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將某綠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實驗裝置中,研究溫度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響(其他實驗條件都是理想的),實驗以 CO2 的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實驗結果如表所示:
溫度5101520253035
光照下吸收CO2(mg/L)1.001.752.503.253.753.503.00
黑暗中釋放CO2(mg/L)0.500.751.001.502.253.003.50
下面對該表數(shù)據(jù)分析正確的是(  )
A.晝夜不停地光照,在 35℃時該植物不能生長
B.晝夜不停地光照,在 20℃時該植物生長得最快
C.每天光照 12 h,20℃時該植物積累有機物最多
D.每天光照 12 h,30℃時積累的有機物是 10℃時的 2 倍

分析 本題的實驗變量有兩個:溫度和有無光照,而做出本題的關鍵是要理解光照下吸收CO2數(shù)值表示凈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釋放CO2表示呼吸作用速率.然后,比較表格中的數(shù)字,根據(jù)數(shù)據(jù)的變化特點可以得出呼吸速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強,而凈光合速率隨著溫度的不斷升高出現(xiàn)先增強后下降的趨勢,25℃達到最大值.

解答 解:A、表中“光照下吸收CO2(mg/h)”代表的是凈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釋放CO2(mg/h)”代表的是呼吸作用速率.由表可知,在晝夜不停地光照條件下,只要凈光合作用速率大于0,植物就可以正常生長,A錯誤;
B、表中可以看出晝夜不停的光照,每小CO2的凈吸收量25°C時最多是3.75,所以這組生長最快,而不是20℃的這組,B錯誤;
C、如果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這種條件下計算一晝夜有機物的積累,我們可以采用光照下和黑暗的每個小時凈吸收量的剩余值來進行簡單的計算,可以看出每小時差值分別是:5°C=0.5、10°C=1.0、15°C=1.5、20°C=1.75、25°C=1.5 30°C=1.5、35°C=-0.5,可看出第四組即20℃時該植物積累有機物最多,C正確;
D、從表格中看出10℃時積累的有機物是30℃時的(1.75-0.75)×12÷[(3.50-3.00)×12]=2倍,與題干敘述正相反,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了光合作用產(chǎn)生有機物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關系,要求考生具有較強的分析表格的能力.在讀表時,確定第一行值為凈光合速率,第二行值為呼吸速率,并且一天中有機物的積累量=白天凈光合作用量-夜間呼吸消耗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血液是人體的一種重要組織,它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血漿是內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血漿滲透壓主要由其中的無機鹽決定
B.人體在飲水不足,吃的食物過咸的況下,細胞外液滲透壓增加,通過下丘腦的水鹽平衡調節(jié)中樞的調節(jié),使下丘腦產(chǎn)生渴感,主動飲水
C.細胞外液滲透壓增加,通過下丘腦的水鹽平衡調節(jié)中樞的調節(jié),使垂體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D.血液具有防御功能.血液中的吞噬細胞對外來的微生物有識別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線粒體和葉綠體都是進行能量轉換的細胞器.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兩者都能產(chǎn)生ATP,但最初的能量來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細胞均有線粒體,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
C.兩者都含有磷脂、蛋白質和多種酶,葉綠體中還含有色素
D.兩者都有內膜和外膜,葉綠體基質中一般還有基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描述中,不涉及“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原理的是( 。
A.利用果膠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
B.滴加肝臟研磨液促使過氧化氫的分解
C.滴加FeCl3溶液提高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
D.適當加熱以加快熒光標記的小鼠細胞和人細胞融合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關于物質跨膜運輸?shù)臄⑹鲋,正確的是(  )
A.分泌蛋白的合成、運輸和分泌過程中要跨過0層生物膜
B.mRNA在細胞核中合成后進入細胞質要跨過2層磷脂雙分子層
C.水稻葉肉細胞無氧呼吸產(chǎn)生的CO2,被同一個細胞的葉綠體利用要跨過4層生物膜
D.植物細胞葉綠體產(chǎn)生的O2被相鄰細胞利用要跨過6層磷脂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湖南省湘潭市高二上期末生物模擬試卷(一)(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如圖是胰腺組織局部結構模式圖,請據(jù)圖回答有關問題:

(1)ABC三者共同構成了細胞生活的液體環(huán)境,這個液體環(huán)境稱為

(2)正常情況下,圖中 (填字母)中的CO2濃度最高.

(3)一般情況下,B液與A液成分上的主要區(qū)別是A中 含量較少.

(4)若某人長期營養(yǎng)不良,血漿中蛋白質含量降低,會引起圖中 增多,其結果是將會引起組織

(5)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會引起內環(huán)境pH明顯下降,原因是圖中 內存在著 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科研工作者用LCM病毒分別感染A或Q品系小鼠,7天后殺死小鼠,取其脾臟細胞(含效應T細胞),再取以51Cr標記的經(jīng)LCM病毒處理的A或Q品系小鼠的吞噬細胞,將獲得的脾臟細胞與吞噬細胞混合培養(yǎng)一段時間,測定
51Cr的釋放率,結果如表所示.
組別效應T細胞的來源吞噬細胞的來源吞噬細胞的51Cr的釋放率(%)
品系是否注射LCM感染了LCM病毒未感染LCM病毒
 ①AA 49.6±2.5 43.5±1.6
 ②AA 775±4.2 47.0±3.5
 ③AQ 44.0±2.9 41.0±2.4
 ④QQ 46.5±3.6 44.4±6.2
 ⑤Q 72.5±5.2 40.0±2.9
 ⑥Q 52.9±3.048.6±3.9 
(1)表格中Ⅰ是Q,Ⅱ是A.小鼠體內的吞噬細胞是LCM病毒侵染的宿主細胞(靶細胞),①、④組中的吞噬細胞在實驗期間由于自然死亡等原因裂解而釋放51Cr.②、⑤組實驗說明,經(jīng)免疫后的效應T細胞對未感染LCM病毒的吞噬細胞沒有裂解作用.②、③組及⑤⑥同一品系組說明,經(jīng)免疫后的效應T細胞只能裂解中受病毒感染的吞噬細胞.
(2)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效應T細胞表面受體識別靶細胞的過程,除了與靶細胞表面的特異性抗原有關外,還受到了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MHC類分子)的限制.MHC類分子是細胞膜表面的一種糖蛋白,是引起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的主要抗原.依據(jù)上述實驗,科學家提出兩種假說:
假說一:效應T細胞表面可能有兩種受體,分別和特異性抗原及MHC類分子結合,只有兩種受體都和相應的抗原匹配時,效應T細胞才能裂解靶細胞.
假說二:效應T細胞表面只有一種受體,識別的是MHC類分子和特異性抗原結合的復合物.為了證明上述假說,有人獲得了表中的兩種效應T細胞:
效應T細胞A效應T細胞B
識別的MHC類分子XY
識別的病毒抗原MN
將效應T細胞A表面的一種受體蛋白的基因導人到效應T細胞B中,結果效應T細胞B也能裂解帶有X的被病毒(帶有M抗原)感染的靶細胞,此結果支持假說二.
(3)某些腫瘤細胞能夠逃避免疫細胞的監(jiān)控,與正常細胞相比,這些腫瘤細胞表面的MHC類分子數(shù)更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如圖表示真核生物體內幾項生理活動關系示意圖(①‐④表示生理活動,A‐D表示物質),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生理過程①的進行需要物質B和C的共同參與
B.生理過程①和④可能發(fā)生在同一種植物不同細胞中
C.短跑時,人體肌肉細胞產(chǎn)生B物質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D.物質D的產(chǎn)生會對細胞產(chǎn)生毒害作用,有的微生物細胞沒有A物質也可以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湖南省湘潭市高二上期末生物模擬試卷(一)(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艾滋病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艾滋病是一種遺傳病

B.艾滋病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C.艾滋病主要通過血液傳染

D.艾滋病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