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項與反應熱的大小無關的是( )

A.反應物的狀態(tài) B.反應物的多少 C.反應物的性質 D.反應的快慢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山東省棲霞市高三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一瓶Na2SO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學進行如下實驗: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蕩后,仍有白色沉淀。對此實驗下述結論正確的是

A.加硝酸后的不溶性沉淀一定是BaSO4

B.Na2SO3已部分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

C.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

D.此實驗能確定Na2SO3是否被部分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山東省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興趣小組探究SO2氣體還原Fe3+,他們使用的藥品和裝置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 )

A.能表明I-的還原性弱于SO2的現(xiàn)象是B中藍色溶液退色

B.裝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氣,防止污染空氣

C.為了驗證A中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加入用稀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

D.為了驗證A中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加入KMnO4溶液,紫紅色退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福建省寧德市高二上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某溫度下,可逆反應mA+nBpC+qD的平衡常數(shù)為K,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K隨壓強的改變而改變 B.K越大,C的平衡濃度越小

C.C的起始濃度越大,K值越大 D.K越大,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福建省寧德市高二上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對外加電流的金屬保護中,被保護的金屬( )

A.與電源的正極相連 B.表面上發(fā)生氧化反應

C.與電源的負極相連 D.與另一種活潑性較差的金屬相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福建省寧德市高二上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為了更好的解決能源問題,人們一方面研究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另一方面尋我新能源。以下做法不能提高燃料效率的是( )

A.煤的汽化與液化 B.液體燃料呈霧狀噴出

C.通人大大過量的空氣 D.將煤粉碎后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浙江省海寧市三校高二下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常規(guī)能源的合理利用和新能源的開發(fā)是當今社會人類面臨的嚴峻課題。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是世界上少數(shù)以煤為主要燃料的國家,下列關于煤作燃料的論點正確的是_______

A.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把煤作燃料簡單燃燒掉太可惜,應該綜合利用

B.煤是發(fā)熱很高的固體燃料,我國煤炭資源相對集中,開采成本低,用煤作燃料合算

C.煤燃燒時產(chǎn)生大量二氧化硫和煙塵,對環(huán)境污染嚴重

D.通過潔凈煤技術,如煤的氣化和液化以及煙氣脫硫,不僅減輕了燃煤污染,還能提高煤燃燒的熱利用率

(2)烏克蘭科學家將銅和鐵混合熔化制成多孔金屬,用于制作太空火箭上使用的煤油燃料霧化器,該霧化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浙江省海寧市三校高二下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關X、Y、Z、W四種金屬進行如下實驗:

1

將X和Y用導線連接,浸入電解質溶液中,Y不易腐蝕

2

將片狀的X、W分別投入等濃度鹽酸中都有氣體產(chǎn)生,W比X反應劇烈

3

用惰性電極電解等物質的量濃度的Y和Z的硝酸鹽混合溶液,在陰極上首先析出單質Z

根據(jù)以下事實,下列判斷或推測錯誤的是

A.Z的陽離子氧化性最強

B.W的還原性強于Y的還原性

C.Z放入CuSO4溶液中一定有Cu析出

D.用X、Z和稀硫酸可構成原電池,且X做負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高三上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表示正確的是

A.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過量二氧化碳:OH-+CO2=HCO3-

B.銅片跟三氯化鐵溶液反應:Fe3++Cu=Cu2++Fe2+

C.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a2++2ClO-+SO2+H2O=CaSO3↓+2HClO

D.Fe3O4與稀HNO3反應:Fe3O4+8H+=Fe2++2Fe3++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