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44237  144245  144251  144255  144261  144263  144267  144273  144275  144281  144287  144291  144293  144297  144303  144305  144311  144315  144317  144321  144323  144327  144329  144331  144332  144333  144335  144336  144337  144339  144341  144345  144347  144351  144353  144357  144363  144365  144371  144375  144377  144381  144387  144393  144395  144401  144405  144407  144413  144417  144423  144431  203614 

科目: 來源: 題型:


碳酸鎂晶須是一種新型的吸波隱形材料中的增強材料。

(1)合成該物質的步驟如下:

步驟1:配制0.5 mol·L-1 MgSO4溶液和0.5 mol·L-1 NH4HCO3溶液。

步驟2:用量筒量取500 mL NH4HCO3溶液于1 000 mL四口燒瓶中,開啟攪拌器,溫度控制在50 ℃。

步驟3:將250 mL MgSO4溶液逐滴加入NH4HCO3溶液中,1 min內滴加完后,用氨水調節(jié)溶液pH到9.5。

步驟4:放置1 h后,過濾,洗滌。

步驟5:在40 ℃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0 h,得碳酸鎂晶須產品(MgCO3·nH2O n=1~5)。

回答下列問題:

①步驟3中加氨水后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驟4為加快過濾速度,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過濾方法)。

(2)測定合成的MgCO3·nH2O中的n值。

稱量1.000 g碳酸鎂晶須,放入右圖所示的廣口瓶中,加入適量水,滴入稀硫酸與晶須反應,生成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在室溫下反應4~5 h,反應后期將溫度升到30 ℃,最后的燒杯中的溶液用已知濃度的鹽酸滴定,測得CO2的總量;重復上述操作2次。

①圖中氣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反應后期要升溫到30 ℃,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設3次實驗測得每1.000 g碳酸鎂晶須產生的CO2平均值為a mol,則n值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a的表達式表示)。

(3)稱取100 g上述晶須產品進行熱重分析,熱重曲線如下圖。則該條件下合成的晶須中,n=____________(選填:1、2、3、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在0 ℃、1.01×105 Pa時進行下列實驗:甲、乙、丙三位同學各取30.0 mL同濃度的鹽酸,加入相同組成的鎂鋁合金粉末,測定產生氣體的體積,有關數(shù)據(jù)列表如下:

實驗序號

合金質量(mg)

510

765

918

氣體體積(mL)

560

672

672

試求:(1)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是多少?

(2)合金中各成分的質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現(xiàn)有一份CuO和Cu2O的混合物,用H2還原法測定其中的CuO質量x g,實驗中可以測定以下數(shù)據(jù):①W:混合物的質量(g)、②W(H2O):生成水的質量(g)、③W(Cu):生成 Cu的質量(g)、④V(H2):標準狀況下消耗H2的體積(L)。

(已知摩爾質量:Cu:64 g·mol-1、CuO:80 g·mol-1、Cu2O:144 g·mol-1、H2O:18 g·mol-1)

(1)為了計算x至少需要測定上述4個數(shù)據(jù)中的____個,這幾個數(shù)據(jù)的組合共有________種。請將這些組合一一填入下列空格中。

說明:①選用W、W(H2O)、W(Cu)、V(H2)表示,不必列出具體算式。

②每個空格中填一種組合,有幾種組合就填幾種,不必填滿。

(2)從上述組合中選出一個含W數(shù)據(jù)的求x的計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數(shù)據(jù)組合中易于取得的一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0.80 g CuSO4·5H2O樣品受熱脫水過程的熱重曲線(樣品質量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下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試確定200 ℃時固體物質的化學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寫出推斷過程)。

(2)取270 ℃所得樣品,于570 ℃灼燒得到的主要產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種氧化性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該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經濃縮、冷卻,有晶體析出,該晶體的化學式為________,其存在的最高溫度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樣品是由碳酸鈉與氯化鈉組成的固體混合物,現(xiàn)欲測定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

某同學稱取10.00 g樣品,配成1 000 mL溶液,用______(填儀器名稱)量取25.00 mL放入錐形瓶中,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劑,用0.150 0 mol·L-1標準鹽酸溶液滴定至終點,平行測定三次,有關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則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____。

實驗編號

待測液體積(mL)

標準液體積(mL)

滴定前讀數(shù)

終點時讀數(shù)

1

25.00

0.00

30.02

2

25.00

0.20

33.80

3

25.00

1.40

31.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碘在科研與生活中有重要應用。某興趣小組用0.50 mol·L-1 KI、0.2%淀粉溶液、0.20 mol·L-1 K2S2O8、0.10 mol·L-1 Na2S2O3等試劑,探究反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已知:S2O+2I-===2SO+I2 (慢)

I2+2S2O===2I-+S4O (快)

(1)向KI、Na2S2O3與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當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耗盡后,溶液顏色將由無色變?yōu)樗{色。為確保能觀察到藍色,S2O與S2O初始的物質的量需滿足的關系為n(S2O)∶n(S2O)________________。

(2)為探究反應物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設計的實驗方案如下表:

實驗序號

體積V/mL

K2S2O8溶液

KI溶液

Na2S2O3溶液

淀粉溶液

10.0

0.0

4.0

4.0

2.0

9.0

1.0

4.0

4.0

2.0

8.0

Vx

4.0

4.0

2.0

表中Vx=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某條件下,濃度c(S2O)~反應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若保持其他條件不變,請在坐標圖中,分別畫出降低反應溫度和加入催化劑時c(S2O)~t的變化曲線示意圖(進行相應的標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鋁鎂合金是飛機制造、化工生產等行業(yè)的重要材料。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為測定某含鎂3%~5%的鋁鎂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鎂的質量分數(shù),設計了下列兩種不同實驗方案進行探究。

[方案一]

[實驗方案] 將鋁鎂合金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測定剩余固體質量。

實驗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步驟]

(1)稱取10.8 g鋁鎂合金粉末樣品,溶于體積為V、物質的量濃度為4.0 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應。則NaOH溶液的體積V≥__________mL。

(2)過濾、洗滌、干燥、稱量固體。該步驟中若未洗滌固體,測得鎂的質量分數(shù)將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方案二]

[實驗方案] 將鋁鎂合金與足量稀硫酸溶液反應,測定生成氣體的體積。

[實驗步驟]

(1)同學們擬選用下列實驗裝置完成實驗:

你認為最簡易的裝置其連接順序是A接( )( )接( )( )接( )(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滿)。

(2)仔細分析實驗裝置后,同學們經討論認為以下兩點會引起較大誤差:稀硫酸滴入錐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氫氣,也會將瓶內空氣排出,使所測氫氣體積偏大;實驗結束時,連接廣口瓶和量筒的導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測

氫氣體積偏小。于是他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①裝置中導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前后量氣管中液面讀數(shù)分別為V1 mL、V2 mL,則產生氫氣的體積為__________mL;

③若需確定產生氫氣的量,還需測定的數(shù)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2760­2011)規(guī)定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量為0.25 g·L-1。某興趣小組用題圖1裝置(夾持裝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SO2,并對其含量進行測定。

(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水通入A的進口為________。

(2)B中加入300.00 mL葡萄酒和適量鹽酸,加熱使SO2全部逸出并與C中H2O2完全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C中過量的H2O2,然后用0.090 0 mol·L-1NaOH標準溶液進行滴定,滴定前排氣泡時,應選擇題圖2中的________;若滴定終點時溶液的pH=8.8,則選擇的指示劑為________;若用50 mL滴定管進行實驗,當?shù)味ü苤械囊好嬖诳潭取?0”處,則管內液體的體積(填序號)________(①=10 mL,②=40 mL,③<10 mL,④>40 mL)。

(4)滴定至終點時,消耗NaOH溶液25.00 mL,該葡萄酒中SO2含量為________g·L-1。

(5)該測定結果比實際值偏高,分析原因并利用現(xiàn)有裝置提出改進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碳、硫的含量影響鋼鐵性能,碳、硫含量的一種測定方法是將鋼樣中碳、硫轉化為氣體,再用測碳、測硫裝置進行測定。

(1)采用裝置A,在高溫下將x克鋼樣中碳、硫轉化為CO2、SO2。

①氣體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②若鋼樣中硫以FeS形式存在,A中反應:3FeS+5O2

1________+3________。

(2)將氣體a通入測硫裝置中(如右圖),采用滴定法測定硫的含量。

①H2O2氧化SO2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NaOH溶液滴定生成的H2SO4,消耗z mL NaOH溶液,若消耗1 mL NaOH溶液相當于硫的質量為y克,則該鋼樣中硫的質量分數(shù):________。

(3)將氣體a通入測碳裝置中(如下圖),采用重量法測定碳的含量。

①氣體a通過B和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計算鋼樣中碳的質量分數(shù),應測量的數(shù)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有A、B、C、D、E、F六種元素,已知:

①它們位于三個不同短周期,核電荷數(shù)依次增大。

②E元素的電離能數(shù)據(jù)見下表(kJ·mol-1):

I1

I2

I3

I4

496

4 562

6 912

9 540

③B與F同主族。

④A、E分別都能與D按原子個數(shù)比1∶1或2∶1形成化合物。

⑤B、C分別都能與D按原子個數(shù)比1∶1或1∶2形成化合物。

(1)寫出只含有A、B、D、E四種元素的兩種無水鹽的化學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2A2分子中存在_________個σ鍵,_________個π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