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研究NO2、SO2、CO等大氣污染氣體的處理具有重要意義.
(1)NO2可用水吸收,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3NO2+H2O=2HNO3+NO,利用反應6NO2+8NH3$?_{加熱}^{催化劑}$7N2+12H2O也可處理NO2,當轉移1.2mol電子時,消耗的NO2在標準狀況下是6.72L.
(2)已知:2SO2(g)+O2(g)$?_{加熱}^{催化劑}$2SO3(g)△H=-196.6kJ•mol-1
2NO(g)+O2(g)=2NO2(g)△H=-113.0kJ•mol-1
則反應SO2(g)+NO2(g)?SO3(g)+NO(g)的△H=-41.8kJ•mol-1
一定條件下,將NO2與SO2以體積比1:2置于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上述反應,下列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BC(填字母)
A.體系壓強保持不變               B.混合氣體顏色保持不變
C.SO2和NO的體積比保持不變      D.每消耗1molSO3的同時生成1mol NO2
測得上述反應平衡時NO2與SO2體積比為1:6,則平衡常數(shù)K=$\frac{8}{3}$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應方程式為CO(g)+2H2(g)?CH3OH(g),CO在不同溫度下的平衡轉化率與壓強的關系如圖所示.該反應△H<0(填“>”或“<”),實際生產(chǎn)條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選擇此壓強的理由是在1.3×104kPa下,CO的轉化率已較高,再增大壓強CO的轉化率提高不大,而生產(chǎn)成本增加得不償失.

分析 (1)根據(jù)物質(zhì)與水的反應物與生成物來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再利用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計算,然后計算標準狀況下氣體的體積;
(2)利用蓋斯定律計算反應熱,得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各物質(zhì)的濃度不變,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變;平衡常數(shù)K=$\frac{c(S{O}_{3})c(NO)}{c(N{O}_{2})c(S{O}_{2})}$;
(3)利用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和工業(yè)生產(chǎn)的關系來分析,由圖可知,溫度升高,CO的轉化率降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逆反應是吸熱反應,正反應是放熱反應,△H<0;壓強大,有利于加快反應速率,有利于使平衡正向移動,但壓強過大,需要的動力大,對設備的要求也高.

解答 解:(1)NO2與H2O反應的方程式為:3NO2+H2O═2HNO3+NO;6NO2+8NH3═7N2+12H2O,當反應中有1 mol NO2參加反應時,共轉移了4 mol電子,故轉移12mol電子時,消耗的NO2為12÷4×22.4L=67.2L,
故答案為:3NO2+H2O═2HNO3+NO;67.2;
(2)已知:①2SO2(g)+O2(g)?2SO3(g)△H=-196.6kJ•mol-1
②2NO(g)+O2(g)?2NO2(g)△H=-113.0kJ•mol-1,利用蓋斯定律將①×$\frac{1}{2}$-②×$\frac{1}{2}$得NO2(g)+SO2(g)?SO3(g)+NO(g)
△H=$\frac{1}{2}$×(-196.6kJ•mol-1)-$\frac{1}{2}$×(-113.0kJ•mol-1)=-41.8kJ•mol-1
A.無論是否達到平衡,體系壓強都保持不變,不能用于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A錯誤;
B.混合氣體顏色保持不變,說明濃度不變,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B正確;
C.SO2和NO的體積比保持不變,說明一氧化氮消耗和二氧化硫消耗相同,在化學方程式定量關系可知,證明反應正逆反應速率相同,能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C正確;
D.物質(zhì)的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則每消耗1mol SO3的同時生成1molNO2,反應逆向進行不能判斷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D錯誤.
                          NO2(g)+SO2(g)?SO3(g)+NO(g)
起始物質(zhì)的體積 a             2a                0                0
轉化物質(zhì)的體積 x               x                 x               x
平衡物質(zhì)的體積 a-x        2a-x               x                 x
平衡時NO2與SO2體積比為1:6,即$\frac{a-x}{2a-x}$=1;6,故x=$\frac{4}{5}$a,
故平衡常數(shù)K=$\frac{c(S{O}_{3})c(NO)}{c(N{O}_{2})c(S{O}_{2})}$=$\frac{{x}^{2}}{(a-x)(2a-x)}$=$\frac{(\frac{4}{5}a)^{2}}{(a-\frac{4}{5}a)(2a-\frac{4}{5}a)}$=$\frac{8}{3}$,
故答案為:-41.8,BC; $\frac{8}{3}$;
(3)由圖可知,溫度升高,CO的轉化率降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逆反應是吸熱反應,正反應是放熱反應,△H<0;壓強大,有利于加快反應速率,有利于使平衡正向移動,但壓強過大,需要的動力大,對設備的要求也高,故選擇250℃、1.3×104kPa左右的條件.因為在250℃、壓強為1.3×104 kPa時,CO的轉化率已較大,再增大壓強,CO的轉化率變化不大,沒有必要再增大壓強.
故答案為:<,在1.3×104kPa下,CO的轉化率已較高,再增大壓強CO的轉化率提高不大,而生產(chǎn)成本增加得不償失.

點評 本題以NO2、SO2、CO等物質(zhì)為載體,綜合考查化學平衡移動、平衡常數(shù)、蓋斯定律以計算等問題,側重于學生綜合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的考查,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反應PCl3(g)+Cl2(g)?PCl5(g)在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下列可以作為判斷其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有
( 。
①PCl3和PCl5的濃度相等;②PCl3的質(zhì)量分數(shù)保持不變;③容器中氣體的壓強保持不變;④PCl5的生成速率與PCl3的消耗速率相等;⑤容器中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⑥容器中氣體的平均摩爾質(zhì)量保持不變;⑦v(PCl3)=v(PCl5);⑧容器內(nèi)顏色不在改變.
A.4個B.5個C.6個D.7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若agH2SO4中含b個O原子,則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可以表示為$\frac{24.5b}{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某實驗小組設計用0.55mol/L的NaOH溶液50mL與0.50mol/L的鹽酸50mL置于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測定中和熱的實驗.
(1)該裝置中缺少的一種玻璃儀器是溫度計;燒杯間填充物的作用是保溫隔熱,減少熱量損失.
(2)實驗時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的運動方向是a.
a.上下運動  b.左右運動   c.順時針運動  d.逆時針運動
(3)實驗中,所用NaOH溶液稍過量的原因是保證鹽酸能夠完全被中和;如果用0.50mol•L-1的鹽酸和氫氧化鈉固體進行實驗,則實驗中所測出的“中和熱”數(shù)值將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4)該實驗小組做了三次實驗,每次取鹽酸和NaOH溶液各50mL,并記錄如下原始數(shù)據(jù):
實驗序號起始溫度t1/℃終止溫度t2/℃溫差(t2-t1)/℃
鹽酸NaOH溶液平均值
125.124.925.028.33.3
225.125.125.128.53.4
325.125.125.128.63.5
已知鹽酸、NaOH溶液密度均近似為1.00g/cm3,中和后混合液的比熱容c=4.18×10-3kJ/(g•℃),則該反應的中和熱△H=-56.8kJ/mol.(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1位)
(5)若三次平行操作測得數(shù)據(jù)中起始時鹽酸與燒堿溶液平均溫度相同,而終止溫度與起始溫度差(t2-t1)分別為①2.3℃②2.4℃③2.9℃,則最終代入計算式的溫度差平均值為2.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反應不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xiàn)的是(  )
A.SiO2→H2SiO3B.Cu→CuSO4C.Fe→FeCl2D.Al→Na[Al(O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9.實驗室常用苯甲醛在濃氫氧化鈉溶液中制備苯甲醇和苯甲酸,反應式如下:
2+NaOH→+
+HCl→
已知:
①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為:0.18g(4℃)、0.34g(25℃)、0.95g(60℃)、6.8g(95℃).
②乙醚沸點34.6℃,密度0.7138,易燃燒,當空氣中含量為1.83~48.0%時易發(fā)生爆炸.
③石蠟油沸點高于250℃

實驗步驟如下:
①向圖1所示裝置中加入8g氫氧化鈉和30mL水,攪拌溶解.稍冷,加入10mL苯甲醛.開啟攪拌器,調(diào)整轉速,使攪拌平穩(wěn)進行.加熱回流約40min.
②停止加熱,從球形冷凝管上口緩緩加入冷水20mL,搖動均勻,冷卻至室溫.反應物冷卻至室溫后,用乙醚萃取三次,每次10mL.水層保留待用.合并三次萃取液,依次用5mL飽和亞硫酸氫鈉溶液洗滌,10mL 10%碳酸鈉溶液洗滌,10mL水洗滌,分液水層棄去所得醚層進行實驗③.
③將分出的醚層,倒入干燥的錐形瓶,加無水硫酸鎂,注意錐形瓶上要加塞.將錐形瓶中溶液轉入圖2 所示蒸餾裝置,先緩緩加熱,蒸出乙醚;蒸出乙醚后必需改變加熱方式,升溫至140℃時應對水冷凝管冷凝方法調(diào)整,繼續(xù)升高溫度并收集203℃~205℃的餾分得產(chǎn)品A.
④實驗步驟②中保留待用水層慢慢地加入到盛有30mL濃鹽酸和30mL水的混合物中,同時用玻璃棒攪拌,析出白色固體.冷卻,抽濾,得到粗產(chǎn)品,然后提純得產(chǎn)品B.
根據(jù)以上步驟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②萃取時用到的玻璃儀器除了燒杯、玻璃棒外,還需分液漏斗(儀器名稱),實驗前對該儀器進行檢漏操作,方法是向分液漏斗加少量水,檢查旋塞芯外是否漏水,將漏斗倒轉過來,檢查玻璃塞是否漏水,待確認不漏水后方可使用.
(2)飽和亞硫酸氫鈉溶液洗滌是為了除去未反應完的苯甲醛,而用碳酸鈉溶液洗滌是為了除去醚層中極少量的苯甲酸.醚層中少量的苯甲酸是從水層轉移過來的,請用離子方程式說明其產(chǎn)生原因
(3)步驟③中無水硫酸鎂是干燥(吸收水分)劑;產(chǎn)品A為苯甲醇
(4)蒸餾除乙醚的過程中采用的加熱方式為水浴加熱;蒸餾得產(chǎn)品A加熱方式是石蠟油油浴加熱;蒸餾溫度高于140℃時應改用改用空氣冷凝管冷凝.
(5)提純產(chǎn)品B 所用到的實驗操作為重結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6.某實驗室以MnO2為原料制備少量高純MnCO3的操作步驟如下:
(1)制備MnSO4溶液:
在三頸燒瓶中(裝置如圖,所需的夾持和加熱裝置已省略)加入一定量MnO2和水,攪拌,通入N2和SO2混合氣體,持續(xù)反應一段時間.停止通入SO2后仍繼續(xù)反應片刻,過濾.(已知MnO2+H2SO3═MnSO4+H2O△H<0)
①裝置A中在加熱的條件下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NO2+NH4Cl$\frac{\underline{\;△\;}}{\;}$N2↑+NaCl+2H2O.
②反應過程中,為使SO2盡可能轉化完全,在通入SO2和N2比例一定、不改變固液投料的條件下,除了及時攪拌反應物外,還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任寫一條):控制適當?shù)臏囟然蚓徛ㄈ牖旌蠚怏w或增大SO2與MnO2的接觸面積.若SO2在裝置C中吸收率很低,則裝置D中可能出現(xiàn)的實驗現(xiàn)象是品紅顏色(迅速)變淺(或褪去).
(2)制備高純MnCO3固體:已知MnCO3難溶于水、乙醇,潮濕時易被空氣氧化,100℃開始分解;Mn(OH)2開始沉淀時pH=7.7.制備過程如下:

①寫出生成沉淀的離子方程式:Mn2++2HCO3-=MnCO3↓+CO2↑+H2O.
②“洗滌”操作包括先用蒸餾水洗滌沉淀,再用無水乙醇來洗滌沉.使用無水乙醇洗滌沉淀的主要目的是去MnCO3固體表面的水,防止MnCO3潮濕時被空氣氧化.
③若選用飽和Na2CO3溶液(pH約為12)和MnSO4溶液作為反應原料制備MnCO3沉淀,選用的加料方式最合理的是c(填字母).
a.將MnSO4溶液與Na2CO3溶液同時加入到反應容器中
b.將MnSO4溶液緩慢加入到盛有Na2CO3溶液的反應容器中
c.將Na2CO3溶液緩慢加入到盛有MnSO4溶液的反應容器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酸具有共同的性質(zhì),是因為(  )
A.都能電離出氫離子B.都能使石蕊試液變紅
C.都能跟堿反應生成鹽和水D.都含有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有4種有機物:,其中可用于合成結構簡式為的高分子材料的正確組合為(  )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