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當遮光率達到10%以上時,隨著遮光比例增加,只有葉綠素含量增加,而葉綠素a/b、植株干重和凈光合速率都下降.
在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中,提取色素加入了無水乙醇、二氧化硅、碳酸鈣,它們的作用分別是:溶解色素、使研磨充分、保護色素.
解答 解:(1)分離得到的四條色索帶都不淸晰,說明葉綠體中的色素提取過少,說明研磨不充分,可能的原因是二氧化硅的量過少或免疫添加.
(2)鐵線蓮進行光合作用時,光反應階段產生ATP,暗反應階段消耗ATP,所以葉綠體中ADP的移動方向是從葉綠體基質移向類囊體薄膜,參與光反應.
(3)當遮光率達到10%以上時,隨著遮光比例增加,葉綠素含量增加,其中葉綠素a含量與葉綠素b含量之比下降,說明葉綠素b含量增加更多.由此推測,這是對弱光環(huán)境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當遮光率達到90%時,由于植物個體凈光合作用等于0,對該植物體內所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說,所以葉綠體消耗的CO2量大于細胞呼吸產生的CO2量.
(4)植物在光照強度過大時,會引起氣孔關閉,導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所以不遮光處理的植株有明顯的“午休”現象.分析圖中的數據,在生產中對鐵線蓮進行適當的遮光處理,可保證鐵線蓮的產量.
(5)為了測定鐵線蓮葉片在25℃下的呼吸速率,必須在黑暗條件下進行,以避免光照使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而干擾實驗結果.
故答案為:
(1)二氧化硅(SiO2)
(2)從葉綠體基質移向類囊體薄膜
(3)葉綠素b 弱光環(huán)境 大于
(4)光照強度過大,引起氣孔關閉,導致光合作用強度下降 適當的遮光處理
(5)10%的遮光條件是錯的,應改為黑暗條件
點評 本題考查了影響光合作用的環(huán)境因素的實驗探究,意在考查考生的曲線分析能力、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難度適中.考生要能夠識記色素提取過程中加入的各種試劑的作用;識記光合作用兩個階段中的物質變化和發(fā)生場所;并且能夠對實驗方案進行適當的修訂.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一中高三第六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以下生物學表述正確的是:
A.拍攝口腔上皮細胞的顯微照片就是建構了細胞的物理模型
B.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是細胞內兩個完全不同的過程
C.能否利用光能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根本區(qū)別
D.一間屋內的全部蟑螂可看做一個種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材料 | 光照強度 (lx) | 15℃ | 25℃ | 35℃ |
菠菜 | 5000 | 4 | 3 | 3 |
3500 | 5 | 4 | 3 | |
2000 | 6 | 5 | 4 | |
厚葉女貞 | 5000 | 19 | 11 | 9 |
3500 | * | 26 | 17 | |
2000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棄耕年數 | 優(yōu)勢植物 | 其他常見植物 |
0~1 | 馬唐草 | |
1 | 飛篷草 | 豚草 |
2 | 紫菀 | 豚草 |
3 | 須芒草 | |
5~10 | 短葉松 | 火炬松 |
50~150 | 櫟等硬木樹 | 山核桃 |
A. | 在演替過程中不斷形成新物種,并取代原有的物種 | |
B. | 隨著時間的推移,群落的垂直結構變得復雜 | |
C. | 群落演替使生態(tài)系統(tǒng)對光能的利用率提高 | |
D. | 與草本植物階段相比,木本植物階段的演替比較緩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葉片類型 | 鋅含量 (mg•kg-1) | 單個葉面積(cm2) | 葉綠素含量(mg•g-1FW) | 類胡蘿卜素含量(mg•g-1FW) | 凈光合速率(μmol•m-2•s-1) | 氣孔導度 | 胞間CO2 |
正常葉 | 21.9 | 28.8 | 3.18 | 0.45 | 16.6 | 443 | 268 |
潛病葉 | 15.0 | 12.0 | 3.03 | 0.50 | 14.8 | 430 | 277 |
病葉 | 11.2 | 2.6 | 1.51 | 0.30 | 12.1 | 410 | 29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灰身圓眼 | 灰身棒眼 | 黑身圓眼 | 黑身棒眼 | |
雄性 | $\frac{3}{8}$ | $\frac{3}{8}$ | $\frac{1}{8}$ | $\frac{1}{8}$ |
雌性 | $\frac{3}{4}$ | 0 | $\frac{1}{4}$ | 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吉林第一中學校高三質量檢測(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實驗室用兩種方式進行酵母菌發(fā)酵葡萄糖生產酒精。甲發(fā)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氣,乙發(fā)酵罐中沒有氧氣,其余條件相同且適宜。實驗過程中每小時測定兩發(fā)酵罐中氧氣和酒精的物質的量,記錄數據并繪成如下的坐標圖。據此,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實驗結束時甲、乙兩發(fā)酵罐中產生的二氧化碳之比為8∶5
B.甲、乙兩發(fā)酵罐分別在第3 h和第0 h開始進行厭氧呼吸
C.甲、乙兩發(fā)酵罐實驗結果表明酵母菌為異養(yǎng)厭氧型生物
D.該實驗證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大量的氧氣可以提高酒精的產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