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56662  156670  156676  156680  156686  156688  156692  156698  156700  156706  156712  156716  156718  156722  156728  156730  156736  156740  156742  156746  156748  156752  156754  156756  156757  156758  156760  156761  156762  156764  156766  156770  156772  156776  156778  156782  156788  156790  156796  156800  156802  156806  156812  156818  156820  156826  156830  156832  156838  156842  156848  156856  203614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7.某學生為了探究鈉與CO2的反應,利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已知PdCl2能被CO還原得到黑色的Pd)

(1)請將如圖各裝置連接完整(填寫裝置中序號)②→④→③→①→⑤.
(2)若用稀鹽酸與CaCO3反應制備CO2,在加稀鹽酸時,發(fā)現CaCO3與稀鹽酸不能接觸,而稀鹽酸又不夠了,為使反應能順利進行,可向裝置②長頸漏斗中加入的試劑是AC.
A.CCl4                B.H2SO4溶液   C.硝酸鈉溶液          D.植物油
(3)檢查裝置②的氣密性,方法是用彈簧夾夾住C處橡皮管,向裝置②中加水至長頸漏斗液面高于試管液面,且長時間液面差穩(wěn)定.裝好藥品后,點燃酒精燈之前應進行的操作是打開彈簧夾,讓CO2充滿整個裝置,當觀察到裝置⑤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排盡裝置中空氣,以免空氣中O2、CO2、H2O干擾實驗時再點燃酒精燈.裝置④的作用除去二氧化碳中氯化氫氣體.
(4)通入CO2的量不同可能會導致生成的產物不同.假如反應過程中有下列兩種情況,按要求分別寫出兩種情況時的化學方程式.
I.當裝置⑤PdCl2溶液中觀察到有黑色沉淀產生,裝置①中固體成分只有一種,且向固體中加入稀鹽酸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寫出此情況時鈉與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2CO2$\frac{\underline{\;\;△\;\;}}{\;}$Na2CO3+CO.
Ⅱ.當裝置①中鈉的質量為0.23g時,充分反應后,將裝置①中的固體加入到足量稀鹽酸中,產生112mL的CO2氣體(標況下測定),裝置⑤PdCl2溶液中沒有觀察到黑色沉淀產生,寫出此情況時鈉與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4Na+3CO2$\frac{\underline{\;\;△\;\;}}{\;}$2Na2CO3+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A、B、C、D、E、F均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數依次增大,A是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B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與其氫化物反應形成離子化合物甲;A與D可以按照原子個數比4:1形成化合物乙,且乙分子中含有18個電子,E與B同主族,C的陽離子與F的陰離子相差一個電子層,且可形成離子個數比為2:1的離子化合物丙.
(1)D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丙的電子式為,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為第三周期VA族.
(2)下列說法正確的有①②③.
①化合物乙分子中只含有極性共價鍵
②C、D、E、F原子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為C>D>E>F
③B、E形成的氫化物中,B的氫化物更穩(wěn)定
④化合物甲和化合物丙都含有離子鍵和共價鍵
(3)將F燃燒的產物通入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并放出無色氣體,請用一個離子方程式表示該反應3SO2+2NO3-+3Ba2++2H2O═3BaSO4↓+2NO↑+4H+
(4)寫出一個由以上元素構成的10電子微粒與18電子微粒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NH3+H2S═2NH4++S2-或NH3+HS-═NH4++S2-或NH3+H2S═NH4++HS-
(5)甲溶液顯酸性(填“酸性”、“堿性”或“中性”),原因是NH4++H2O?NH3•H2O+H+(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5.為了測定乙醇的結構式,有人設計了無水酒精與鈉反應的實驗裝置和測定氫氣體積的測量裝置.
(1)關閉圖A裝置中的止水夾a,開啟活塞b,液體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燒瓶.試判斷B裝置是否漏氣無法確定(填“漏氣”“不漏氣”或“無法確定”);原因由于分液漏斗和燒瓶間有橡皮管相連,使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燒瓶中液面上方的壓強相同,無論裝置是否漏氣,都不影響分液漏斗中的液體滴入燒瓶.
(2)裝置B中讀數時應該使量筒或右側玻璃導管的高度使兩容器中液面相平,視線與凹液面的最低點相平.
(3)實驗前預先將小塊鈉在二甲苯中融化成小鈉珠,冷卻后倒入燒瓶中,其目的是增大無水乙醇與鈉的接觸面積,使之充分反應.
(4)如果將此實驗的數據視作標準狀況下的數據,無水酒精的密度為ρ g•cm-3,V mL酒精反應完全后,量筒內的液面讀數為m mL,則乙醇分子中能被鈉取代的氫原子數可表示為$\frac{23m}{5600ρV}$.(用含上述字母的代數式表示即可)
(5)若實驗所測定的結果偏高,可能引起的原因是①②(填寫編號).
①反應完畢立刻讀數②無水酒精中混有少量甲醇
③無水酒精與鈉的反應不夠完全④排水后量氣裝置導管內有水殘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同學查閱資料得知,漂白粉與硫酸溶液反應可制取氯氣,化學方程式為Ca(ClO)2+CaCl2+2H2SO4$\frac{\underline{\;\;△\;\;}}{\;}$2CaSO4+2Cl2↑+2H2O,他們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制取氯氣并驗證其性質的實驗裝置: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中A部分的裝置是圖中的。
(2)A中發(fā)生反應一段時間后,B中的現象是溶液變成藍色.B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I+Cl2═2KCl+I2.整套實驗裝置存在的明顯缺陷是無尾氣吸收.
(3)寫出D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H++HCO3-═H2O+CO2↑.
(4)請你幫該小組同學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洗氣瓶C中的Na2SO3已被氧化為Na2SO4(簡述實驗步驟):取少量溶液置于潔凈試管中,向其中加入稀鹽酸至不再產生氣體,再向其中滴入氯化鋇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證明Na2SO3已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過渡元素Ti、Mn、Fe、Cu等可與C、H、O形成多種化合物.請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元素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的特征,可將元素周期表分成五個區(qū)域,其中Mn屬于d區(qū).
(2)Ti(BH42是一種過渡元素硼氫化物儲氫材料.基態(tài)Ti2+中電子占據的最高能層符號為M,該能層具有的原子軌道數為9.BH4-的空間構型是正四面體型.
(3)在Cu的催化作用下,乙醇可被空氣中氧氣氧化為乙醛,乙醛分子中碳原子的雜化方式是sp3、sp2,乙醛分子中HCO的鍵角大于乙醇分子中H-C-O的鍵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電鍍廠排放的廢水中常含有劇毒的CN-,可在TiO2的催化下,先用NaClO將CN-氧化成CNO-,再在酸性條件下CNO-繼續(xù)被NaClO氧化成N2和CO2
①H、C、N、O四種元素的電負性由小到大的順序為H<C<N<O.
②與CN-互為等電子體微粒的化學式為CO(或N2等)(寫出一種即可)
(5)單質鐵有δ、γ、α三種同素異形體,三種晶胞中Fe原子的配位數之比為4:6:3,δ、γ、α三種晶胞的邊長之比為$\frac{2}{\sqrt{3}}$:$\sqrt{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推斷題

2.【化學-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
衣康酸M是化學合成工業(yè)的重要原料,可用于制備高效除臭劑、粘合劑等多種化學產品.衣康酸可經過下列反應路線得到(部分反應條件略):

(1)M的化學式為C5H6O4,其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為羧基,與M屬于同類且核磁共振氫譜有5組峰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為HOOCCH=CHCH2COOH.
(2)寫出B→C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_{△}^{乙醇}$+NaCl+H2O,其反應類型為消去反應.
(3)已知,D經五步轉成變成M的合成反應流程為:

①G的結構簡式為;
②E→F的化學方程式為;
③已知:
按照上圖格式寫出D經三步轉變成M的合成反應流程(牽涉的有機物都用結構簡式表示,第二步反應試劑及條件限用NaOH水溶液、加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化學-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
(1)原高碘酸鹽(IO65-)、過二硫酸鹽(S2O82-)、二氧化鉛(PbO2)是三種具有強氧化性的物質,均能在一定條件下將Mn2+氧化為高錳酸鹽.回答下列問題:
①基態(tài)錳原子能量最高能級電子排布圖為
②過二硫酸根離子中兩個硫原子間存在過氧鍵,寫出過硫酸根離子的結構簡式
③碳酸鹽在一定溫度下會發(fā)生分解,實驗證明碳酸鹽的陽離子不同,分解溫度不同,如表所示:
碳酸鹽MgCO3CaCO3BaCO3SrCO3
熱分解溫度/℃40290011721360
陽離子半徑/pm6699112135
試解釋為什么隨著陽離子半徑的增大,碳酸鹽的分解溫度逐步升高?
(2)利用銅萃取劑M,通過如下反應實現銅離子的富集:

①X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其晶體類型為分子晶體.
②X中以sp2雜化、sp3雜化的原子的第一電離能由大到小順序為N>O>C.
③上述反應中斷裂和生成的化學鍵有be(填序號).
a.離子鍵    b.配位鍵    c.金屬鍵    d.范德華力    e.共價鍵    f.氫鍵
④M與W(分子結構如圖)相比,M的水溶性小,更利于Cu2+的萃取.M水溶性小的主要原因是M能形成分子內氫鍵,使溶解度減小.

(3)納米TiO2是一種應用廣泛的催化劑,其催化的一個實例如圖.化合物乙中手性碳原子有1個,化合物乙的沸點明顯高于化合物甲,主要原因是化合物乙分子間形成氫鍵.化合物乙中采取sp3雜化的原子的電負性由大到小的順序為O>N>C.

(4)常壓下,水冷卻至0℃以下,即可結晶成六方晶系的冰.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冰、霜和雪等都是屬于這種結構,其晶胞如圖所示(只顯示氧原子,略去氫原子),晶胞參數側棱c=737pm,菱形底邊a=452pm,底面菱形的銳角是60°.則:冰的密度=ρ=$\frac{m}{V}$=$\frac{\frac{4M}{{N}_{A}}}{{a}^{2}•sin60°}$=$\frac{\frac{18×4}{6.02×1{0}^{23}}}{45{2}^{2}×737×0.866×(1{0}^{-10})^{3}}$=0.917 g/cm3(代值列計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0.某學習小組通過下列裝置探究MnO2與FeCl3•6H2O能否反應產生Cl2.資料顯示:氯化鐵為共價化合物.

實驗操作和現象:
操作現象
點燃酒精燈,加熱i.A中部分固體溶解,上方出現白霧
ii.稍后,產生黃色氣體,管壁附著黃色液滴
iii.B中溶液變藍
(1)現象i中的白霧是HCl小液滴,形成白霧的原因是FeCl3•6H2O 受熱水解,生成HCl 氣體,同時受熱失去結晶水,HCl和H2O 結合形成鹽酸小液滴.
(2)分析現象 ii,該小組探究黃色氣體的成分,實驗如下:
a.加熱FeCl3•6H2O,產生白霧和黃色氣體.
b.用KSCN 溶液分別檢驗現象 ii 和a 中的黃色氣體,溶液均變紅.
通過該實驗說明現象 ii 中黃色氣體含有FeCl3
(3)除了氯氣可使B中溶液變藍外,推測還可能的原因是:
①實驗b 檢出的氣體使之變藍,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2Fe3++2I-=2Fe2++I2.實驗證實推測成立.
②溶液變藍的另外一種原因是:在酸性條件下,裝置中的空氣使之變藍.通過進一步實驗確認了這種可能性,其實驗方案是另取一支試管,向其中加入KI淀粉溶液,再滴入幾滴 HCl溶液,在空氣中放置,若一段時間后溶液變藍則推測成立.
(4)為進一步確認黃色氣體是否含有 Cl2,小組提出兩種方案,均證實了Cl2的存在.
方案1在A、B間增加盛有某種試劑的洗氣瓶CB中溶液變?yōu)樗{色
方案2將B中KI淀粉溶液替換為NaBr溶液;檢驗 Fe2+B中溶液呈淺橙紅色;未檢出Fe2+
①方案1 的洗氣瓶C中盛放的試劑是飽和NaCl溶液.
②方案2 中檢驗 Fe2+的原因是排除Fe3+將Br-氧化成Br2 的可能性.
(5)將A中產物分離得到Fe2O3和MnCl2,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3MnO2+4FeCl3•6H2O$\frac{\underline{\;\;△\;\;}}{\;}$2Fe2O3+3MnCl2+3Cl2↑+2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下列預期實驗現象及相應結論均正確的是( 。
ab預期實驗
現象
結論
A銅絲濃硝酸試管c中有大量紅棕色氣體硝酸有強氧化性
B木條18.4mol/L
硫酸
木條變黑濃硫酸有酸性及
氧化性
C生鐵NaCl溶液導管處發(fā)生倒吸生鐵發(fā)生吸氧腐蝕
D鐵絲含少量HCl的H2O2溶液試管c中有大量無色氣體該反應中鐵作催化劑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鈉和冷水反應:Na+2H2O═Na++2OH-+H2
B.金屬鋁溶于氫氧化鈉溶液中:Al+2OH-═Al${O}_{2}^{-}$+H2
C.金屬鋁溶于鹽酸中:2Al+6H+═2Al3++3H2
D.Fe(OH)3跟鹽酸反應:OH-+H+═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