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7.某二倍體植物(2n=16)開兩性花,可自花傳粉.研究者發(fā)現(xiàn)有雄性不育植株(即雄蕊發(fā)育異常不能產生有功能的花粉,但雌蕊發(fā)育正常能接受正;ǚ鄱芫Y實),欲選育并用于雜交育種.請回答下列問題:
(1)雄性不育與可育是一對相對性狀.將雄性不育植株與可育植株雜交,F(xiàn)1代均可育,F(xiàn)1自交得F2,統(tǒng)計其性狀,結果如表,說明控制這對性狀的基因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
編號總株數可育:不育
13527:8
24232:10
33627:9
44333:10
54635:11
(2)在雜交育種中,雄性不育植株只能作為親本中的母本(父本/母本),其應用優(yōu)勢是不必進行去雄操作.
(3)為在開花前即可區(qū)分雄性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育種工作者培育出一個三體新品種,其體細胞中增加一條帶有易位片段的染色體.相應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如圖(基因M控制可育,m控制雄性不育;基因R控制種子為茶褐色,r控制黃色).
①三體新品種的培育利用了染色體變異原理.
②帶有易位片段的染色體不能參與聯(lián)會,因而該三體新品種的細胞在減數分裂時可形成8個正常的四分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時期),聯(lián)會的兩條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分別移向細胞兩極,而帶有易位片段的染色體隨機移向一極.故理論上,含有9條染色體的雄配子占全部雄配子的比例為50%,經研究發(fā)現(xiàn)這樣的雄配子不能與雌配子結合.
③此品種植株自交,所結的黃色種子占70%且發(fā)育成的植株均為雄性不育,其余為茶褐色種子,發(fā)育成的植株可育.結果說明三體植株產生的含有9條染色體和含有8條染色體的可育雌配子的比例是3:7,這可能與帶有易位片段的染色體在減數分裂時的丟失有關.
④若欲利用此品種植株自交后代作為雜交育種的材料,可選擇黃色的種子;若欲繼續(xù)獲得新一代的雄性不育植株,可選擇茶褐色的種子種植后進行自交.

分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雄性不育與可育是一對相對性狀,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植物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并分離,形成染色體數目減半的配子.

解答 解:(1)從表格中數據可以看出,各組F2代的性狀分離比均接近3:1,因此,可育與不育這對相對性狀的基因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
(2)由于雄性不育植株的雄蕊異常面雌蕊正常,因此只能做母本;若是正常植株做母本進行雜交時,必須去雄,而雄性不育系減少了去雄的麻煩.
(3)①由于三體新品種的體細胞中增加了一條染色體,因此染色體數目發(fā)生了變化,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
②由于正常體細胞中含有16條染色體,該三體新品種的體細胞中多了一條帶有易位片段的染色體,因為易位片段的染色體不能聯(lián)會,因此在減數分裂聯(lián)會時能形成8個正常的四分體;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由于帶有易位片段的染色體隨機移向一極,因此含有8條染色體的雄配子占全部雄配子的比例為50%.
③根據題意,該植株的基因型為MmmRrr,產生的配子為mr和MmRr,其中,mr的配子是正常的配子,MmRr的配子是異常的,不能和雌配子結合,則雄性個體產生的配子只有mr能與雌配子結合,所以兩種雌配子的種類為mr和MmRr,受精卵為mmrr和MmmRrr,表現(xiàn)型為黃色雄性不育和茶褐色可育,由于70%為黃色雄性不育,其余為茶褐色可育,因此,含有9條染色體和含有8條染色體的可育雌配子的比例3:7.
④要利用此品種植株自交后代作為雜交育種的材料,可選擇黃色的種子留種,因為黃色種子雄性不育植株(即雄蕊發(fā)育異常不能產生有功能的花粉,但雌蕊發(fā)育正常能接受正;ǚ鄱芫Y實);
若欲繼續(xù)獲得新一代的雄性不育植株,可選擇茶褐色的種子種植后進行自交,可以獲得雄性不育系,因為茶褐色種子能夠自交,產生黃色種子還是雄性不育.
故答案為:
(1)基因的分離   
(2)母本  去雄
(3)①染色體變異    
②8  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  50%
③3:7    
④黃     茶褐

點評 本題考查減數分裂和基因分離定律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河北省高二下學期開學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對下列有關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三種細胞中共同具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和DNA

B.水分子進入三種細胞的方式都為滲透

C.a和c細胞壁的成分相同

D.a能進行光合作用,c不會發(fā)生質壁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可表示細胞融合技術的一些過程,請據圖回答:

(1)若A、B細胞為動物細胞,則一般取自成年動物的胚胎、幼齡動物的器官或組織,再用胰蛋白(或膠原蛋白)酶使其分散開來.從A、B細胞到C細胞的過程中,常用滅活的病毒作為生物誘導劑來誘導融合.A、B融合為C的過程說明了細胞膜具有流動性.
(2)若A、B細胞為植物細胞,那么這樣的細胞已經用酶降解去掉細胞壁,進而形成原生質體.A、B到C細胞的過程中,常用的化學方法是用聚乙二醇(PEG)來誘導融合.
(3)若A細胞為骨髓瘤細胞,B細胞為B淋巴細胞,則促融后能形成3種融合細胞(只考慮細胞兩兩融合),還應從中篩選出雜交瘤細胞,此細胞的特點是既能大量增殖又能產生特定抗體.由D細胞連續(xù)分裂產生大量細胞的過程中所用的技術手段是動物細胞培養(y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植物體細胞雜交與動物細胞工程中所用技術與原理不相符的是(  )
A.纖維素酶、果膠酶處理--酶的專一性
B.植物組織培養(yǎng)和動物細胞培養(yǎng)--細胞的全能性
C.原生質體融合和動物細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動性
D.紫草細胞培養(yǎng)和雜交瘤細胞的培養(yǎng)--細胞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純種蘆花雞(ZBZB)與非蘆花雞(ZbW)交配,產生F1,F(xiàn)1雌雄個體自由交配,F(xiàn)2中蘆花雞與非蘆花雞的比例是( 。
A.3:1B.2:1C.1:1D.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研究者采取“以蛛控蟲,養(yǎng)螺滅草肥田”的主要措施,在某地實施了“稻-蛛-螺”的生態(tài)調控大田實驗,與化學防治比較以研究其生態(tài)、經濟和社會效益.與請回答下列問題:
(1)與化防田相比,在稻田引入蜘蛛和螺增加了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營養(yǎng)結構(食物網或食物鏈)的復雜性,提高其抵抗力穩(wěn)定性,通過負反饋調節(jié)有效控制蟲害,從而減少農藥的使用.
(2)用樣方法調查稻田雜草種群密度,取樣的關鍵是隨機取樣,目的是減小誤差,用取樣器取樣的方法進行采集、調查,以研究“稻-蛛-螺”對土壤動物類群的影響.
(3)稻田實驗期間,雜草和水稻之間構成競爭關系,雜草和害蟲的種類與數量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這個過程叫(群落的)演替(或次生演替).
(4)“養(yǎng)螺滅草肥田”是因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分解者能將螺的糞便分解成無機物以促進水稻生長,其利用的能量屬于第一營養(yǎng)級.
(5)研究表明“稻-蛛-螺”模式既有利于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又能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產生良好的生態(tài)、經濟和社會效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將人成熟紅細胞置于5%葡萄糖和0.9%NaCl的等體積混合液中,會發(fā)生( 。
A.水分子進出細胞的速率基本相等B.細胞通過主動運輸吸收葡萄糖
C.細胞吸收O2,并與[H]結合生成H2OD.細胞吸收Na+,并產生動作電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圖1是某經濟魚類的種群特征,圖2是該魚類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在圖1中D點時捕撈該經濟魚類可持續(xù)獲取較高經濟效益
B.圖1中B點時種群數量相當于圖2中的K值
C.圖2的K值并非該經濟魚類種群的最大數量
D.估算一個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確定種群密度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含酶牙膏可以分解細菌,使我們的牙齒亮潔,口氣清新.回答下列有關酶的問題:
(1)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細菌侵入機體,機體還可通過漿細胞產生的抗體與之結合而將其清除.
(2)酶起催化作用的機理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3)若將此牙膏放在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中浸泡一定時間,再取出進行分解口腔細菌的實驗,發(fā)現(xiàn)與不用此牙膏的效果相同,原因是強堿條件使酶空間結構被破壞而失去活性.
(4)為探究牙膏中的酶的最適溫度,基本實驗思路是在一定溫度范圍內,設置一系列溫度梯度的對比實驗,用此牙膏分解口腔細菌,找到峰值(或“分解效果最好”)對應的溫度即為最適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