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min) | CO | H2O | CO2 | H2 |
0 | 0.200 | 0.300 | 0 | 0 |
2 | 0.138 | 0.238 | 0.062 | 0J062 |
3 | c1 | c2 | c3 | c3 |
4 | c1 | c2 | c3 | c3 |
5 | 0.116 | 0216 | 0.084 | |
6 | 0.096 | 0.266 | 0.104 |
分析 (1)由圖可知,CO起始濃度為0.2mol/L、H2O的起始濃度為0.3mol/L,850℃時4min達到平衡,平衡時CO的濃度為0.08mol/L,則:
CO(g)+H2O(g)?CO2(g)+H2(g)
開始濃度(mol/L):0.2 0.3 0 0
變化濃度(mol/L):0.12 0.12 0.12 0.12
平衡濃度(mol/L):0.08 0.18 0.12 0.12
根據(jù)v=$\frac{△c}{△t}$計算v(CO);
(2)平衡常數(shù)K=$\frac{生成物平衡濃度的冪次方乘積}{反應物平衡濃度的冪次方乘積}$;
(3)CO轉化率=$\frac{CO濃度變化量}{CO的起始量}$×100%;
(4)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同種物質(zhì))或正逆反應速率之比等于系數(shù)之比(不同物質(zhì)),平衡時各種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等不再發(fā)生變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變,以此分析;
起始濃度與(1)中相同,而(1)中850℃平衡時CO濃度為0.08mol/L,正反應為放熱反應,降低溫度平衡向放熱反應進行,反應速率減小,根據(jù)影響平衡常數(shù)及反應速率的因素判斷;
(5)①3min、4min時同種物質(zhì)的濃度相等,處于平衡狀態(tài);
起始濃度與(1)中相同,而(1)中850℃平衡時CO濃度為0.08mol/L,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故該溫度下平衡時CO的濃度比原平衡850℃大;
②反應中△c(CO)=△c(H2O)=△c(CO2)=△c(H2),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5min時與開始相比CO、H2O、CO2的濃度變化之比為1:1:1,平衡向逆反應移動,故可能升高溫度、降低壓強或增大氫氣的濃度;
表中5min-6min之間,CO濃度降低0.02mol/L、H2O的濃度增大0.05mol/L、CO2的濃度增大0.02mol/L,故應該是增大水蒸氣的濃度.
解答 解:(1)由圖可知,CO起始濃度為0.2mol/L、H2O的起始濃度為0.3mol/L,850℃時4min達到平衡,平衡時CO的濃度為0.08mol/L,則:
CO(g)+H2O(g)?CO2(g)+H2(g)
開始濃度(mol/L):0.2 0.3 0 0
變化濃度(mol/L):0.12 0.12 0.12 0.12
平衡濃度(mol/L):0.08 0.18 0.12 0.12
v(CO)=$\frac{0.12mol/L}{4min}$=0.03mol/(L.min),
故答案為:0.03;
(2)CO(g)+H2O(g)?CO2(g)+H2(g)
平衡常數(shù)K=$\frac{c(C{O}_{2})×c({H}_{2})}{c(CO)c({H}_{2}O)}$,
故答案為:$\frac{c(C{O}_{2})×c({H}_{2})}{c(CO)c({H}_{2}O)}$;
(3)依據(jù)(1)中的計算得到CO轉化率=$\frac{0.12mol/L}{0.2mol/L}$×100%=60%;
故答案為:60%;
(4)CO(g)+H2O(g)?CO2(g)+H2(g).所以是氣體體積不變的放熱反應,
A.反應前后氣體系數(shù)和相等,容器中壓強始終保持不變,不能說明反應達到了平衡,故A錯誤;
B.混合氣體中c (CO)不變的狀態(tài)是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故B正確;
C.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計量數(shù)之比為正反應速率之比,v(H2)正=v(H2O)逆 說明水的正逆反應速率是相等的,反應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故C正確;
D.c(CO2)=c(CO)狀態(tài)不是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故D錯誤;
故選BC;
起始濃度與(1)中相同,而(1)中850℃平衡時CO濃度為0.08mol/L,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平衡常數(shù)只受溫度的影響,反應是放熱反應,若降低溫度,平衡正向進行,該反應的K值將增大,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將減小,
故答案為:BC;增大;減;
(5)①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3min、4min時都應個組分的濃度相同,故處于平衡狀態(tài);該反應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移動,故該溫度下平衡時CO的濃度比原平衡850℃大,即c1>0.08,
故答案為:大于;
②反應中△c(CO)=△c(H2O)=△c(CO2)=△c(H2),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5min時與開始相比CO、H2O、CO2的濃度變化之比為1:1:1,平衡向逆反應移動,故可能升高溫度、降低壓強或增大氫氣的濃度,故選D;
表中5min-6min之間,CO濃度降低0.02mol/L、H2O的濃度增大0.05mol/L、CO2的濃度增大0.02mol/L,故應該是增大水蒸氣的濃度,故選A,
故答案為:D;A.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計算與影響因素、化學平衡常數(shù)、化學平衡圖象等,題目難度中等,注意分析各物質(zhì)的濃度變化量關系判斷改變條件.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成分 | 成分的質(zhì)量(g) | 摩爾質(zhì)量(g•mol-1) |
蔗糖 | 25.00 | 342 |
硫酸鉀 | 0.87 | 174 |
阿司匹林 | 0.17 | 180 |
高錳酸鉀 | 0.316 | 158 |
硝酸銀 | 0.02 | 17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用X表示0~10 min內(nèi)該反應的平均速率為v(X)=0.045 mol•L-1•min-1 | |
B. | 根據(jù)上圖可求得化學方程式中a:b=1:3 | |
C. | 推測在第7 min時曲線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升溫 | |
D. | 推測在第13 min時曲線變化的原因可能是降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化學式 | CH3COOH | H2CO3 | AgCl | Ag2CrO4 |
Ka或Ksp | Ka=1.8×10-5 | Ka1=4.1×10-7 Ka2=5.6×10-11 | Ksp=1.8×10-10 | Ksp=2.0×10-12 |
A. | 常溫下,相同濃度①CH3COONH4 ②NH4HCO3 ③(NH4)2CO3溶液中,c(NH4+)由大到小的順序是:①>②>③ | |
B. | 向飽和氯水中滴加NaOH 溶液至溶液剛好為中性時,c(Na+)=2c(ClO-)+c(HClO) | |
C. | AgCl 易溶于氨水難溶于水,所以AgCl 在氨水中的Ksp 大于水中的 Ksp | |
D. | 向濃度均為1×10-3mol•L-1的KCl 和K2CrO4混合液中滴加1×10-3mol•L-1 的AgNO3溶液,CrO42-先形成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用CH3COOH 溶液做導電性實驗,燈泡很暗,能證明 CH3COOH 是弱電解質(zhì) | |
B. | 將Ca(OH)2的飽和溶液加熱,pH 和 Kw均增大 | |
C. | 25℃時,1.0×10-3mol•L-1鹽酸的pH=3.0,1.0×10-8 mol•L-1鹽酸的pH=8.0 | |
D. | 向pH相同的氨水和氫氧化鈉溶液中分別加入適量NH4Cl(s)后,兩溶液的pH均減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目的 | 實驗 | 現(xiàn)象 |
A | 檢驗CO2氣體中混有SO2 | 將氣體通入盛有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的洗氣瓶中 | 石灰水變渾濁 |
B | 檢驗黑色固體Fe3O4中含有+3價鐵元素 | 將少量黑色固體加入盛有KSCN溶液的燒杯中 | 固體溶解,溶液呈血紅色 |
C | 比較氯和碳的非金屬性強弱 | 將碳酸鈉溶液中滴入稀鹽酸 | 有氣泡產(chǎn)生 |
D | 驗證氧化性:Fe3+>Cu2+ | 將一定量銅粉加到盛有一定體積的1.0mol•L-1Fe2(SO4)3溶液的試管中 | 銅粉溶解,溶液變藍色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