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有機物一般經(jīng)過以下幾個基本步驟:分離、提純→確定實驗式→確定分子式→確定結構式,以下用于研究有機物的方法錯誤的是( 。
A、萃取是常用的有機物提純方法
B、燃燒法是研究確定有機物成分的有效方法之一
C、核磁共振氫譜通常用于分析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
D、對有機物分子紅外光譜圖的研究有助于確定有機物分子中的官能團
考點:有機物實驗式和分子式的確定,化學研究基本方法及作用
專題:有機化學基礎
分析:A、利用溶質在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溶解度的不同,使溶質從一種溶劑內轉移到另外一種溶劑中的方法.萃取是有機化學實驗室中用來提純化化合物的手段之一;
B、燃燒法能確定有機物中的最簡式.
C、核磁共振氫普通常用于分析有機物分子中化學環(huán)境不同氫原子種類及比例.
D、紅外光譜圖能確定有機物分子中的基團.
解答: 解:A、利用溶質在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溶解度的不同,使溶質從一種溶劑內轉移到另外一種溶劑中的方法.萃取是有機化學實驗室中用來提純化化合物的手段之一;故A正確.
B、利用燃燒法,能將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無機物,并作定量測定,通過無機物的質量推算出組成該有機物元素原子的質量分數(shù),然后計算出該有機物分子所含元素原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即確定實驗式,故B正確.
C、從核磁共振氫譜圖上可以推知有機物分子有幾種不同類型的氫原子及它們的數(shù)目,故C錯誤.
D、不同的化學鍵或官能團吸收頻率不同,在紅外光譜圖上處于不同的位置,所以紅外光譜圖能確定有機物分子中的化學鍵或官能團,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研究有機物的方法,難度不大,明確這幾個方法的區(qū)別是解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學反應達到化學平衡:A(g)+3B(g)?2C(g)(△H<0),將氣體混合物的溫度降低,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都變小,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B、正反應速率加大,逆反應速率變小,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C、正反應速率變小,逆反應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D、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都變小,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具有顯著抗癌活性的10-羥基喜樹堿的結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10-羥基喜樹堿的就法錯誤的是( 。
A、該物質屬于有機物
B、該物質不屬于烴
C、該物質完全燃燒后的產(chǎn)物只有CO2和H2O
D、該物質中既含有極性鍵又含有非極性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數(shù)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室以H2O2和MnO2為原料制取O2,每生成1mol O2轉移2NA個電子
B、標準狀況下,0.5NA個H2O分子所占有的體積為11.2L
C、1mol 硫酸鉀中陰離子所帶電荷數(shù)為NA
D、18.0g NH4+中所含的質子數(shù)為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比較下列各組物質的沸點,正確的是( 。
A、乙醇>丙烷
B、異戊烷>正戊烷
C、1-丁烯>1-庚烯
D、乙二醇>丙三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有機物分子中,若某個碳原子連接著四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這種碳原子稱為手性碳原子,凡是有一個手性碳原子的物質一定具有光學活性.例如,有機化合物有光學活性,分別發(fā)生下列反應:①與甲酸發(fā)生酯化反應②與氫氧化鈉水溶液共熱③與銀氨溶液作用④在催化劑存在下與氫氣作用.生成的有機物中無光學活性的是( 。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有機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乙醇、乙烷和乙酸都可以與鈉反應生成氫氣
B、乙醇可以被酸性重鉻酸鉀溶液直接氧化為乙酸
C、乙烯使溴水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反應均屬于加成反應
D、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氫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根據(jù)下列信息判斷氫氣燃燒生成水時的熱量變化,其中一定正確的是( 。
A、H2O分解為H2與O2時放出熱量
B、生成1mol H2O時吸收熱量245kJ
C、氫氣和氧氣的總能量小于水的能量
D、甲、乙、丙中物質所具有的總能量大小關系為乙>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25℃時,0.1mol/L的醋酸中,c(H+)=0.1mol/L
B、在稀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鈉固體,會促進醋酸的電離
C、在稀氨水中通入氨氣,所得溶液的pH減小
D、向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銨固體,則溶液中
c(OH-)
c(NH3?H2O)
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