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是獲得轉基因菊花的技術流程,請據下圖回答:

(1)為了促進土壤農桿菌吸收重組質粒,可用
 
處理土壤農桿菌,使其處于感受態(tài).
(2)將重組質粒導入土壤農桿菌的目的是利用農桿菌能夠
 
的特點,使目的基因進入受體細胞中,并插入到菊花細胞的
 
上,最終形成轉基因植株.
(3)將愈傷組織轉移到添加一定濃度植物激素和
 
的培養(yǎng)基中,在適宜條件下進行培養(yǎng),篩選轉基因菊花.
(4)用PCR方法檢測轉基因菊花是否含有目的基因時,需根據
 
的核苷酸序列設計特異引物,以
 
為模板進行第一輪擴增.
(5)將轉基因菊花嫩莖及葉片與人工飼料以適當比例混合后飼喂菊天牛2 齡幼蟲,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組別死亡率(%)
實驗組轉基因植株160.00
轉基因植株253.33
對照組13.33
①對照組應飼喂等量的
 

②據表分析,
 
差異顯著,說明轉基因菊花對菊天牛2齡幼蟲有較強的毒殺作用.
考點: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植物培養(yǎng)的條件及過程
專題:
分析:分析題圖:圖示為獲得轉基因菊花的技術流程圖.目的基因(抗蟲基因)和質粒構建基因表達載體;采用農桿菌轉化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再采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將受體細胞培養(yǎng)成轉基因植株.
分析表格:實驗組的死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解答: 解:(l)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時,常采用感受態(tài)細胞法,即用Ca2+(或CaCl2)處理農桿菌細胞,使其處于易于吸收周圍環(huán)境中的感受態(tài).
(2)農桿菌中的Ti質粒上的T-DNA可轉移至受體細胞,并且整合到受體細胞染色體的DNA上.根據農桿菌的這一特點,如果將目的基因插入到Ti質粒的T-DNA上,通過農桿菌的轉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細胞中染色體的DNA上.
(3)由圖可知,標記基因是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可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養(yǎng)基來篩選轉基因菊花.
(4)用PCR方法檢測轉基因菊花是否含有目的基因時,需根據目的基因(抗蟲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設計特異引物,以含目的基因的菊花DNA為模板進行第一輪擴增.
(5)①實驗設計要遵循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轉基因菊花對菊天牛2齡幼蟲的作用,可見自變量為是否加入轉基因菊花嫩莖及葉片,因此對照組應飼喂等量的非轉基因菊花嫩莖及葉片與人工飼料混合物.
②據表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死亡率差異顯著,說明轉基因菊花對菊天牛2齡幼蟲有較強的毒殺作用.
故答案為:
(1)Ca2+(或CaCl2
(2)感染菊花(或“植物”)細胞,并將T-DNA轉移至受體細胞    染色體DNA    
(3)卡那霉素    
(5)抗蟲基因(目的基因)    轉基因菊花的DNA(或“含目的基因的菊花DNA”)
(6)①非轉基因菊花嫩莖及葉片與人工飼料混合物    ②實驗組與對照組死亡率
點評:本題結合圖表,考查基因工程及探究實驗,要求考生識記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及操作步驟,能根據圖中信息答題;明確實驗的目的,準確判斷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能根據探究實驗的原則完善實驗步驟,并能分析表中數據得出正確結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細胞學說及其內容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建立者是施萊登、施旺
B、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fā)育而來
C、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D、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多樣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細胞核的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屬于生物膜系統(tǒng),由2層磷脂分子組成
B、②是核孔,有利于DNA和RNA從細胞核進入細胞質
C、③是染色質,是所有生物遺傳物質的載體
D、④是核仁,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SARS病毒中的核酸含有的堿基種類有( �。�
A、2種B、4種C、6種D、8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與生物技術實踐相關的問題.

(1)土壤中富含各種微生物,將其浸出液接種到特定的
 
培養(yǎng)基上,可得到目的菌.不同培養(yǎng)基的具體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
 
等營養(yǎng)物質.
(2)要統(tǒng)計土壤樣品中某活菌的數目,宜采用
 
法接種,根據土壤樣品的稀釋倍數和接種稀釋液的體積,統(tǒng)計平板上的
 
就能大約推測出樣品中的活菌數.
(3)自古酒就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在圖甲所示兩發(fā)酵瓶中裝入等量的葡萄汁進行果酒制作實驗,若在A裝置的通氣口補充無菌空氣,那么一段時間后,能獲得葡萄酒的是
 
裝置,發(fā)酵是否成功可用
 
對發(fā)酵產物進行檢驗確認.工業(yè)生產中,當釀制好葡萄酒后還可利用其進一步釀制葡萄醋,該過程中利用
 
的發(fā)酵作用.該過程需主要改變的發(fā)酵條件是
 


(4)圖乙是胡蘿卜素提取粗品鑒定結果示意圖.點加提取樣品的是
 
點,點加標準樣品的是
 
點,該鑒定實驗的原理是
 
,根據圖乙結果分析能得出的結論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關于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內環(huán)境的理化性質是相對穩(wěn)定的
B、內環(huán)境中多余的H+主要從肺排出
C、組織液是內環(huán)境中物質交換最活躍的部分
D、Na+和K+以重吸收方式從消化道進入內環(huán)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有關蛋白質分子的簡要概念圖,下列對圖示分析正確的是( �。�
A、A中肯定含有P
B、在人體細胞中,①過程發(fā)生所需要的氨基酸有8種是人體細胞不能合成的
C、多肽中B的數目等于C的數目
D、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是細胞多樣性的根本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破壞了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該害蟲種群密度將(  )
A、明顯減少B、明顯增加
C、先增后減D、相對穩(wěn)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在“探究環(huán)境因素對光合速率的影響”活動中,同學們得到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結果.圖2表示光合作用暗反應的過程.請分析回答:

(1)圖2過程在葉綠體的
 
中進行,物質①為
 
,它在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產生;物質④可運至葉綠體外,并且轉變成蔗糖,并運輸到其他部位供植物體所有細胞利用.
(2)若實驗中用14C標記的CO2作原料,則14C在碳反應中的轉移途徑是
 
.(用“→”、圖2中的文字和序號回答).
(3)圖1中,限制A點光合速率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是
 
.與A點相比,B點條件下三碳酸的生成速率
 
(填“增大”、“減小”或“基本不變”);與B點相比,C點條件下物質④的生成速率
 
(填“增大”、“減小”或“基本不變”).
(4)據圖分析,適當提高光強度、
 
 
可提高大棚蔬菜的產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