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關于受精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同一個生物體在不同時刻產生的精子或卵細胞,染色體數(shù)一般是不同的
B.受精卵中,父母雙方恰好各提供一半遺傳物質
C.一個卵細胞一般只能同一個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D.同卵雙胞胎是指一個卵細胞同兩個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發(fā)育而來

分析 1、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細胞相互識別、融合成為受精卵的過程.
2、受精過程:精子的頭部進入卵細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細胞核就和卵細胞的細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體的數(shù)目又恢復到體細胞的數(shù)目,其中有一半來自精子有一半來自卵細胞.
3、受精作用的意義: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維持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的穩(wěn)定性,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具有重要的作用.

解答 解:A、同一個生物體在不同時刻產生的精子或卵細胞,染色體數(shù)一般是相同的,為體細胞數(shù)目的一半,A錯誤;
B、由于受精卵的細胞質幾乎都來自卵細胞,因此受精卵中的核遺傳物質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而細胞質遺傳物質幾乎都來自卵細胞,B錯誤;
C、一個卵細胞一般只能同一個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C正確;
D、同卵雙胞胎是指一個卵細胞同一個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分裂成兩部分,分別發(fā)育成胎兒的現(xiàn)象,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受精作用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受精作用的概念、過程及意義.對于此類試題,還需要考生弄清楚受精卵中細胞核遺傳物質和細胞質遺傳物質的來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圖中甲~丁為某動物(染色體數(shù)=2n)睪丸中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染色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和DNA分子數(shù)的比例圖,關于此圖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甲圖可表示有絲分裂前期、中期B.乙圖可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
C.丙圖可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D.丁圖可表示有絲分裂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建立“鼎湖山自然保護區(qū)”,對區(qū)內各種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加以保護,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之一.這種保護措施稱為( 。
A.就地保護B.易地保護C.遷地保護D.離體保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在動物細胞工程和胚胎工程中所用的物質和其發(fā)揮的作用正確的組合是( 。
A.肝素--誘導精子獲能
B.胃蛋白酶--動物細胞培養(yǎng)時分散細胞
C.聚乙二醇--誘導細胞分化
D.性激素--促進供體母畜超數(shù)排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圖為某果蠅體細胞染色體模式圖.請回答:
(1)該圖表示的是雄性果蠅,判斷依據(jù)是性染色體為XY.
(2)從圖中可以看出,果蠅的體細胞內有2個染色體組,有4對同源染色體.
(3)A和a基因稱為等位基因.若A基因控制果蠅為長翅,a基因控制果蠅為殘翅,則該果蠅為長翅.
(4)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組成它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當代生命科學研究的主要方法是( 。
A.比較法B.描述法C.推理法D.實驗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面是一組探究生物體主要有機物存在與否的鑒別實驗,按表中順序對應下列各項中的內容,正確的是( 。
待測物質試劑預期顯色結果反應條件
蛋白質雙縮脲試劑
脂肪橘黃色常溫
班氏試劑磚紅色50~65℃
A.葡萄糖、蘇丹Ⅲ染液、紫色、沸水浴B.蔗糖、蘇丹Ⅳ染液、紫色、沸水浴
C.果糖、蘇丹Ⅲ染液、紫色、常溫D.果糖、蘇丹Ⅳ染液、紫色、常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山東濟南一中濟南外語濟鋼高一上期末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細胞膜亞顯微結構模式圖,①~③表示構成細胞膜的物質。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細胞膜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B.③構成細胞膜的基本骨架

C.細胞識別與物質①有關

D.由②參加的物質運輸一定為主動運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延邊二中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科學家研究小麥20℃時光合作用強度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得到如圖曲線,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隨著環(huán)境溫度的升高,cd段位置不斷上移

B.a點時葉肉細胞產生ATP的細胞器只有線粒體

C.其他條件適宜,當植物缺Mg時,b點將向右移動

D.外界條件均適宜時,c點之后小麥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可能與葉綠體中酶的數(shù)量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