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系統(tǒng)中整體(Ⅰ)與部分(Ⅱ、Ⅲ、Ⅳ)的關系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若Ⅰ為脂質的種類,Ⅱ、Ⅲ代表脂肪和磷脂,則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Ⅳ
B.若Ⅰ為真核細胞的增殖方式,Ⅲ、Ⅳ能發(fā)生染色單體的分離,則Ⅱ表示無絲分裂
C.若Ⅰ為高等動物的內環(huán)境,且存在有Ⅱ→Ⅲ→Ⅳ→Ⅱ的關系,則Ⅲ可表示組織液
D.若Ⅰ代表人體有氧呼吸,階段順序為Ⅱ→Ⅲ→Ⅳ,Ⅲ發(fā)生的場所是產(chǎn)生CO2的唯一部位

分析 1、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2、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分為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
3、動物的內環(huán)境組成主要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
4、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成分包括生產(chǎn)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解答 解:A、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若Ⅰ為脂質的種類,Ⅱ、Ⅲ代表脂肪和固醇,那么IV代表磷脂,而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和磷脂,A錯誤;
B、真核細胞的增殖方式為: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無絲分裂,前兩者能發(fā)生染色單體的分離,而無絲分裂沒有染色體和染色單體出現(xiàn),B 正確;
C、若Ⅰ為高等動物的內環(huán)境,且存在有Ⅱ血漿→Ⅲ組織液→Ⅳ淋巴→Ⅱ血漿的關系,則Ⅲ可表示組織液,C正確;
D、若Ⅰ代表人體有氧呼吸,階段順序為Ⅱ細胞質基質→Ⅲ線粒體基質→Ⅳ線粒體內膜,Ⅲ線粒體基質發(fā)生的場所是產(chǎn)生CO2的唯一部位,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內環(huán)境的組成以及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脂質的分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成分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難度適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圖甲表示一個基因型為AaBb的動物某兩個細胞分裂圖,圖乙表示該動物細胞分裂過程中不同時期的染色體與核DNA數(shù)目比的變化關系.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圖甲細胞所示的變異均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B.圖甲的右圖細胞中含有2個染色體組
C.圖甲的右圖細胞發(fā)生在圖乙對應的EF段的某一時期
D.圖乙只能表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與核DNA數(shù)目比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某種油菜的黃化突變體葉片呈現(xiàn)黃化色澤.與野生型相比,突變體的葉綠素、類胡蘿卜素含量均降低.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相關指標見表.
材料葉綠素
a/b
類胡蘿卜素/
葉綠素
凈光合速率
(μmol CO2•m-2•s-1
胞間CO2濃度
(μmol CO2•m-2•s-1
呼吸速率
(μmol CO2•m-2•s-1
突變體9.300.325.66239.073.60
野生型6.940.288.13210.864.07
(1)CO2濃度通過直接影響C3的產(chǎn)生來影響光合作用強度.若適當降低CO2濃度,短時間內葉綠體中[H]含量的變化是升高.
(2)葉綠素的減少使葉片呈現(xiàn)黃化色澤.突變可能抑制(填“促進”或“抑制”)葉綠素a向葉綠素b轉化的過程.
(3)突變體葉片中葉綠體的CO2的消耗速率比野生型低2.94μmolCO2•m-2•s-1.研究人員認為氣孔因素不是導致突變體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依據(jù)是突變體葉片中的胞間CO2濃度較高.
(4)與苗期相比,野生型油菜發(fā)育到越冬期時,葉內脫落酸和生長素含量的變化分別是升高和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為哺乳動物胚胎工程的有關操作流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過程運用超數(shù)排卵技術可得到多個胚胎
B.③過程可以用胃蛋白酶處理囊胚獲得干細胞
C.④過程需要在無菌的含5%的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中進行
D.⑤過程可以直接獲得各種效應T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施加一定壓力培養(yǎng)干細胞可促進分化,且邊緣的細胞比中央的細胞更容易分化成功.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這與細胞膜上的E鈣黏蛋白和整聯(lián)蛋白有關:E鈣黏蛋白是細胞間的信號蛋白,在中心位置,細胞相互接觸時會通過E鈣黏蛋白的信息傳遞相互作用會抑制干細胞分化;在邊緣,細胞分散相互接觸少,E鈣黏蛋白的作用小,整聯(lián)蛋白在外來壓力下可以促進細胞分化.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細胞膜上某些蛋白質具有信息傳遞的功能
B.細胞的分化與基因選擇性表達有關,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
C.已分化的細胞,仍具有全能性
D.E鈣黏蛋白和整聯(lián)蛋白都能促進細胞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細胞自噬是指細胞通過降解自身結構或物質使細胞存活的自我保護機制.細胞面臨代謝壓力時,細胞可降解自身大分子或細胞器為生存提供能量.如圖一、圖二為酵母細胞自噬的信號調控過程,AKT和mTor是抑制酵母菌凋亡和自噬的兩種關鍵蛋白激酶.

(1)酵母菌的新陳代謝類型(自養(yǎng)/異養(yǎng):需氧/厭氧/兼性厭氧)是異養(yǎng)兼性厭氧型.
(2)胰島素是人體內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它在血糖調節(jié)中的作用機理是促進細胞加速攝取、利用和儲存葡萄糖,從而使血糖濃度降低.
(3)據(jù)圖一所示,營養(yǎng)物質充足時,胰島素與特異性受體結合,激活AKT來抑制凋亡.激活的該酶一方面可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另一方面可以促進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和[H]進入線粒體產(chǎn)生大量ATP.在ATP充足時通過激活mTor來抑制自噬的發(fā)生.
(4)據(jù)圖二所示,當環(huán)境中營養(yǎng)物質或胰島素缺乏時,mTor失活,酵母細胞通過啟動細胞自噬過程為細胞提供ATP;如果上述過程無法滿足代謝需要,酵母細胞則啟動細胞凋亡程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0.某植物上有白斑和綠色兩種葉片,在該植物上選取不同的葉片測定其生理過程,如圖一,甲、乙中的葉片生長狀況相同,丙、丁葉片生長狀況相同,丙進行遮光處理,給丁提供一定濃度的14CO2,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要利用該植物做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選擇圖一中如丁(填“甲”或“丁”)裝置中的葉片比較合適,一般常用的提取色素的試劑是無水乙醇.
(2)在相同且適宜條件下,對甲、乙兩裝置中的葉片進行實驗,用碘蒸汽處理葉片,結果只有乙裝置內葉片上編號④的部位變成藍色,此實驗說明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時需要CO2,葉肉細胞中需含有葉綠體.
(3)圖二是在適宜的光照條件下,改變通入的14CO2濃度測定的葉片中葡萄糖、C5和C3三種化合物的變化情況的實驗結果.
①圖二中曲線a、b、c分別表示C3、C5、葡萄糖的含量變化.
②在1%CO2濃度條件下,某一時刻突然增加光照,則短時間內曲線b表示的物質在細胞中的變化情況是增加,產(chǎn)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光照強度增加,光反應產(chǎn)生的[H]和ATP增多,而二氧化碳固定過程中C5的消耗速率不變.
③圖二中在0-~分鐘內,曲線a、b中的14C量保持不變,形成兩曲線平行的原因是光反應階段與暗反應階段速率保持動態(tài)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是分離、純化及保存枯草芽孢桿菌菌株的過程示意圖:將土壤表層土稀釋液煮沸十五分鐘(枯草芽孢桿菌的芽孢不會失去活性)靜置5分鐘后獲得樣品,進行如圖操作: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題中煮沸對目的菌種起到選擇(除去其它不產(chǎn)生芽孢的雜菌)作用.
(2)圖中進行劃線操作前須用灼燒滅菌(灼燒)法對接種環(huán)進行滅菌.對于使用頻繁的菌種可接種到圖中的固體斜面 培養(yǎng)基中臨時保藏,對于需要長期保存的菌種可用甘油管藏法.
(3)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在5個培養(yǎng)基平板上,均接種稀釋倍數(shù)為104的樣品液0.1ml,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平板長出來的菌落數(shù)分別為13、160、532、175和187.每ml樣品中的細菌數(shù)量為1.74×107 個;
(4)用(3)所述方法統(tǒng)計的菌落數(shù)往往比樣品中活菌的實際數(shù)目少,原因是兩個或者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一個菌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曲線b表示在最適溫度、最適pH條件下,反應物濃度與酶促反應速率的關系.分析正確的是( 。
A.增大pH,重復該實驗,A、B點位置都不變
B.反應物濃度是限制曲線AB段反應速率的主要 因素
C.酶量增加后,圖示反應速率可用曲線a表示
D.B點后,升高溫度,酶活性增加,曲線將呈現(xiàn) c所示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