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夏縣校級期末)下列有關微生物的培養(yǎng)或純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微生物在培養(yǎng)前要先對培養(yǎng)基進行滅菌處理再接種
B.培養(yǎng)液中溶氧量的變化會影響酵母菌的繁殖和代謝途徑
C.分離純化微生物的常用方法是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
D.分離自養(yǎng)型微生物的方法是用纖維素作為唯一碳源的培養(yǎng)基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果醋發(fā)酵過程中,要適時通過充氣口充氣,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謝 | |
B. | 葡萄酒發(fā)酵過程中,每隔12h左右打開瓶蓋一次,放出CO2 | |
C. | 果酒發(fā)酵時溫度控制在30℃,果醋發(fā)酵時溫度控制在20℃ | |
D. | 為了提高果酒的產出量,果汁應盡量裝滿發(fā)酵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含有15N的DNA分子占$\frac{1}{8}$ | |
B. | 含有14N的DNA分子占$\frac{7}{8}$ | |
C. | 復制過程中需腺嘌呤脫氧核苷酸600個 | |
D. | 復制過程中會發(fā)生解旋和螺旋過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鹽城市高三上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2015•荊州模擬)綠藻和藍藻等藻類是鯪魚及小蝦的食物來源,其中小蝦也是鯪魚的食物.圖甲表示綠藻與藍藻對N、P的吸收量及Ph>8時其體內藻毒素含量的差異,圖乙表示不同體長鯪魚的食性比例.
(1)從物質循環(huán)的角度來看,藻類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特有作用是 .
(2)從圖乙來看,鯪魚體長在4.2cm時,假設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存在鯪魚、小蝦、藻類,若鯪魚獲得的能量為24kg,則最少需要藻類 kg.
(3)藻毒素中含有某種神經毒素,能抑制神經系統(tǒng)功能,該物質能夠與 上的受體結合導致“神經麻痹”.在免疫學上,藻毒素可以看作是一種 .
(4)先培養(yǎng)藻類吸收水體中的氮、磷元素,再構建食物鏈快速去除藻類,既能獲得經濟效益又能治理水體污染.
①治理磷元素富營養(yǎng)化的堿性水體,應該選擇的藻類是 ,理由 .
②現(xiàn)要投喂鯪魚去除①中的藻類,投喂鯪魚的體長應該大于4.2cm,理由是此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鹽城市高三上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春•鹽城校級期中)下列關于酶和固定化酵母細胞的研究與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作為消化酶使用時,蛋白酶制劑以口服方式給藥
B.從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交聯(lián)法對酶活性影響大
C.探究加酶洗衣粉洗滌效果時實驗中,洗滌方式、水溫、浸泡時間等都屬無關變量
D.將海藻酸鈉凝膠珠用無菌水沖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雜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鹽城市高三上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淄博校級模擬)如圖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質、抗體四者關系.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1、2、3分別表示激素、酶、蛋白質
B.能產生4的細胞一定能產生3
C.能產生3的細胞一定能產生1
D.物質1都是由專門器官產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④組合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最少 | |
B. | 在低倍鏡下找目標時,應選擇②④⑤ | |
C. | 把視野中的標本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時,應選用②③⑤ | |
D. | 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時,正確的調節(jié)順序是:轉動轉換器-調節(jié)光圈-移動標本-轉動細準焦螺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家蠅種群 來源 | 敏感性 純合子(%) | 抗性 雜合子(%) | 抗性 純合子(%) |
甲地區(qū) | 78 | 20 | 2 |
乙地區(qū) | 64 | 32 | 4 |
丙地區(qū) | 84 | 15 | 1 |
A. | 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變的原因最可能是基因中堿基對替換 | |
B. | 甲地區(qū)家蠅種群中抗性基因型頻率為22% | |
C. | 三地區(qū)中,乙地區(qū)抗性基因突變率最高 | |
D. | 丙地區(qū)敏感性基因頻率是91.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B. | C.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