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將鐵粉加入FeCl3、CuCl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剩余的固體中必有鐵
B.CO2和SO2混合氣體分別通入BaCl2溶液、Ba(NO3)2溶液中,最終都有沉淀生成
C.鈉、鎂著火時,不可用泡沫滅火器滅火
D.用加熱分解的方法可將NH4Cl固體和Ca(OH)2固體的混合物分離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福建省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甲、乙兩個體積不同的密閉容器中,分別充入質(zhì)量相同的CO、CO2氣體時,兩容器的溫度和壓強均相同,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充入的CO分子數(shù)比CO2分子數(shù)少 B.甲容器的體積比乙容器的體積小
C.CO的摩爾體積比CO2的摩爾體積小 D.甲中CO的密度比乙中CO2的密度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浙江寧波效實中學高二上期中考試化學試卷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指定環(huán)境中可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A.在c(H+)=1.0×10-13mol·L-1的溶液中:Na+、S2-、AlO2-、SO32-
B.在由水電離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中:Fe2+ NO3- Na+ SO42-
C.使甲基橙變紅的溶液中:NH4+、K+、ClO-、Cl-
D.能與Al反應放出H2的溶液中:K+、Cu2+、Cl-、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福建省、霞浦七中、周寧十中高三上期中聯(lián)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與NaOH溶液反應
B.Na2O、Na2O2組成元素相同,與CO2反應產(chǎn)物也相同
C.CO、NO、NO2都是大氣污染氣體,在空氣中都能穩(wěn)定存在
D.新制氯水顯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試液,充分振蕩后溶液呈紅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西部四校高三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金屬Ti(鈦)是一種具有許多優(yōu)良性能的較為昂貴的金屬,鈦和鈦合金被認為是21世紀的重要金屬材料。某化學興趣小組用實驗探究Ti、Mg、Cu的活潑性順序。他們在相同溫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種金屬薄片,分別投入等體積等濃度的足量稀鹽酸中,觀察現(xiàn)象如下:
金屬 | Ti | Mg | Cu |
金屬表面現(xiàn)象 | 放出氣泡速度緩慢 | 放出氣泡速度快 | 無變化 |
下列有關三種金屬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三種金屬的活潑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Ti、Mg、Cu
B.若鈦粉中混有Mg,提純Ti時可用稀鹽酸除去Mg
C.用Ti從CuSO4溶液中置換出Cu是工業(yè)制取Cu的很好途徑
D.Cu和稀鹽酸不發(fā)生化學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山東省青島市高三上學期期中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實驗裝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圖1裝置可制取干燥純凈的NH3
B.圖2裝置可以完成“噴泉”實驗
C.圖3裝置可測量Cu與濃硝酸反應產(chǎn)生氣體的體積
D.圖4裝置可用于實驗室制備Fe(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山東省煙臺市高三上學期期中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組試劑在溶液中反應,當兩種試劑的量發(fā)生改變時,不能用同一離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氯化鎂、氫氧化鈉 B.硫酸鈉、氫氧化鋇
C.氯化鋁、氨水 D.溴化亞鐵、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山東省威海市乳山市高三上學期期中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SO2具有漂白性,能使碘的淀粉溶液由藍色變?yōu)闊o色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時俯視刻度線,所配溶液濃度偏小
C.少量金屬鈉通常保存在煤油中,著火時可用細沙覆蓋滅火
D.實驗室中用石灰水區(qū)分Na2CO3與NaHCO3兩瓶無標簽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黑龍江哈爾濱附屬中學高二上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熱化學方程式的敘述正確的是
A.已知2C(s) + O2(g) = 2CO(g) △H= -221kJ/mol ,則C的燃燒熱為110.5kJ/mol
B.已知C(石墨,s) = C(金剛石,s) △H > 0,則金剛石比石墨穩(wěn)定
C.含20.0gNaOH的稀溶液與稀鹽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熱量,則表示該反應中和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NaOH(aq) + HCl(aq) = NaCl(aq) + H2O(l) △H= -57.4kJ/mol
D.已知:C(s) + O2(g) = CO2(g) △H1 C(s) + O2(g) = CO (g) △H2 ,則△H1>△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