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里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驟有:{1}在大試管中按一定比例配制乙酸、乙醇和濃硫酸的混合液{2}小火加熱試管內的混合液{3}將產生的蒸氣通入盛有飽和碳酸鈉溶液的試管中.
試填寫下列空白:
(1)配制乙酸、乙醇和濃硫酸的混合液的操作步驟是______;
(2)濃硫酸在這一反應中的作用是______;
(3)步驟{2}中采用小火加熱的原因是______;
(4)步驟{3}中的主要注意事項是______,因為______.
(1)配制乙酸、乙醇和濃硫酸的混合液的操作步驟是,先將乙酸和乙醇混合,然后將濃硫酸沿器壁緩緩倒入,并不斷攪拌;
故答案為:先將乙酸和乙醇混合,然后將濃硫酸沿器壁緩緩倒入,并不斷攪拌;
(2)濃硫酸在酯化反應中的作用是催化劑和吸水劑;
故答案為:催化劑和吸水劑;
(3)乙酸和乙醇沸點低,加熱溫度過高,乙酸和乙醇易揮發(fā);
故答案為:防止乙酸和乙醇的揮發(fā);
(4)將產生的蒸氣通入盛有飽和碳酸鈉溶液的試管中不能伸入溶液中,防止因加熱不均發(fā)生倒吸,;
故答案為:導管口不能伸入液面下;防止因加熱不勻發(fā)生倒吸;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水蒸氣通過灼熱的煤所產生的混合氣,其主要成份是CO、H2,還含有CO2和水蒸氣請用下列裝置設計一個實驗,如圖以確認上述混合氣中含有CO和H2。

(1)連接上述裝置的正確順序是:(填各接口的代碼字母)
混合氣→(   )(   )接(   )(   )接(   )(   )接(   )(   )接(   )(   )。
(2)確認混合氣中有H2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實驗室可用如圖所示裝置干燥、收集氣體R,則R可能是( 。
A.NOB.NO2C.H2D.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已知HCl難溶于CCl4.如下圖所示裝置中,適宜于HCl氣體尾氣吸收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把無水乙醇和冰醋酸加入濃硫酸中,加熱,便可制得乙酸乙酯
B.鹽酸可以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產生CO2,證明氯的非金屬性比碳強
C.將銅絲在酒精燈外焰上加熱變黑后,再移至內焰銅絲又恢復到原來的紅色
D.在淀粉用酸催化水解后的水解液中加入新制的銀氨溶液,水浴加熱,可看到有銀鏡出現(xià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用圖示裝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燈、鐵架臺等在圖中均已略去),請?zhí)羁眨?br>(1)寫出試管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2)某同學在實驗過程中,試管a中忘記加入碎瓷片就加熱進行實驗,為防止暴沸,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
(3)實驗中加熱試管a的目的是:①:______②:______
(4)反應結束后,振蕩試管b靜置,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乙烯與液溴作用制取1,2-二溴乙烷的裝置如下.(D中試管里所裝物質為液溴)
1,2-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質見下表:
熔點/℃沸點/℃密度/g?cm-3溶解性
9.79131.42.18難溶于水,易溶于醇、醚等
(1)A是乙醇制備乙烯的反應裝置圖,B、D中所盛都是水,其中D裝置中水的作用是______.
(2)C和E中,所盛都是NaOH溶液,它們的作用分別是:C______;E______.
(3)寫出以乙醇、濃硫酸、液溴為主要原料生成1,2-二溴乙烷的主要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除去粗鹽中的;Ca2+、Mg2+、S
O2-4
及泥沙,可將粗鹽溶于水,然后進行下列五項操作:
①過濾;②加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③加適量的鹽酸;④加過量的碳酸鈉溶液;⑤加過量的氯化鋇溶液.
下列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A.①④②⑤③B.②⑤④①③C.⑤②①④③D.④①②⑤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實驗室用NaCl固體配制1mol/L的NaCl溶液500mL,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該實驗的實驗步驟:①計算,②稱量,③______,④冷卻,⑤______,⑥洗滌,⑦定容,⑧搖勻.用托盤天平稱量樣品時,若指針偏向右邊,則表示______(填“左盤”或“右盤”)重.
(2)所需主要儀器為:托盤天平、藥匙、500mL容量瓶、膠頭滴管、______.
(3)從配制好的溶液中取出50mL,其中NaCl的物質的量濃度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