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示為通過基因工程方法培育轉基因抗蟲棉的大致過程,其中①表示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過程,A表示重組質粒;②表示采用農(nóng)桿菌轉化法將目的基因導入棉株細胞;③表示采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將棉株細胞培養(yǎng)成轉基因抗蟲棉.
解答 解:(1)圖中①表示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過程,該過程需要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運載體,還需要用DNA連接酶將目的基因和運載體連接形成重組質粒;圖中A為重組質粒,其組成至少包括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標記基因和復制原點.
(2)圖中②過程采用了農(nóng)桿菌轉化法,其原理是:農(nóng)桿菌中的Ti質粒上的T-DNA可轉移至受體細胞,并且整合到受體細胞染色體的DNA上.根據(jù)農(nóng)桿菌的這一特點,如果將目的基因插入到Ti質粒的T-DNA上,通過農(nóng)桿菌的轉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細胞中染色體的DNA上.
(3)目的基因能否在棉株體內(nèi)穩(wěn)定遺傳的關鍵是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受體細胞的染色體DNA上,檢測時常采用的方法是DNA分子雜交技術.
故答案為:
(1)限制酶和DNA連接酶 啟動子、終止子、標記基因
(2)可轉移至受體細胞并且整合到受體細胞染色體的DNA上 農(nóng)桿菌轉化法
(3)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受體細胞的染色體DNA上 DNA分子雜交技術
點評 本題結合轉基因抗蟲棉的培育過程圖解,考查基因工程和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及操作步驟,掌握各步驟中涉及的相關細節(jié),能準確判斷圖中各步驟的名稱;識記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的原理及條件,能結合圖中信息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甘肅蘭州第一中學高二上期末考試生物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DNA決定mRNA的序列是通過
A.mRNA的密碼
B.DNA的自我復制
C.堿基的互補配對
D.tRNA的轉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甘肅嘉峪關一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個階段,下列各項敘述正確的是 ( )
A.該反應的場所是葉綠體的類囊體
B.C3生成C6H12O6需要[H]、ATP和多種酶
C.提高溫度一定能促進C6H12O6的生成
D.無光條件有利于暗反應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甘肅蘭州第一中學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表示一個由153個氨基酸構成的蛋白質分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分子中含有152個肽鍵
B.該分子形成過程中,產(chǎn)生了153個水分子
C.該分子中有1個氨基酸R基團中含硫
D.該分子徹底水解將產(chǎn)生153種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河南鄭州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入學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細胞生命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分化使各種細胞得遺傳物質有所差異,導致細胞的形態(tài)和功能各不相同
B.細胞的增殖、分化、壞死、凋亡在生物體的生命歷程中都具有積極意義
C.細胞分裂伴隨個體發(fā)育的整個過程,細胞分化僅發(fā)生于胚胎發(fā)育階段
D.細胞凋亡是受遺傳物質控制的正常生理過程,溶酶體在細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解旋酶、限制酶、DNA聚合酶 | B. | DNA酶、解旋酶、DNA連接酶 | ||
C. | 解旋酶、限制酶、DNA連接酶 | D. | 限制酶、DNA連接酶、解旋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肌肉注射:淋巴→血液→組織液→血液→靶細胞 | |
B. | 肌肉注射:組織液→血液→組織液→靶細胞 | |
C. | 靜脈注射:組織液→淋巴→血液→靶細胞 | |
D. | 靜脈注射:淋巴→血液→組織液→靶細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用限制酶Ⅰ和酶Ⅱ同時切割目的基因和質?煞乐苟呷我饨Y合 | |
B. | 重組質粒中包含啟動子和終止密碼子 | |
C. | 質粒上有復制原點 | |
D. | 標記基因的作用是便于目的基因的鑒定和篩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