無氧條件下荔枝果皮不會發(fā)生褐變,你認為可否在此條件下貯藏荔枝?   

為什么?                                      

實驗二:探究溫度對荔枝果皮內(nèi)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響。

供選材料:剛采摘下來的新鮮荔枝、2%次氯酸鈉溶液、保鮮袋、標簽、記錄紙、筆等。

供選儀器:恒溫箱。



67.右圖是該同學通過對實驗結果的統(tǒng)計獲得的折線圖。請以此圖為依據(jù)補充完善下列實驗方案:

實驗方案:

①   預處理:將剛采收回來的新鮮荔枝去柄,

用2%次氯酸鈉溶液浸果、晾干。

② 確定測量指標。

③ 選擇實驗材料、分組并施加實驗變量。

設計實驗變量梯度;

選材分組:                                 ;

裝入保鮮袋并作好標簽后,分別放入相應溫度的恒溫箱中;

④ 經(jīng)過5天后,取出荔枝果實,測定并記錄褐變面積。

⑤ 實驗結果:每組發(fā)生褐變荔枝的面積(%)(假定每組荔枝表皮總面積為100)。

組一1:褐變面積2.8;    組一2:褐變面積3.2;

組二1:褐變面積8.1;    組二2:褐變面積8.3;

組三1:褐變面積10.3      組三2:褐變面積13.7;

組四1:褐變面積27.2;   組四2:褐變面積23.8;

組五1:褐變面積68.7;   組五2:褐變面積72.3;

組六1:褐變面積98;    組六2:褐變面積95;

68.針對實驗方案對上述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用合適的表格表達。

                                      

69.【結論】綜合以上二個實驗的結果可見,無氧條件、溫度對荔枝果皮內(nèi)多酚氧化酶活性都有影響。根據(jù)對以上圖表數(shù)據(jù)的分析可知對荔枝具有較好保鮮效果所需的溫度范圍是        。如果要探究荔枝保鮮效果的最佳環(huán)境條件,你認為對上述實驗需要進一步完善并可探究的課題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