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合成氨工業(yè)的出現(xiàn),標志著化學工業(yè)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它不僅生產(chǎn)了廉價的氨,而且為硝酸工業(yè)、有機合成工業(yè)等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條件,氨在國民經(jīng)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已知在400℃時,N2(g)+3H2(g)?2NH3(g)△H<0的平衡常數(shù)K=0.5.
①400℃時,2NH3(g)?N2。╣)+3H2(g)的K=2(填數(shù)值).
②400℃時,在0.5L的反應容器中進行合成氨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N2、H2、NH3的物質的量分別為2mol、1mol、2mol,則此時反應V(N2正=V(N2(填:>、<、=、不能確定).
(2)有兩只密閉容器A和B,A能保持恒容,B能保持恒壓,起始時向容積相等的A、B中分別通入等量的NH3,使之發(fā)生反應:2NH3(g)?N2(g)+3H2(g),并達到平衡.
①達到平衡所需要的時間:t(A)<t(B),NH3的轉化率:a(A)<a (B)(填>、=、<).
②達到平衡后,在兩容器中分別通入等量的氦氣.則B中的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A中的化學反應速率不變.(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③達到平衡后,向兩容器中分別通入等量的原反應氣體,再次達到平衡時,A容器中H2的百分含量減。ㄌ睢霸龃蟆薄皽p小”或“不變”).
(3)在兩個相同容器中各充入1molN2和3molH2,在某一不同條件下反應達到平衡,氨的體積分數(shù)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填字母).

A.圖Ⅰ可能是不同壓強對反應的影響,且p2>p1
B.圖Ⅱ可能是不同壓強對反應的影響,且p1>p2
C.圖Ⅲ可能是不同溫度對反應的影響,且T1>T2
D.圖Ⅱ可能是同溫同壓下不同催化劑對反應的影響,且催化劑性能:1>2.

分析 (1)①400℃時,N2 (g)+3H2(g)?2NH3(g)與2NH3(g)?N2。╣)+3H2(g)方程式相反,則化學平衡常數(shù)互為倒數(shù);
②400℃時,在0.5L的反應容器中進行合成氨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N2、H2、NH3的物質的量分別為2mol、1mol、2mol,c(N2)=c(NH3)=$\frac{2mol}{0.5L}$=4mol/L,c(H2)=$\frac{1mol}{0.5L}$=2mol/L,
根據(jù)濃度商與化學平衡常數(shù)相對大小確定反應方向,從而確定正逆反應速率相對大;
(2)反應2NH3(g)?N2 (g)+3H2(g),正方向為體積增大的分方向,A容器能保持恒容,則反應后壓強增大,B容器能保持恒壓,反應后體積增大;
①根據(jù)壓強大小,判斷速率大小;根據(jù)壓強對平衡的影響分析;
②達到平衡后,在兩容器中分別通入等量的氦氣,A體積不變,B體積膨脹,根據(jù)反應物濃度變化分析;
③達到平衡后,向兩容器中分別通入等量的原反應氣體,根據(jù)壓強對平衡的影響分析;
(3)A.增大壓強平衡右移;
B.壓強不同,平衡狀態(tài)不同;
C.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
D.催化劑不影響平衡移動.

解答 解:(1)①400℃時,N2 (g)+3H2(g)?2NH3(g)與2NH3(g)?N2。╣)+3H2(g)方程式相反,則化學平衡常數(shù)互為倒數(shù),所以2NH3(g)?N2 (g)+3H2(g)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frac{1}{0.5}$=2,
故答案為:2;
②400℃時,在0.5L的反應容器中進行合成氨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N2、H2、NH3的物質的量分別為2mol、1mol、2mol,c(N2)=c(NH3)=$\frac{2mol}{0.5L}$=4mol/L,c(H2)=$\frac{1mol}{0.5L}$=2mol/L,
濃度商=$\frac{{4}^{2}}{4×{2}^{3}}$=0.5=K,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正逆反應速率相等,
故答案為:=;
(2)反應2NH3(g)?N2 (g)+3H2(g),正方向為體積增大的分方向,A容器能保持恒容,則反應后壓強增大,B容器能保持恒壓,反應后體積增大;
①A容器能保持恒容,則反應后壓強增大,B容器能保持恒壓,所以A中的壓強大于B,壓強越大,反應速率越快,所用時間越短,則所用時間A小于B;壓強增大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所以壓強越大,轉化率越小,A的壓強大,則A的轉化率小于;
故答案為:<;<;
②達到平衡后,在兩容器中分別通入等量的氦氣,A體積不變,B體積膨脹,則A中各反應物質的濃度不變,A中反應速率不變,B中各反應物濃度減小,各反應物所占的壓強減小,平衡正移;
故答案為:正;不變;
③達到平衡后,向兩容器中分別通入等量的原反應氣體,A中壓強增大,新平衡原平衡相比,平衡逆向進行,則A中氫氣的含量減。
故答案為:減。
(3)A.增大壓強平衡右移,氨氣的含量應增大,圖象與實際不符,故A錯誤;
B.壓強不同,平衡狀態(tài)不同,不可能在同一平衡狀態(tài),圖象與實際不符,故B錯誤;
C.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氨氣的含量減小,圖象與實際不符,故C錯誤;
D.催化劑不影響平衡移動,由圖象可知1到達平衡時間過短,故催化劑性能1>2,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計算、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及化學平衡影響等知識點,為高頻考點,側重考查學生圖象分析、判斷及計算能力,注意(2)①中恒壓、恒容條件下的變化量及不變量的判斷,為易錯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8.摩爾鹽[(NH42Fe(SO42•6H2O]是分析化學中的重要試劑.摩爾鹽隔絕空氣加熱可完全分解生成紅棕色固體和其他產(chǎn)物.某學習小組欲探究其分解產(chǎn)物.
I.甲組同學設計了如圖1所示實驗裝置.

(1)實驗中,裝置B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白色固體變藍色.
(2)堿石灰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分解產(chǎn)生的酸性氣體.
(3)裝置D中觀察到酚酞溶液變紅色,由此可知摩爾鹽分解的產(chǎn)物中有NH3(寫化學式).
(4)設計實驗驗證裝置A中固體殘留物不含F(xiàn)eO: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稀硫酸溶解,再滴入KMnO4溶液,KMnO4溶液不褪色,說明此固體產(chǎn)物不含F(xiàn)eO
多余(簡要說明實驗操作、現(xiàn)象和結論).
Ⅱ.乙組同學認為摩爾鹽受熱分解的產(chǎn)物中還含有SO2、SO3和N2.為進行驗證,用甲組實驗中的裝置A和下列如圖2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5)乙組同學的實驗裝置中,依次連接的合理順序為A、G、E、F、H.裝置G中鹽酸的作用是吸收氨氣并將溶液酸化,排除SO2的干擾;.
(6)實驗中,準確稱量摩爾鹽7.8400g,充分加熱反應后,測得裝置A中固體殘留物的質量為1.6000g,裝置G中生成白色沉淀的質量為3.4950g,裝置H中收集到112mL N2(標準狀況下),寫出摩爾鹽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4[(NH42Fe(SO42•6H2O]$\frac{\underline{\;\;△\;\;}}{\;}$2Fe2O3+3SO3+5SO2↑+N2↑+6NH3↑+H2O.(分解產(chǎn)物被充分吸收,不考慮其損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室溫下向10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釋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溶液中導電粒子的數(shù)目減少
B.再加入10m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
C.醋酸的電離程度增大,c(H+)亦增大
D.溶液中$\frac{{c(C{H_3}CO{O^-})}}{{c(C{H_3}COOH)c(O{H^-})}}$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T℃時,在一個體積為2L的容器中,A氣體與B氣體反應生成C氣體,反應過程中A、B、C濃度變化如圖所示.
(1)寫出該反應的方程式:2A(g)+B(g)?C(g);
(2)0~4分鐘期間,B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5mol/(L•min);
(3)到達平衡時B的轉化率為:25%;
(4)已知:K(300℃)<K(350℃),該反應是吸熱反應;
(5)恒容條件下,下列措施中能使$\frac{n(A)}{n(C)}$降低的有d.
a.充入氦氣          b.降低溫度    c.使用催化劑     d.再充入2.4mol A和1.6mol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甲醇汽油是由10%~25%的甲醇與其他化工原料、添加劑合成的新型車用燃料,可達到國標汽油的性能和指標.工業(yè)上合成甲醇一般采用下列反應:CO(g)+2H2(g)?CH3OH(g)△H=a kJ/mol,
下表是該反應在不同溫度下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
溫度/℃250310350
K2.0410.2500.012
(1)由表中數(shù)據(jù)判斷,反應中a<0(填“>”、“=”或“<”).
(2)某溫度下,將2molCO和6molH2充入2L的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達到平衡后,測得c(CO)=0.5mol•L-1,則此時的溫度為310℃.
(3)在容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上述反應,各物質的濃度如下表:
時間/min/濃度mol/Lc(CO)c(H2c(CH3OH)
00.81.60
20.61.20.2
40.30.60.5
60.30.60.5
①反應從2 min到4min之間,H2的反應速率為0.3mol/(L•min).
②反應達到平衡時CO的轉化率為62.5%.
③反應在第2min時改變了反應條件,改變的條件可能是A(填序號).
A.使用催化劑 B.降低溫度 C.增加H2的濃度
(4)向容積相同、溫度分別為T1和T2的兩個密閉容器中均充入1 molCO和2mol H2,發(fā)生反應CO(g)+2 H2(g)?CH3OH(g)△H=a kJ/mol.恒溫恒容下反應相同時間后,分別測得體系中CO的百分含量分別為w1和w2;
已知T1<T2,則ω12(填序號).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都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6.在蘋果、香蕉等水果的果香中存在著乙酸正丁酯.某化學課外興趣小組欲以乙酸和正丁醇為原料合成乙酸正丁酯.實驗步驟如下:
(一)乙酸正丁酯的制備
①在干燥的50mL圓底燒瓶中,加入13.5mL(0.15mol)正丁醇和7.2mL(0.125mol)冰醋酸,再加入3~4滴濃硫酸,搖勻,投入1~2粒沸石.按圖1所示安裝 帶分水器的回流反應裝置,并在分水器中預先加入水,使水面略低于分水器的支管口.
②打開冷凝水,圓底燒瓶在石棉網(wǎng)上用小火加熱.在反應過程中,通過分水器下部的旋塞不斷分出生成的水,注意保持分水器中水層液面原來的高度,使油層盡量回到圓底燒瓶中.反應達到終點后,停止加熱,記錄分出的水的體積.
(二)產(chǎn)品的精制
③將分水器分出的酯層和反應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用10mL的水洗滌.有機層繼續(xù)用10mL10% Na2CO3溶液洗滌至中性,再用10mL的水洗滌,最后將有機層轉移至錐形瓶中,再用無水硫酸鎂干燥.
④將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濾入50mL燒瓶中,常壓蒸餾,收集124℃~126℃的餾分,得11.6g產(chǎn)品.
(1)寫出該制備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H3COOH+HO(CH23CH3 $?_{△}^{濃硫酸}$CH3COO(CH23CH3+H2O.
(2)冷水應該從冷凝管a(填“a”或“b”)管口通入.
(3)步驟②中不斷從分水器下部分出生成的水的目的是使用分水器分離出水,使平衡正向移動,提高反應產(chǎn)率.
步驟②中判斷反應終點的依據(jù)是分水器中的水層不再增加時,視為反應的終點.
(4)產(chǎn)品的精制過程步驟③中,第一次水洗的目的是除去乙酸及少量的正丁醇.兩次洗滌完成后將有機層從分液漏斗的上口置入錐形瓶中.
(5)下列關于分液漏斗的使用敘述正確的是D.
A.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須要檢漏,只要分液漏斗的旋塞芯處不漏水即可使用
B.裝液時,分液漏斗中液體的總體積不得超過其容積的$\frac{2}{3}$
C.萃取振蕩操作應如圖2所示
D.放出液體時,需將玻璃塞打開或使塞上的凹槽對準漏斗口上的小孔
(6)通過計算,乙酸正丁酯的產(chǎn)率為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3.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用乙醇與濃硫酸和溴化鈉反應來制備溴乙烷,裝置如下,反應需要加熱,圖中省去了加熱裝置,有關數(shù)據(jù)見表:
乙醇溴乙烷
狀態(tài)無色液體無色液體深紅棕色液體
密度/g•cm-30.791.443.1
沸點/℃78.538.459
乙醇、溴乙烷、溴有關參數(shù)
(1)制備操作中,加入的濃硫酸必須進行稀釋,其目的是abc( 多選 ).
a.減少副產(chǎn)物烯和醚的生成  b.減少Br2的生成
c.減少HBr的揮發(fā)d.水是反應的催化劑
(2)寫出溴化氫與濃硫酸加熱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HBr+H2SO4(濃)$\frac{\underline{\;\;△\;\;}}{\;}$SO2+Br2+2H2O.
(3)加熱的目的是加快反應速率,蒸餾出溴乙烷.
(4)圖中試管C中的導管E的末端必須在水面以下,其原因是通過冷卻得到溴乙烷,減少溴乙烷的揮發(fā).
(5)為除去產(chǎn)品中的一種主要雜質,最好選擇下列D(選填序號)溶液來洗滌產(chǎn)品.
A.氫氧化鈉     B.氯化鈉
C.碘化亞鐵                  D.亞硫酸鈉
(6)第(5)題的實驗所需要的玻璃儀器有分液漏斗、燒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元素X的原子,其M層與K層電子數(shù)相同;元素Y的原子,其L層上有5個電子.X和Y所形成的穩(wěn)定化合物的摩爾質量為(  )
A.148g•mol-1B.100g•mol-1C.90g•mol-1D.38g•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常溫下,PH=9的碳酸鈉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OH-)=1×10-9mol•L-1
B.飽和氯水中:c(Cl-)=c(ClO-)+c(HClO)
C.將pH=4的醋酸溶液稀釋后,溶液中所有離子的濃度均降低
D.中和等體積pH相同的H2SO4和HCl溶液,消耗NaOH的物質的量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