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面有關生物實驗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調查人類遺傳病”實驗中,在患者家系中調查并計算發(fā)病率
B.“DNA粗提取和鑒定”實驗中,DNA在2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
C.“血紅蛋白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選用雞血細胞提純時雜蛋白較少
D.“PCR擴增DNA片段”實驗中,反應過程分為變性、復性、延伸三步

分析 1、調查某種遺傳病的發(fā)病率要在人群中隨機抽樣進行調查,研究某種遺傳病的遺傳方式要在具有患者的家系中進行調查研究.DNA的溶解性:
2、DNA和蛋白質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濃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在0.14mol/L的氯化鈉中溶解度最低);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細胞中的某些蛋白質溶于酒精.
3、血紅蛋白提取和分離實驗,適宜選用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作為實驗材料,其步驟:樣品處理(紅細胞的洗滌、血紅蛋白的釋放、分離血紅蛋白溶液、透析)、凝膠色譜操作、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
4、PCR是體外DNA擴增技術,該技術是在高溫條件下進行的,因此需要耐高溫Taq聚合酶,不需要DNA連接酶.DNA大小不同,在電場中的遷移速率不同.PCR技術的條件:模板DNA、四種脫氧核苷酸、一對引物、熱穩(wěn)定DNA聚合酶(Taq酶).

解答 解:A、人類遺傳病情況可通過社會調查和家系調查的方式進行,如統(tǒng)計調查某種遺傳病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應是人群中隨機抽樣調查,然后用統(tǒng)計學方法進行計算,A錯誤;
B、DNA在0.14mol/L的氯化鈉中溶解度最低,在2mol/L的氯化鈉中溶解度最大,B錯誤;
C、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和眾多細胞器,含有大量的血紅蛋白,是血紅蛋白提取和分離實驗的理想材料,C錯誤;
D、PCR的反應過程一般經(jīng)歷三十多個循環(huán),每次循環(huán)都包括高溫變性、低溫復性、中溫延伸,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人類遺傳病的調查、“DNA粗提取和鑒定”、血紅蛋白的提取和分離實驗即PCR技術,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jié)較多,如實驗原理、實驗材料的選取、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邯鄲市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邯鄲校級期中)下列關于脫氧核苷酸各成分間連接關系中,正確的是( )

A.磷酸﹣脫氧核糖﹣含氮堿基

B.脫氧核糖﹣磷酸﹣含氮堿基

C.磷酸﹣含氮堿基﹣脫氧核糖

D.磷酸﹣核糖﹣堿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以下關于生物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高度分化的細胞不會再發(fā)生基因突變
B.基因突變會使人患遺傳病,所以對人類來說,變異都是不利的
C.非同源染色體的交叉互換導致的變異叫基因重組
D.無籽西瓜的培育依據(jù)的原理是染色體變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在一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鯉魚通過沖撞稻秧導致稻飛虱等害蟲落入水中并食之,同時使清晨水稻葉片上的露水墜入水中,減少稻瘟病原孢子產(chǎn)生和菌絲體生長;鯉魚的游動,又可引起水渾濁,抑制水中雜草的生長;水稻在給鯉魚提供食物(水稻葉片)的同時,還能夠抵擋烈日照射,降低表層水溫;水稻能夠利用氮素,降低水中銨鹽濃度,為鯉魚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科研人員對稻魚系統(tǒng)、水稻單種系統(tǒng)進行了調查,結果如表所示.
處理調查農(nóng)戶(戶)農(nóng)藥投入(kg•hm-2農(nóng)藥使用次數(shù)(次)水稻產(chǎn)量(kg•hm-2魚產(chǎn)量(kg•hm-2
稻魚系統(tǒng)1237.363.16364.51438.34
水稻單種系統(tǒng)11110.496.56458.66-
(1)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水稻、雜草的功能是固定太陽能,同化二氧化碳,為生物群落提供物質和能量,鯉魚與稻飛虱的關系為捕食和競爭.
(2)該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中除了生產(chǎn)者和消費者外還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分解者
(3)請表示出該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一條食物鏈.水稻→稻飛虱→鯉魚
(4)與水稻單種系統(tǒng)相比,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取得了明顯的生態(tài)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主要表現(xiàn)在減少農(nóng)藥使用,降低環(huán)境污染.
(5)如圖為能量流經(jīng)稻田中鯉魚種群的示意圖,若圖中C表示鯉魚自身呼吸消耗和未被利用的能量,則D中能量的去向是流入下一營養(yǎng)級和被分解者利用
(6)某人在對該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調查后,提出了在稻田中適當增加肉食性魚數(shù)量,減少植食性魚數(shù)量的建議.請分析,他們提出此建議的理由:肉食性魚類可以捕食植食性昆蟲等,有利于水稻的生長;植食性魚類會食用稻葉,不利于水稻生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如圖中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種群“J”型曲線只有在理想條件下才能出現(xiàn)
B.種群呈“S”型增長過程中,在達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長
C.如果不考慮遷入遷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時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環(huán)境條件變化時,種群的K值也會發(fā)生相應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正常果蠅唾液腺細胞的X染色體上只有一個編號為16A的區(qū)段,而棒眼果蠅的X染色體上有兩個16A區(qū)段,重棒眼果蠅中則有三個重復的16A區(qū)段.若用b代表一個16A區(qū)段(染色體類型記為X1b,以此類推X2b、X3b),雌雄果蠅在X染色體結構上存在的差異如圖A~G所示.請分析回答:
 
(1)從結構上看,X染色體共有3種類型,這種變異類型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重復.
(2)雌果蠅B的一個次級卵母細胞含有2個或4個個16A區(qū)段.
(3)雌果蠅C與雄果蠅E雜交,正常情況下F1都為棒眼,但出現(xiàn)了少數(shù)正常眼和重棒眼果蠅.研究發(fā)現(xiàn),這與同源染色體之間的不對等交換有關.據(jù)此推斷,上述雜交后代中出現(xiàn)異常果蠅是由于親本中雌果蠅在減數(shù)分裂時發(fā)生不對等交換,產(chǎn)生了X3b和X1b(用X和b表示)的配子:若一半雌果蠅C減數(shù)分裂時發(fā)生這種不對等交換,后代出現(xiàn)正常眼雄果蠅的概率是$\frac{1}{8}$.
(4)理論上推測,雌果蠅性染色體組成有6種類型,表中還缺少的雌果蠅染色體類型是X3bX3b 和 X3bX2b(用X和b表示).有人推測雌果蠅中的這種類型都存在致死現(xiàn)象,請設計實驗證明之.
①選重棒眼雌果蠅分別與表現(xiàn)型為棒眼、重棒眼的雄果蠅雜交.
②統(tǒng)計實驗結果.
③結果分析:若雜交后代雌雄果蠅之比為1:2,則推測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有關基因工程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DNA連接酶將黏性末端的堿基對連接起來
B.限制性內(nèi)切酶用于目的基因的獲得
C.目的基因須由運載體導入受體細胞
D.人工合成目的基因不用限制性內(nèi)切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白菜-甘藍”是用細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來的蔬菜新品種,它具有生長期短,耐熱性強和易于儲藏等優(yōu)點,如下圖所示是“白菜-甘藍”的雜交過程示意圖,據(jù)圖分析回答問題:

(1)圖示獲得白菜-甘藍雜種細胞的技術稱為植物體細胞雜交,依據(jù)的原理是細胞膜的流動性和細胞的全能性. 
(2)①過程植物細胞原生質體的分離需經(jīng)過酶解,其中“酶解”所用的酶應該包括纖維素酶和果膠酶.②過程需要用聚乙二醇(PEG),其目的是誘導原生質體融合.
(3)圖中實驗雜交過程中④⑤的名稱分別是脫分化和再分化.
(4)植物體細胞雜交完成的標志是出現(xiàn)細胞壁,它的實質是細胞核的融合. 
(5)請說明運用此植物體紙胞雜交法的最人的好處:可以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障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燕麥穎色的遺傳受兩對基因(A-a,B-b)的控制,其基因型與表現(xiàn)型的對應關系見表:
基因型B存在(A_B-或aaB)A存在,B不存在
(A_bb)
A和B都不存在
(aabb)
顏色黑穎黃穎白穎
(1)若利用基因型為Aabb的黃穎植株,快速培養(yǎng)出純合的黃穎植株,最佳方法是單倍體育種法.
(2)為研究兩對基因的位置關系,現(xiàn)選取純合黑穎植株(基因型為AABB)與白穎植株進行雜交實驗,如果觀察到F2中黑、黃、白三種不同顏色的品種比例是12:3:1,則表明兩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燕麥顏色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3)如圖是燕麥顏色遺傳的生化機理,酶x、y是基因A(a)或B(b)表達的產(chǎn)物,可推斷出酶x是由基因B控制合成的.由此可見,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