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關物質的性質與應用相對應的是( )
A.二氧化錳具有強氧化性,可用作H2O2分解的氧化劑
B.K2FeO4具有還原性,可用于自來水的殺菌消毒
C.濃硝酸在常溫下能使鋁鈍化,可用鋁槽車運輸濃硝酸
D.SO2具有漂白性,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黑龍江哈爾濱師大附中高二上開學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方程式正確的是
A.向硫酸亞鐵溶液中加入雙氧水的離子方程式:Fe2++2H2O2+4H+=Fe3++4H2O
B.粗硅制備的化學方程式:C+SiO2CO2↑+Si
C.石墨作電極電解CuSO4溶液的離子方程式:2Cu2++2H2O2Cu+O2↑+4H+
D.鐵發(fā)生吸氧腐蝕時負極上的電極反應式:Fe―3e―=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省高二上入學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反應條件的控制中不恰當的是()
A.為防止鐵生銹,在其表面涂一層防銹油漆
B.為防止火災,在面粉廠、加油站等場所要嚴禁煙火
C.為加快KClO3的分解速率,加入MnO2
D.為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把反應容器放到冷水中冷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河北省高三8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條件的離子反應方程式不正確的是( )
A.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過量的 NaOH溶液:Mg2+ +2HCO3-+ 4OH-= Mg(OH)2↓ + 2CO32-+2H2O
B.FeBr2溶液中通入等物質的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
C.KMnO4溶液中加H2O2,紫色褪去:2MnO4-+H2O2+6H+=2Mn2++3O2↑+4H2O
D.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2O2:2Na2O2+2Cu2++2H2O= 4Na++2Cu(O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河北省高三8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強電解質都是離子化合物,因此NaCl是離子化合物
B.醋酸溶液的導電能力可能比稀硫酸強
C.SO3的水溶液能導電,SO3是電解質
D.硫磺不導電,因此硫磺是非電解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廣東省潮州市高三8月月考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某無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中的幾種離子。
(1)不做任何實驗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離子是_________,理由是 。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過量稀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過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說明原溶液中肯定有的離子是________,有關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
(3)。2)的濾液加入過量NaOH溶液,出現白色沉淀,說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離子是_________,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4)原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陰離子是下列A-D中的(填序號)_________。
A.Cl- B.NO3- C.CO32- D.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廣東省潮州市高三8月月考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從組成元素上可以區(qū)別純凈物和混合物
B.可用丁達爾效應區(qū)分溶液與膠體
C.通過化學變化可以實現16O與18O間的相互轉化
D.由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化學鍵一定是離子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山西省協作體高三暑假第一次聯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標準狀況下兩種等物質的量的可燃氣體共1.68L,其中一種是烴,在足量氧氣中完全燃燒。若將產物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的白色沉淀質量為15.0g;若用足量堿石灰吸收燃燒產物,增重9.3g。則這兩種混合氣體可能為( )
A.H2與C2H4 B.CO與C2H4 C.CO 與C3H6 D.H2與C4H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河北省邯鄲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組物質中,滿足下圖物質一步轉化關系的選項是 ( )
選項 | X | Y | Z |
A | Na | NaOH | NaHCO3 |
B | Cu | CuSO4 | Cu(OH)2 |
C | C | CO | CO2 |
D | Si | SiO2 | H2Si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