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從某植物長勢一致的黃化苗上切取等長幼莖段(無葉和側芽).自莖段頂端向下對稱縱切至約
3
4
處.將切開的莖段浸沒在蒸餾水中(生長素濃度無明顯變化,生長素濃度對兩側均起促進作用),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半邊莖向外彎曲生長,如圖甲所示.
(1)根據生長素的作用特點推測出現該現象的三種可能原因.
①內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比外側高,且其促進細胞生長的效果更明顯,所以內側細胞生長較快.
 
,但其促進細胞生長的效果更明顯,所以內側細胞生長較快.
③內外兩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相同,但內外側細胞對生長素的
 
不同,該濃度的生長素更有利于內側細胞的生長.
(2)某同學對上述③進行驗證.切取等長的黃化苗幼莖段若干,將所有植物的幼莖段對半縱切,再將所有半邊莖自下向上對稱縱切至約3/4處.在每個半邊莖的底端的外側和內側分別放置瓊脂小塊,外側的瓊脂小塊依次標記為A1、…A20,內側的瓊脂小塊依次標記為B1、…B20.(如圖乙所示)一段時間后,將所有瓊脂小塊分別放置在
 
的胚芽鞘的頂端左側,在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待胚芽鞘出現明顯的
 
現象后,測每個胚芽鞘的彎曲度,預期的實驗結果是A、B兩大組
 
,則內外兩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相同.
考點:生長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兩重性
專題:
分析:解題關鍵點:(1)根據生長素對植物調節(jié)作用的兩重性及題中的提示,正確表述其他的原因.(2)實驗材料及實驗步驟應結合上下文及實驗過程圖進行推導.由題干可知,將切開的莖段浸沒在蒸餾水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半邊莖向外彎曲生長,說明半邊莖的內、外側細胞的生長速度不一樣,內側較外側細胞長得快,因此可能是內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原本就比外側細胞中的高或者是內、外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相等,而內、外側細胞生長的最適生長素濃度不同,該濃度更適合內測細胞的生長.
解答: 解:(1)從圖示的情形可以推測半邊莖內側細胞生長比外側快,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①內側生長素比外側高,這可能與內側細胞和外側細胞的吸水能力不同有關;②內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比外側低,但其促進細胞生長的效果更明顯,所以內側細胞生長較快.③內外兩側細胞內生長素的濃度是相等的,但是內外兩側細胞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一致,該濃度的生長素更有利于內側細胞的生長.
(2)本實驗的目的是驗證內外兩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是否相同.一段時間后,將所有瓊脂小塊分別放置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頂端左側,在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待胚芽鞘出現明顯的彎曲生長現象后,測每個胚芽鞘的彎曲度.若內外兩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相同,則A、B兩大組胚芽鞘的彎曲度基本相同.
故答案為:(1)內側細胞中的生長素濃度比外側低        敏感性
(2)去除尖端     彎曲生長          胚芽鞘的彎曲度基本相同
點評:本題考查生長素作用原理及相關探究實驗,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具備驗證簡單生物學事實的能力,并能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對夫婦的l對染色體上的基因如圖所示,A、b、D分別為甲、乙、丙三種病的致病基因,不考慮染色體交叉互換和基因突變,則他們的孩子( 。
A、同時患三種病的概率是
1
2
B、同時患甲、丙兩病的概率是
3
8
C、患一種病的概率是
1
2
D、不患病的概率為
1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細顆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嚴重影響人們健康.下列推測不合理的是( 。
A、顆粒物如硅塵入肺可能會導致吞噬細胞的溶酶體膜破裂,釋放水解酶破壞細胞結構
B、PM2.5超標的空氣使過敏病人發(fā)病時,B淋巴細胞的細胞周期縮短
C、PM2.5中的一些酸性物質進入人體血液會導致其pH呈酸性
D、PM2.5含量過高主要是人類活動的影響超過了生態(tài)系統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基因組成為AaBb的高等生物的一個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下列說法與圖示含義不相符的是( 。
A、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可發(fā)生在甲細胞中
B、乙細胞所處的分裂時期,等位基因分離
C、該生物可以產生基因型為AB、Ab、aB、ab的配子
D、若丁細胞中1號染色體上攜帶有基因A,則7號染色體相同位點上應有基因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07年,科學家將一些轉錄因子(能結合在基因上游特異核苷酸序列的蛋白質)轉入人類皮膚細胞中,使其重新編程而得到了類似胚胎干細胞的一種細胞類型,稱“人工誘導干細胞”,簡稱iPS.關于這種用人類皮膚細胞誘導得到的iPS不正確的敘述是( 。
A、遺傳信息和皮膚細胞的遺傳信息有所不同
B、具有細胞周期
C、誘導過程與某些基因有關
D、可以分裂分化成皮膚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有關實驗過程和原理的問題.
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標記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實驗包括4個步驟:①培養(yǎng)噬菌體  ②35S和32P分別標記噬菌體  ③放射性檢測  ④離心分離.
(1)該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
 

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2)用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
 
(成分).而用被32P標記的噬菌體去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離心后,發(fā)現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質存在,這些放射性物質的來源可能是
 

(3)噬菌體侵染細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需要
 

A.細菌的DNA及其氨基酸B.噬菌體的DNA及其氨基酸
C.噬菌體的DNA和細菌的氨基酸D.細菌的DNA及其噬菌體的氨基酸
(4)用紫外線處理大腸桿菌可誘導產生對T2噬菌體有抗性的大腸桿菌,這種抗性的產生與其細胞膜上的蛋白質發(fā)生變化有關.下圖簡要示意處理的方法:

在紫外線作用下,細菌的膜蛋白質發(fā)生改變的根本原因是
 
.簡述圖中的抗T2噬菌體大腸桿菌菌落從混合菌株中篩選出來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回答有關物質跨膜運輸的問題.
研究表明,主動運輸根據能量的來源不同分為三種類型,如圖中a、b、c所示,■、▲、○代表跨膜的離子或小分子.
(1)圖中細胞質基質存在于
 
(填“P”或“Q”)側,判斷依據是
 

(2)主動運輸的特點是
 

(3)a類型中,Y離子轉運所需的能量來源于
 

A.X離子轉運時釋放的能量     B.ATP直接提供能量
C.光能驅動                   D.細胞內物質合成時釋放的能量
(4)下列生物中,最有可能采用c類型進行主動運輸的是
 

A.噬菌體  B.細菌   C.果蠅   D.小鼠
(5)有人認為小腸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ATP驅動的主動運輸或協助擴散.為了證實這一假設,進行以下實驗探究:取甲、乙兩組生長狀況相同的小腸上皮細胞,分別置于適宜濃度的葡萄糖培養(yǎng)液中,甲組給予正常呼吸,乙組用細胞呼吸抑制劑處理.
①若小腸上皮細胞是以ATP驅動的主動運輸方式吸收葡萄糖,則一段時間后兩組溶液中濃度降低的是
 
組.
②細胞膜的主動運輸對活細胞的生理意義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1表示一個DNA分子的片段,圖2表示基因與性狀的關系.有關敘述最合理的是(  )
A、若圖1中b2為合成圖2中X1的模板鏈,則X1的堿基序列與b1完全相同
B、鐮刀型細胞貧血癥和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圖2中①過程發(fā)生差錯導致的
C、圖2表示基因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活動進而控制生物性狀
D、圖2中①和②過程發(fā)生的場所分別是細胞核和核糖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從下圖所示的實驗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結論是(  )
A、生長素只能由形態(tài)學上端向下端運輸
B、單側光照引起生長素分布不均勻
C、生長素能促進胚軸切段生長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軸切段形態(tài)學的上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