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接種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單個細胞.微生物的營養(yǎng)物質有5類,分別是水、無機鹽、碳源、氮源及生長因子.
2、由于細菌分解在尿素的過程中合成脲酶,脲酶將尿素分解成氨,會使培養(yǎng)基堿性增強,PH升高,所以可以用檢測pH的變化的方法來判斷尿素是否被分解,可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酚紅指示劑,尿素被分解后產(chǎn)生氨,PH升高,指示劑變紅.
解答 解:(1)由于細菌分解在尿素的過程中合成脲酶,脲酶將尿素分解成氨,會使培養(yǎng)基堿性增強,PH升高,指示劑變紅.
(2)由于尿素在高溫下會分解,所以對尿素溶液的滅菌要采用G6玻璃漏斗過濾的方法.
(3)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要先滅菌、倒平板,再進行接種.接種時先將菌液稀釋,以獲得單一菌落,再涂布到培養(yǎng)基平面上.
(4)培養(yǎng)時需將培養(yǎng)皿倒置并放在恒溫箱中培養(yǎng),倒置培養(yǎng)的目的也是為了獲得單一菌落.
(5)如果人體感染了Hp,能將尿素分解為NH3和CO2,因而標記尿素中的C,可通過呼吸產(chǎn)物來判斷是否感染Hp.
故答案為:
(1)脲酶 紅
(2)D
(3)接種 涂布 單
(4)恒溫培養(yǎng)箱 無法形成單菌落
(5)尿素
點評 微生物的實驗室分離是選修一的重點內容,考生需重點掌握教材的基礎知識點,注意歸納總結,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8~25℃,30~35℃ | B. | 20~35℃,35~45℃ | C. | 10~15℃,15~20℃ | D. | 10~15℃,30~3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孟德爾用山柳菊為實驗材料,驗證了基因的分離及自由組合定律 | |
B. | 薩頓根據(jù)基因遺傳行為與染色體的行為是平行的并最終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 |
C. | 富蘭克林和威爾金斯對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建立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
D. | 赫爾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別標記T2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證明了DNA的半保留復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物體內所有基因的堿基總數(shù)與DNA分子的堿基總數(shù)大致相同 | |
B. | 基因與染色體的行為是平行的 | |
C. | 生物體內的DNA分子數(shù)與基因數(shù)相同 | |
D. | 每個基因的長度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長素類似物濃度是實驗自變量 | |
B. | 每根枝條上應保留有相同數(shù)量的芽,為扦插提供內源生長素 | |
C. | 可用單位時間每根枝條生根數(shù)作為記錄指標 | |
D. | 除了扦插枝條以外,其他實驗條件均要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0個,20條 | B. | 40個,40條 | C. | 20個,40條 | D. | 40個,0條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的最佳萘乙酸濃度一定為10-8mol/L | |
B. | 當萘乙酸濃度大于10-6mol/L,抑制扦插枝條生根 | |
C. | 該實驗不能說明萘乙酸作用的兩重性 | |
D. | NAA的濃度不同生根效果就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