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甲圖表示高等植物細胞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細胞圖像,乙圖表示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細胞核內染色體數、DNA數變化的關系,丙圖表示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每條染色體中DNA含量變化的關系。據圖回答問題:
(1)在甲圖A,B,C,D中,對應乙圖DE段的是_________。丙圖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就甲圖來說,作為一個完整細胞周期還缺少處于__________期的細胞,該時期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_。
(3)甲圖中結構1、結構2的名稱分別是______________。
(4)甲圖的A圖中,染色體數、核DNA數、染色單體數分別是_____________。
【答案】A 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 (分裂)間期 DNA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細胞板、核膜 8、8、0
【解析】
據圖分析,甲圖A細胞中著絲點分裂,染色體均勻地移向兩極,處于有絲分裂后期;B細胞中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xiàn)染色體和紡錘體,處于有絲分裂前期;C細胞中染色體的著絲點整齊的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D細胞中細胞中央出現(xiàn)細胞板,處于有絲分裂末期。乙圖中實線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含量變化,虛線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其中 AB段表示間期、BC段表示前期、CD段表示中期、DE段表示后期、EF段表示末期。丙圖中AB段表示DNA的復制,BC段表示每條染色體上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CD段表示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
(1)根據以上分析已知,甲圖中的A細胞和乙圖中的DE段都表示有絲分裂后期,該時期細胞中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
(2)根據以上分析已知,甲圖中的A、B、C、D分別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前期、中期和末期,還缺少分裂間期,間期細胞中重要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3)據圖分析,甲圖D細胞處于有絲分裂末期,圖中1為細胞板,2是核膜。
(4)甲圖中A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細胞中含有8條染色體、8個核DNA分子,沒有染色單體。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據悉,艾滋病是中國法定傳染病報告死亡數據最高的病種,截至2017年9月30日我國累計報告艾滋病病例264302例,防艾迫在眉睫。早期獲得艾滋病病毒抗體的具體過程見圖1:
(1)通過培養(yǎng)雜交瘤細胞收集到的抗體最廣泛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1過程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HIV自愈者體內提取的抗體相比,培養(yǎng)雜交瘤細胞所獲得抗體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轉基因技術在 HIV的疫苗的研制工作得到廣泛應用,科學工作者利用該技術研制HIV疫苗的操作簡要路徑見圖2:
圖2中①過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的載體有___________(至少兩例),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基因進入受體細胞并維持穩(wěn)定和表達的過程稱為_______________。
(3)大腸桿菌質粒常作為基因工程目的基因的載體,將重組質粒導入大腸桿菌,一般情況下,需要制備感受態(tài)細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纖維素酶能催化纖維素的水解,在植物細胞工程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你認為從下列哪種生物提取纖維素酶比較合理
A. 釀酒酵母
B. 在腐木上生長的霉菌
C. 高等植物細胞
D. 人體內的大腸桿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寨卡病毒在南美流行,該地區(qū)也是登革熱病毒流行區(qū)域。為研究寨卡病毒流行與登革熱病毒的關系,科研人員進行了實驗。
(1)病毒感染人體后,會引起_________產生特異性抗體,與病毒結合,阻止病毒_________宿主細胞。
(2)登革熱病毒與寨卡病毒結構相似。為探究登革熱病毒抗體是否可以特異性結合寨卡病毒,科研人員用血清與病毒進行抗原-抗體雜交實驗,實驗處理及結果如下圖所示。
①請闡述b組和c組在本實驗中的作用。
b組:排除_________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c組:_________的參照。
②與對照組分別比較,實驗組抗原-抗體反應強度_________,可得出_________的結論。
(3)科研人員假設:人感染過登革熱病毒后,體內存留的登革熱病毒抗體與寨卡病毒結合,結合了病毒的抗體與宿主細胞表面蛋白結合,從而幫助寨卡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即存在抗體依賴性增強(簡稱ADE)。為驗證該假設,有人利用下列備選材料設計了實驗方案。
備選材料:正常人血清,登革熱康復者血清,寨卡病毒,登革熱病毒,細胞系U(發(fā)生ADE時,對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低),細胞系W(不發(fā)生ADE時,對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高)。
實驗方案:
組別 | 實驗處理 | 預期結果 |
實驗組 | 將登革熱康復者血清與寨卡病毒共同溫育一段時間后,加入到細胞系W的培養(yǎng)體系中 | 分別檢測實驗組和對照組細胞系對寨卡病毒的感染率 |
對照組 | 將登革熱康復者血清與寨卡病毒共同溫育一段時間后,加入到細胞系U的培養(yǎng)體系中 |
①請指出本實驗方案存在的缺陷:__________________。
②請改進本實驗方案(寫出實驗組和對照組處理):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4類生物與其部分特征,對應錯誤的是
A. T2噬菌體——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
B. 藍藻——具有核糖體和葉綠素,但是沒有形成葉綠體
C. 洋蔥——根尖成熟區(qū)細胞與葉肉細胞細胞器種類相同
D. 草履蟲——有中心體,可進行有絲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探究不同濃度的某物質X對肺癌細胞體外生長的作用,研究人員進行了以下實驗,請完善實驗思路,并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與用具:小鼠肺癌細胞懸浮液、物質X、癌細胞培養(yǎng)液、生理鹽水、蒸餾水、活細胞檢測儀、細胞培養(yǎng)瓶(說明:對動物細胞的培養(yǎng)過程和檢測方法不做具體要求)
(1)肺癌細胞是由正常細胞轉化而來,除保留了原來細胞的某些特點外,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細胞表面糖蛋白減少、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變化和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思路:①取五個大小相同的細胞培養(yǎng)瓶,編號A、B、C、D、E,每組加入等量的肺癌細胞懸浮液和癌細胞培養(yǎng)液,并測定初始細胞數。
②在B~E組中依次加入適量且等量不同濃度的物質X(濃度分別為1.0μg/mL、2.0μg/mL、3.0μg/mL、4.0ug/mL),A組則加入___________作為對照;每組設置三個重復樣品。
③以上各組均置于相同且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
④檢測與數據處理:分別在24h、48h、72h時取樣檢測各組存活細胞數,取___________值,求細胞存活率(細胞存活率=實驗組/對照組×100%)。
(3)實驗結果見如圖:根據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糖類和脂質是細胞中兩種重要的有機物,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一般的說,病毒中的糖只有一種
B. 糖類中的淀粉、纖維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縮合而成
C. 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終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 質量相同的糖類和脂肪被徹底分解時,糖類耗氧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生物研究小組用某種綠色植物做實驗材料,做了如下實驗:圖1為某植物在密閉透光的玻璃小室內一晝夜CO2濃度的變化(假若一晝夜6時日出,18時日落),圖2表示,該植物在溫度為A時光照強度分別為a、b、c、d時單位時間內氣體的變化情況(其中a為無光條件),圖3是表示該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與溫度的關系,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1曲線的A至G的6個點中,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與呼吸作用速率相等的是點,對應圖2中的是___(用a、b、c、d表示)點,圖1中F點植物葉肉細胞中合成ATP的場所有_________,光照強度為d時,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從外界吸收______個單位CO2。該玻璃小室內的植物經過一晝夜后是否積累有機物?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描述圖3中陰影部分的含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該植物是一種蔬菜,在塑料大棚內種植該種蔬菜時,請你結合以上相關的因素,提出兩項是蔬菜增產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對表現(xiàn)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孩子既是紅綠色盲又是XYY的患者,從根本上說,前者致病基因的來源與后者的病因發(fā)生的時期分別是
A. 與母親有關、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B. 與母親有關、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
C. 與父親有關、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D. 與父母親都有關、受精作用時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