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基因工程中的DNA重組時,常用的運載體是(   )
A.病毒DNA.     B.質粒             C.植物DNA.      D.動物DNA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大豆是兩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狀的遺傳實驗:

(1)大豆子葉顏色(BB表現(xiàn)深綠;Bb表現(xiàn)淺綠;bb呈黃色,幼苗階段死亡)和花葉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遺傳的實驗結果如下表:

組合

母本

父本

F1的表現(xiàn)型及植株數(shù)

子葉深綠不抗病

子葉淺綠抗病

子葉深綠抗病220株;子葉淺綠抗病217株

子葉深綠不抗病

子葉淺綠抗病

子葉深綠抗病110株;子葉深綠不抗病109株;

子葉淺綠抗病108株;子葉淺綠不抗病113株

①組合一 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②將表中F1的子葉淺綠抗病植株的花粉培養(yǎng)成單倍體植株,再將這些植株的葉肉細胞制成不同的原生質體。如要得到子葉深綠抗病植株,需要用__     與 _____和   與         基因型的原生質體進行融合。

③請選用表中植物材料設計一個雜交育種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選育出純合的子葉深綠抗病大豆材料。

                                                                         。

(2)有人試圖利用細菌的抗病毒基因對不抗病大豆進行遺傳改良,獲得抗病大豆品種。

①構建含外源抗病毒基因的重組DNA分子時,使用的酶有______________。

②判斷轉基因大豆遺傳改良成功的標準是培育的植株具有___________,具體的檢測方法是:用病毒分別感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營養(yǎng)保健醫(yī)師建議人們多吃大豆,除了大豆蛋白質含量較高外,還因為大豆富含一種人體不能夠通過        作用合成的           (非必需、必需)氨基酸;人體從食物攝入的氨基酸主要用來            。為了滿足人們對高蛋白質的需求,科學家應用          (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fā)酵工程)制造出單細胞蛋白質,用作飼料,使家禽家畜快速增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屆云南省蒙自高級中學高三1月月考(理綜)生物部分 題型:綜合題

大豆是兩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狀的遺傳實驗:
(1)大豆子葉顏色(BB表現(xiàn)深綠;Bb表現(xiàn)淺綠;bb呈黃色,幼苗階段死亡)和花葉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遺傳的實驗結果如下表:

組合
母本
父本
F1的表現(xiàn)型及植株數(shù)

子葉深綠不抗病
子葉淺綠抗病
子葉深綠抗病220株;子葉淺綠抗病217株

子葉深綠不抗病
子葉淺綠抗病
子葉深綠抗病110株;子葉深綠不抗病109株;
子葉淺綠抗病108株;子葉淺綠不抗病113株
①組合一 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②將表中F1的子葉淺綠抗病植株的花粉培養(yǎng)成單倍體植株,再將這些植株的葉肉細胞制成不同的原生質體。如要得到子葉深綠抗病植株,需要用__    與 _____和  與        基因型的原生質體進行融合。
③請選用表中植物材料設計一個雜交育種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選育出純合的子葉深綠抗病大豆材料。(2分)
                                                                        。
(2)有人試圖利用細菌的抗病毒基因對不抗病大豆進行遺傳改良,獲得抗病大豆品種。
①構建含外源抗病毒基因的重組DNA分子時,使用的酶有______________。
②判斷轉基因大豆遺傳改良成功的標準是培育的植株具有___________,具體的檢測方法是:用病毒分別感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營養(yǎng)保健醫(yī)師建議人們多吃大豆,除了大豆蛋白質含量較高外,還因為大豆富含一種人體不能夠通過       作用合成的           (非必需、必需)氨基酸;人體從食物攝入的氨基酸主要用來           。為了滿足人們對高蛋白質的需求,科學家應用         (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fā)酵工程)制造出單細胞蛋白質,用作飼料,使家禽家畜快速增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2014學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三上期期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7分)卡羅琳斯卡醫(yī)學院2012年10月8日宣布,將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約翰格登和山中伸彌,以表彰他在“體細胞重編程技術”領域作出的革命性貢獻。請回

答下列問題:

(1)約翰格登于1962年通過實驗把蝌蚪已分化體細胞的細胞核移植進入卵母細胞質中,并成功培育出“克隆青蛙”。由于動物細胞的全能性會隨著動物細胞______程度的提高而逐漸受到限制,直到今天也還不能用類似______(某種植物細胞工程的技術手段)的方法獲得完整的動物個體。因此,約翰格登培育“克隆青蛙”,實際是通過_______(某種動物細胞工程的技術手段)來實現(xiàn)的。

(2)山中伸彌于2006年把4個關鍵基因通過逆轉錄病毒轉入小鼠的成纖維細胞,使其變成多功能干細胞。在該技術中,逆轉錄病毒是這4個關鍵基因進入成纖維細胞的_______(基因工程的工具),它能夠攜帶外源基因進入受體細胞,并整合到其染色體的DNA上。

(3)所謂“體細胞重編程技術”即將成年體細胞重新誘導同早期干細胞狀態(tài),即獲得iPS細胞,iPS細胞與胚胎干細胞一樣,具有發(fā)育的_______,即可以分化為成年動物體內任何一種組織細胞。

(4)目前獲得iPS細胞的方法除上述兩種之外,常見的還有以下兩種:一是誘導成年體細胞與胚胎干細胞_______產生四倍體細胞;二是應用________技術(動物細胞工程的技術手段)將生殖細胞置于特定條件下進行培養(y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同步題 題型:填空題

分析下面有關基因工程應用的材料,從基因工程的原理分析相關問題:
材料1 有人把蠶的DNA分離出來,用一種酶“剪切”下制造絲蛋白的基因,再從細菌細胞中提取一種叫“質粒”的DNA分子,把它和絲蛋白基因拼接在一起再送回細菌細胞中,結果,此細菌具有了生產蠶絲的本領。
材料2 法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玉米、煙草等植物含有類似人體血紅蛋白的基因,如加入鐵原子,就可以制造出人的血紅蛋白,從而由植物提供醫(yī)療中所需要的人體血液。
材料3 瑞士科學家找到了一種與果蠅眼睛形成有關的基因,將此基因注入果蠅幼蟲不同細胞以后,果蠅的翅和其他部位都長出了眼睛。這為人造“器官”供移植使用提供了可能。
材料4 1991年,我國復旦大學遺傳所科學家成功地進行了世界上首例用基因療法治療血友病的臨床實驗;我國科學家還通過將高等動物生長激素基因移入泥鰍的受精卵,獲得比普通泥鰍重三倍的大泥鰍。
材料5 江蘇農科院開展“轉基因抗蟲棉”的科技攻關研究,成功地將有關基因導入棉花細胞中,得到的棉花新品種對棉鈴蟲等害蟲毒殺效果高達80%~100%。
(1)所有這些實驗統(tǒng)稱為______工程,所有這些實驗的結果,有沒有生成前所未有的新型蛋白質?_____。
(2)材料1的細菌具有生產蠶絲的本領,說明________。
(3)材料2中由玉米、煙草的基因生產人類血紅蛋白為什么要加入鐵原子?______。植物中含類似人類血紅蛋白的基因,從進化上看,說明_________。
(4)瑞士科學家的實驗說明________;我國“863”計劃15周年成果展覽中類似的實例是________。
(5)人類基因組計劃(HGP)測定了人體中_______條染色體的基因序列,材料4中血友病基因療法中有關的染色體是________染色體;我國科學家培育出的大泥鰍稱為________產品,你認為此類產品的研究推廣應做到__________。
(6)“轉基因抗蟲棉”抗害蟲的遺傳信息傳遞可以表示為________,該項科技成果在環(huán)境保護上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I(10分)碳元素及其化合物與生物生命活動、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在生物體內碳元素約占干重的49%,碳素營養(yǎng)是生物的生命基礎。請回答下列與碳素有關的問題:

(1)北方農村常建造塑料薄膜溫室在冬季栽培蔬菜。某溫室從下午4點開始持續(xù)密封48小時,測得溫室內CO2體積分數(shù)的變化情況(如下圖所示)。試分析:

曲線b~c段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檢測結果表明,要提高溫室的產量必須適時通風,你認為每天通風的時間最好選在曲線_______區(qū)段相對應的時間內進行。

 

(2)在適宜的條件下,如果給玉米葉片提供14CO2,隨后檢測葉綠體中C3、C4化合物,則首先測出具有放射性的應該是_______化合物,如果改用小麥作實驗材料則測出具有放射性的應該是_______化合物。

II(9分)2008年10月三位科學家因在發(fā)現(xiàn)和研究綠色熒光蛋白方面作出貢獻而獲諾貝爾獎。請回答下列與綠色熒光蛋白有關的問題:

(1) 綠色熒光蛋白基因最初是從水母中分離到的,這個基因共包含有5170個堿基對,控制合成由238個氨基酸組成的熒光蛋白,由此推測,翻譯該蛋白質的mRNA堿基數(shù)量至少有______個。

(2)在基因工程中獲取綠色熒光蛋白基因時,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如果基因兩端的堿基序列如圖甲所示,則構建重組DNA分子時所用的DNA連接酶作用于圖甲中的_______處(a或b)。

(3)圖乙是熒光蛋白基因表達過程中的_______階段,圖中3和4代表的核苷酸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中文名稱)。

(4)科學家進行此項轉基因動物的研究,目的是為尋找由于基因異常所引起的疾病的治療方法。通過特定的方法可以使綠色熒光蛋白基因與特定基因相伴隨,從而使科學家更為容易地研究相關遺傳疾病。下圖是某遺傳病的遺傳系譜圖(控制基因為B和b),請據(jù)圖分析回答:

此遺傳病的致病基因是_______性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染色體上。由此推測II2基因型是_______,II3 和  II4如果再生一個孩子,表現(xiàn)正常的概率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