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分)室溫下將40g已磨成粉末的Ba(OH)2·8H2O和20g NH4Cl置于250mL錐形瓶中,并迅速攪拌將固體藥品混合均勻(如圖),再在玻璃管口懸掛一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化是:                  ;其原因是              

                                            。

⑵溫度計的變化是         ,其原因是                                   。

(3)錐形瓶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1)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1分),Ba(OH)2·8H2O和NH4Cl發(fā)生反應生成堿性氣體NH3(2分)。(2)溫度計的示數變。1分),Ba(OH)2·8H2O和NH4Cl反應過程中吸熱,該反應為吸熱反應(2分)。(3)Ba(OH)2•8H2O+2NH4Cl= BaCl2+2NH3

+10H2O(2分)。


解析:

Ba(OH)2·8H2O和NH4Cl為吸熱反應,其反應方程式為Ba(OH)2•8H2O+2NH4Cl=

BaCl2+2NH3↑+10H2O。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1?泰州二模)鄰苯二甲酸丁基月桂酯是一種淡黃色透明油狀液體,密度約0.97g/cm3,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機溶劑,常用作聚氯乙烯等樹脂的增塑劑.工業(yè)上生產原理和工藝流程如下:
某實驗小組的同學模擬工業(yè)生產的工藝流程,用右圖所示裝置制取少量鄰苯二甲酸丁基月桂酯,圖中夾持和加熱裝置已略去.主要操作步驟如下:
①向三頸燒瓶內加入30g 鄰苯二甲酸酐、16g 正丁醇以及少量濃硫酸.
②攪拌,升溫至105℃,持續(xù)攪拌反應1小時.
③冷卻至室溫,加入40g 月桂醇,升溫至160℃,攪拌、保溫至反應結束.
④冷卻至室溫,將反應混合物倒出.
⑤通過工藝流程中的操作X,得到粗產品.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反應物中加入濃硫酸的作用是
催化劑
催化劑

(2)步驟③中攪拌下保溫的目的是
使反應充分進行
使反應充分進行
,判斷反應已結束的方法是
分水器中的水不再增加
分水器中的水不再增加

(3)步驟⑤中操作X包括
先用飽和碳酸鈉洗滌、分液,再用蒸餾水洗滌、分液
先用飽和碳酸鈉洗滌、分液,再用蒸餾水洗滌、分液

(4)工藝流程中減壓蒸餾的目的是
降低沸點,防止高溫下發(fā)生副反應,致使產品不純
降低沸點,防止高溫下發(fā)生副反應,致使產品不純

(5)用測得相對分子質量的方法,可以檢驗所得產物是否純凈,測得相對分子質量通常采用的儀器是
質譜儀
質譜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2-2013學年湖北省黃岡市高三4月調研考試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電石(主要成分為CaC2,雜質為CaO和CaS)是工業(yè)制乙炔的常見原料,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擬用以下兩種方案測定CaC2的質量分數,試完成下列各題。

方法一:稱取1.40 g樣品于圓底燒瓶中,用分液漏斗加入適量的水,使樣品反應完全,將產生的無色

氣體經B洗氣后,通過量氣裝置測得乙炔氣體體積為標準狀況下448 mL(不考慮乙炔在水中的溶解,

下同)。

(1)電石水解生成乙炔氣體的化學方程式為:                                

(2)用兩個裝入適當試劑的廣口瓶、兩個雙孔橡膠塞及導管若干,完成上述實驗的裝置,請在圖中將其補充完整,并注明廣口瓶中裝入試劑的名稱。

(3)對獲得準確的氣體體積無益的操作有                 填序號)

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恢復到室溫后再上下調整量筒位置,使C、D兩液面相平;

③在A裝置膠塞上再連接一個導管,通入N2將A中C2H2全部進入到B、C中;

④讀數時視線與量筒內凹液面最低點相平

(4)由以上數據可計算出樣品中CaC2的質量分數為____      。

方法二:稱取l.40g樣品于下圖所示石英管中(夾持及加熱裝置省略),從a處不斷緩緩通入空氣,高

溫灼燒石英管中的樣品至反應完全,測得丙溶液的質量比反應前增重了1.80g,反應方程式為:2CaC2+

5O2=2CaO+ 4CO2。

(5)反應完成后,石英管內樣品易與管壁產生腐蝕,試用化學方程式解釋其原因            

(6)甲錐形瓶中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作用為                                           

(7)由此方法測得的樣品中CaC2的質量分數比方法一中的____           (填“大”、“小”或“相

等”),從實驗裝置的角度看,原因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