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鹽泥是氯堿工業(yè)中的廢渣,主要成分是鎂的硅酸鹽和碳酸鹽(含少量鐵、鋁、鈣的鹽).實驗室以鹽泥為原料制取MgSO4•7H2O的實驗過程如下:

已知:①室溫下Ksp[Mg(OH)2]=6.0×10-12.②在溶液中,F(xiàn)e2+、Fe3+、Al3+從開始沉淀到沉淀完全的pH范圍依次為7.1~9.6、2.0~3.7、3.1~4.7.③三種化合物的溶解度(S)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

(1)在鹽泥中加入稀硫酸調pH為1~2以及煮沸的目的是為了提高Mg2+的浸取率.
(2)若室溫下的溶液中Mg2+的濃度為6.0mol•L-1,則溶液pH≥8才可能產生Mg(OH)2沉淀.
(3)由濾液Ⅰ到濾液Ⅱ需先加入NaClO調溶液pH約為5,再趁熱過濾,則趁熱過濾的目的是高溫下CaSO4•2H2O溶解度小,濾渣的主要成分是Al(OH)3、Fe(OH)3、CaSO4•2H2O.
(4)從濾液Ⅱ中獲得MgSO4•7H2O晶體的實驗步驟依次為①向濾液Ⅱ中加入NaOH溶液;②過濾,得沉淀;③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硫酸;④蒸發(fā)濃縮,降溫結晶;⑤過濾、洗滌得產品.
(5)若獲得的MgSO4•7H2O的質量為24.6g,則該鹽泥中鎂[以Mg(OH)2計]的百分含量約為20.0%(MgSO4•7H2O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46).

分析 鹽泥主要成分是鎂的硅酸鹽和碳酸鹽(含少量鐵、鋁、鈣的鹽),加入稀硫酸條件pH,硅酸鹽生成硅酸沉淀,碳酸鹽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和陽離子,過濾除去難溶性物質,濾液Ⅰ中含F(xiàn)e2+、Fe3+、Al3+、H+、Mg2+、Ca2+等陽離子,濾液Ⅰ到濾液Ⅱ需除去Fe2+、Fe3+、Al3+、H+、Ca2+
(1)加入稀硫酸調pH為1~2以及煮沸是為了獲得硫酸鎂;
(2)根據(jù)氫氧化鎂的Ksp=c(Mg2+)•c2(OH-)計算c(OH-),再計算溶液pH;
(3)加入NaClO將Fe2+氧化為Fe3+,調溶液pH約為5,F(xiàn)e3+、Al3+轉化為沉淀,高溫下CaSO4•2H2O溶解度小,會析出晶體,過濾除去;
(4)濾液Ⅱ中含有NaCl、硫酸鎂,將鎂離子轉化為氫氧化鎂沉淀,過濾分離,再用硫酸溶解氫氧化鎂,將溶液蒸發(fā)濃縮、降溫結晶、過濾、洗滌得硫酸鎂晶體;
(5)根據(jù)鎂元素守恒結合關系式:MgSO4•7H2O~Mg(OH)2進行計算.

解答 解:鹽泥主要成分是鎂的硅酸鹽和碳酸鹽(含少量鐵、鋁、鈣的鹽),加入稀硫酸條件pH,硅酸鹽生成硅酸沉淀,碳酸鹽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和陽離子,過濾除去難溶性物質,濾液Ⅰ中含F(xiàn)e2+、Fe3+、Al3+、H+、Mg2+、Ca2+等陽離子,濾液Ⅰ到濾液Ⅱ需除去Fe2+、Fe3+、Al3+、H+、Ca2+
(1)在鹽泥中加入稀硫酸調pH為1~2并煮沸的目的是為了:提高Mg2+的浸取率,
故答案為:為了提高Mg2+的浸取率;
(2)Ksp[Mg(OH)2]=c(Mg2+)•c2(OH-)=6.0×10-12,溶液中Mg2+的濃度為6.0mol•L-1,則溶液中c(OH-)=$\sqrt{\frac{6.0×1{0}^{-12}}{6}}$mol/L=10-6mol/L,所以氫離子濃度為$\frac{1{0}^{-14}}{1{0}^{-6}}$=10-8mol/L,則pH=-lg10-8=8,
故答案為:8;
(3)加入NaClO將Fe2+氧化為Fe3+,調溶液pH約為5,F(xiàn)e3+、Al3+轉化為沉淀,高溫下CaSO4•2H2O溶解度小,會析出晶體,過濾除去,所得到的濾渣主要成分是:Al(OH)3、Fe(OH)3、CaSO4•2H2O,
故答案為:高溫下CaSO4•2H2O溶解度小;Al(OH)3、Fe(OH)3、CaSO4•2H2O;
(4)濾液Ⅱ中含有NaCl、硫酸鎂,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將鎂離子轉化為氫氧化鎂沉淀,過濾分離,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解氫氧化鎂,將溶液蒸發(fā)濃縮、降溫結晶、過濾、洗滌得硫酸鎂晶體,
故答案為:NaOH溶液;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硫酸;
(5)設該鹽泥中含Mg(OH)2的質量為x,MgSO4•7H2O質量為24.6克,
MgSO4•7H2O~Mg(OH)2
246         58
24.6g        x
所以x=$\frac{24.6g×58}{246}$=5.8g
故該鹽泥中含Mg(OH)2的百分含量為$\frac{5.8g}{29g}$×100%=20.0%,
故答案為:20.0%.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的制備,涉及物質的分離和提純、條件的控制、物質含量測定,注意根據(jù)問題理解工藝流程,較好的考查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題目綜合性強,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設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數(shù)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 mol磷酸鉀中陰離子所帶電荷數(shù)為NA
B.在18g18O2中含有NA18O原子
C.0.10mol Fe粉與足量水蒸氣反應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0.30 NA
D.將0.1mol硅酸鈉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中含有0.2NA個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某學生中和滴定實驗的過程中如下:(a)取一支堿式滴定管;(b)用蒸餾水洗凈;(c)即加入標準的NaOH溶液;(d)記錄液面刻度讀數(shù);(e)用酸式滴定管精確放出一定量待測酸液;(f)置于未經待測酸液潤洗的潔凈錐形瓶中;(g)加入適量蒸餾水;(h)加入酚酞試液2滴;(i)滴定時,邊滴邊搖蕩;(j)邊注視滴定管內液面的變化;(k)當小心滴到溶液由無色變成粉紅色時,即停止滴定;(l)記錄液面刻度讀數(shù);(m)根據(jù)滴定管內的兩次讀數(shù)得出NaOH溶液體積為22mL.
上述實驗過程中的錯誤共幾處(  )
A.2B.3C.4D.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
A.1 mol NaCl 分子
B.質子數(shù)為 35、中子數(shù)為 45 的溴原子:${\;}_{35}^{45}$ Br
C.硫離子的結構示意圖:
D.NH4+ 的電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元素R 位于周期表的IB 族,其原子序數(shù)為a,則原子序數(shù)為a-3 的元素位于ⅥB 族
B.在元素周期表中 114 號元素的上一周期同一族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是 82
C.具有相同電子層結構的主族元素離子為X2+、Y+,則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堿性X>Y
D.在周期表中金屬與非金屬的分界線處可以找到催化劑和耐高溫、耐腐蝕的合金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在一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內加入0.2mol的N2和0.6mol的H2,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如下反應:N2(g)+3H2(g)?2NH3(g)△H<0,反應中NH3的濃度變化如下圖:

(1)根據(jù)上圖,4min~5min之間,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填“平衡”或“非平衡”).計算0~4min內,平均反應速率υ(NH3)=0.025 mol/(L•min).
(2)反應達到平衡后,第5分鐘末,保持其它條件不變,若改變反應溫度,反應達到新平衡后,則NH3的物質的量濃度不可能為AC.
A.0.2mol•L-1      B.0.12mol•L- 1     C.0.10mol•L-1      D.0.08mol•L-1
(3)反應達到平衡后,第5分鐘末,保持其它條件不變,把容器的體積縮小為原來的一半,則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填“向逆反應方向”、“向正反應方向”或“不”),化學平衡常數(shù)不變(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4)在第5分鐘末,將容器體積縮小為原來的一半后,若在第8分鐘末達到新的平衡時(此時NH3的濃度約為0.25mol•L-1).請在上圖中畫出第5分鐘末到平衡時NH3濃度的變化曲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取三張藍色石蕊試紙濕潤后貼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順序分別滴加濃硝酸、98.3%的濃硫酸、新制氯水,三張試紙最終變成( 。
A.白、紅、白B.紅、黑、白C.紅、紅、紅D.白、黑、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碘被稱為“智力元素”,科學合理地補充碘可防治碘缺乏病,KI、KIO3曾先后用于加碘鹽中.
(1)工業(yè)上可以通過鐵屑法生產KI,其工藝流程如下:

①反應Ⅰ生成鐵與碘的化合物,若該化合物中鐵元素與碘元素的質量比為21:127,則加入足量碳酸鉀時,反應Ⅱ的化學方程式為Fe3I8+4K2CO3=Fe3O4+8KI+4CO2↑.
②操作A包括加熱濃縮、冷卻結晶、過濾;用冰水洗滌的目的是洗滌除去表面可溶性雜質,同時減少KI的溶解損失.
(2)KIO3可以通過H2O2氧化I2先制得HIO3,然后再用KOH中和的方法進行生產.
①烹飪時,含KIO3的食鹽常在出鍋前加入,其原因是在較高溫度下K1O3易分解.
②若制得1284kg KIO3固體,理論上至少需消耗質量分數(shù)為30%的雙氧水1700kg.
③KIO3還可通過如圖所示原理進行制備.
電解時,陽極上發(fā)生反應的電極反應式為I-+6OH-+6e-═IO3-+3H2O;陰極上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有氣泡產生.若忽略溶液體積的變化,則電解結束后陰極區(qū)的pH與電解前相比增大(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確定一種從煤中提取的液態(tài)烴X的結構,對其進行探究.

步驟一:這種碳氫化合物蒸氣通過熱的氧化銅(催化劑),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再用裝有無水氯化鈣和固體氫氧化鈉的吸收管完全吸收.2.12g有機物X的蒸氣氧化產生7.04g二氧化碳和1.80g水.
步驟二:通過儀器分析得知X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06.
步驟三:用核磁共振儀測出X的1H核磁共振譜有2個峰,其面積之比為2:3.如圖2.
步驟四:利用紅外光譜儀測得X分子的紅外光譜如圖3.
試填空:
(1)X的分子式為C8H10;X的名稱為對二甲苯.
(2)步驟二中的儀器分析方法稱為質譜法.
(3)寫出X與足量濃硝酸和濃硫酸混合物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寫出X符合下列條件的同分異構體結構簡式、
①芳香烴    ②苯環(huán)上一氯代物有三種
(5)X以醋酸為溶劑在催化劑作用下用氧氣氧化得到另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PTA,查閱資料得知PTA的溶解度:25℃時0.25g、50℃時0.97g、95℃時7.17g.得到的粗產品中有部分不溶性雜質,請簡述實驗室中提純PTA的實驗方案:將粗產品溶于適量熱水中,趁熱過濾,冷卻結晶,過濾出晶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