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CAV16病毒常引起兒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發(fā)癥.下列關于人體對該病毒免疫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CAV16侵入人體后,體液中的吞噬細胞對其幾乎不起作用
B、T細胞經CAV16刺激后增殖、分化為漿細胞,產生抗體
C、患兒感染CAV16后,需通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徹底清除病毒
D、患兒痊愈后,若再次感染,相應的記憶細胞會迅速產生抗體消滅該病毒
考點:人體免疫系統(tǒng)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
專題:
分析:閱讀題干可知,本題是與特異性免疫有關的知識,梳理本部分的知識點,然后根據選項描述做出判斷.
解答: 解:A、CAV16病毒進入人體后,首先被吞噬細胞吞噬處理暴露出特定的抗原.所以A描述錯誤.
B、經CAV16刺激后增殖、分化為漿細胞,產生抗體的B細胞而不是T細胞.所以B描述錯誤.
C、CAV16病毒侵入人體細胞后經細胞免疫,靶細胞裂解釋放抗原,再經體液免疫清除抗原.所以C描述正確.
D、產生抗體消滅抗原的是漿細胞而不是記憶細胞.所以D描述錯誤.
故應選C.
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的過程及相互關系,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科學家發(fā)現一種蜣螂(俗稱屎殼郎)提高了“生活品味”,不僅吃糞便,還取食包括蜈蚣在內的千足蟲.與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結構也發(fā)生變化:頭部較窄而長,便于進食千足蟲內臟;后腿較卷曲,便于捕獵千足蟲.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蜣螂既是消費者又是分解者
B、與普通蜣螂相比,該蜣螂種群的某些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
C、頭部和后腿結構發(fā)生變化的蜣螂類型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該蜣螂與普通蜣螂之間一定產生了生殖隔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分兩類,一類是密度制約因素,即影響程度與種群密度有密切關系的因素;另一類是非密度制約因素,即影響程度與種群密度無關的因素.下列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的是( 。
A、捕食關系
B、競爭關系
C、種內斗爭
D、氣候、季節(jié)、降水等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動植物細胞中普遍存在一種大約由22個核苷酸組成的RNA分子--microRNAs(簡稱miRNA),它們作為基因調控因子發(fā)揮作用(抑制靶基因的表達),影響了從發(fā)育到生理機能再到應激反應的大部分生物學過程.研究表明:一種位于粗面內質網膜上的蛋白AMP1是miRNA成功抑制靶基因表達所必需的物質.據此分析不正確的是( 。
A、miRNA的形成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B、miRNA的元素組成為C、H、O、N、P
C、AMPl是miRNA指導產生的一種阻抑蛋白
D、miRNA的作用可能是抑制基因表達的翻譯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生態(tài)學規(guī)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在農田中適當增加食物鏈,能提高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碳循環(huán)的平衡
C、雄鳥求偶時進行復雜的求偶炫耀說明信息傳遞能調節(jié)種間關系
D、紅樹林在調節(jié)氣候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生態(tài)學觀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假如捕食者體型比被捕食者小,則生物的能量關系肯定會構成倒金字塔形
B、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從分解者身體再流向消費者體內
C、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消費者同化量可能大于生產者的同化量
D、與適當放牧的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相比,沒有放牧的草原的植物間競爭激烈程度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胚芽鞘生長與向光性的各種實驗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和目的不一致的是( 。
A、將胚芽鞘置于黑暗與單側光下,觀察單側光對其生長的影響
B、用錫箔帽和錫箔環(huán)套在胚芽鞘尖端與尖端下面一段,研究其感光部位
C、將切除尖端的胚芽鞘與完整的胚芽鞘一起培養(yǎng),觀察尖端對其生長的影響
D、將含IAA瓊脂塊與空白瓊脂塊分別放在切除尖端的胚芽鞘上,研究其向光性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人體細胞內的化學反應,只能在細胞器中進行的是( 。
A、CO2的生成
B、ATP的生成
C、mRNA的合成
D、肽鍵的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突觸后膜受體與相應神經遞質結合后,引起Na+通過被動運輸方式內流到突觸后膜以內
B、在突觸后膜發(fā)生的信號變化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C、突觸后膜內的Na+通過主動運輸方式外流到突觸后膜之外
D、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通過突觸間隙,作用于突觸后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