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鋼鐵工業(yè)對促進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
①煉鋼時,加入硅、錳和鋁的目的是脫氧和調整鋼的成分.
②不銹鋼含有的Cr元素是在煉鋼過程的氧吹后(填“前”或“后”)加入.
③煉鐵和煉鋼生產(chǎn)中,尾氣均含有的主要污染物是CO.從環(huán)保和經(jīng)濟角度考慮,上述尾氣經(jīng)處理可用作燃料(或還原劑).

分析 ①煉鋼時,加入硅、錳和鋁主要是可以脫氧和調整鋼的成分;
②因為Cr易被氧化,為防止Cr被氧化,不銹鋼含有的Cr元素是在煉鋼過程的氧吹后,若氧吹前加入Cr會形成爐渣被除去;
③煉鐵和煉鋼生產(chǎn)中,CO是主要的還原劑,故尾氣均含有的主要污染物是CO,一氧化碳氣體易燃燒來解題.

解答 解:①煉鋼時,加入硅、錳和鋁,可與氧氣反應,且能改變合金的性質,起到脫氧和調整鋼的成分的作用,
故答案為:脫氧和調整鋼的成分;
②因為Cr易被氧化,為Cr被氧化,不銹鋼含有的Cr元素是在煉鋼過程的氧吹后,若氧吹前加入Cr會形成爐渣被除去,
故答案為:后;
③煉鐵和煉鋼生產(chǎn)中,CO是主要的還原劑,故尾氣均含有的主要污染物是CO,一氧化碳會引起中毒,故需對其進行尾氣處理.一氧化碳是一種很好的還原劑同時還是一種燃料,
故答案為:CO; 燃料(或還原劑).

點評 本題考查工業(yè)煉鐵,題目難度不大,注意把握反應的原理,注重相關基礎知識的積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鋁、鐵、銅及其化合物在生產(chǎn)、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試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可利用電解工業(yè)冶煉單質鋁,則陽極電極反應式為2O2-+4e-═O2↑.
(2)制造電路板的工藝中,F(xiàn)eCl3溶液可以蝕刻銅箔,請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Fe3++Cu═2Fe2++Cu2+
(3)已知銅與稀硫酸不反應,但將銅片在稀硫酸中長時間加熱時溶液會呈藍色,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原因2Cu+O2+2H2SO4$\frac{\underline{\;\;△\;\;}}{\;}$2CuSO4+2H2O.
(4)氯化鋁廣泛用于有機合成和石油工業(yè)的催化劑.將鋁土礦粉(主要成分為Al2O3)與焦炭混合后加熱并通入氯氣,可得到氯化鋁,同時生成CO,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Al2O3+3Cl2+3C$\frac{\underline{\;\;△\;\;}}{\;}$2AlCl3+3CO.
(5)已知Cu2S可以和硝酸反應,請配平下列化學反應方程式:
□Cu2S+□HNO3 $\frac{\underline{\;\;△\;\;}}{\;}$□CuSO4+□Cu(NO32+□NO↑+□3Cu2S+16HNO3$\frac{\underline{\;\;△\;\;}}{\;}$3CuSO4+3Cu(NO32+10NO↑+8H2O
(6)某校興趣小組欲測定一種鐵鋁硅合金(FexAlySiz)粉末的組成,提出如下方案:準確稱取1.46g該合金粉末,加入過量鹽酸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測定剩余固體質量0.07g.向濾液中滴加足量濃NaOH溶液,充分攪拌、過濾、洗滌得固體.再將所得固體充分加熱、灼燒得紅棕色粉末1.60g,通過計算確定此合金的組成為Fe8Al4Si.(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將相同質量的Na、Mg、Al、Zn、Fe分別投入足量的稀鹽酸中,置換出的氫氣由多到少的順序正確的是( 。
A.Na>Mg>Al>Zn>FeB.Al>Mg>Na>Fe>ZnC.Mg>Al>Na>Zn>FeD.Zn>Fe Na>Mg>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甲醇的研究成為當代社會的熱點.

Ⅰ.甲醇燃料電池(DNFC)被認為是21世紀電動汽車最佳候選動力源.
(1)101kP  a時,1mol CH3OH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放出熱量726.51kJ/mol,則甲醇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H3OH(l)+$\frac{3}{2}$O2(g)═CO2(g)+2H2O(l)△H=-726.51kJ/mol.
(2)甲醇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中將甲醇蒸汽轉化為氫氣的兩種反應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H1=+49.0kJ•mol-1
②CH3OH(g)+$\frac{1}{2}$O2(g)=CO2(g)+2H2(g)△H2
已知H2(g)+$\frac{1}{2}$O2(g)=H2O(g)△H=-241.8kJ•mol-1
則反應②的△H2=-192.8kJ•mol-1
(3)甲醇燃料電池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甲醇進入負極(填“正”或“負”),正極發(fā)生的電極反應為O2+4H++4e-═2H2O.負極發(fā)生的電極反應為CH3OH+H2O-6e-═6H++CO2
Ⅱ.一定條件下,在體積為3L的密閉容器中反應CO(g)+2H2(g)?CH3OH(g)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
(1)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K=$\frac{{c(C{H_3}OH)}}{{c(CO)•{c^2}({H_2})}}$;根據(jù)圖2,升高溫度,K值將減。ㄌ睢霸龃蟆、“減小”或“不變”).
(2)500℃時,從反應開始到達到化學平衡,以H2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是$\frac{{2{n_B}}}{{3t{\;}_B}}$mol•L-1•min-1(用nB、tB表示).
(3)判斷該可逆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是cd(填字母).
a.v生成(CH3OH)=v消耗(CO)         b.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
c.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改變 d.CO、H2、CH3OH的濃度均不再變化
(4)300℃時,將容器的容積壓縮到原來的$\frac{1}{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對平衡體系產(chǎn)生的影響是cd(填字母).
a.c(H2)減少                   b.正反應速率加快,逆反應速率減慢
c.CH3OH 的物質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時$\frac{c({H}_{2})}{c(C{H}_{3}OH)}$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稀強酸、稀強堿反應生成1mol水時放出57.3kJ的熱.
(1)實驗室中可用稀鹽酸和氫氧化鋇稀溶液反應來測定中和熱.請寫出能表示該反應中和熱的熱化學方程式$\frac{1}{2}$Ba(OH)2(aq)+HCl (aq)═$\frac{1}{2}$BaCl2(aq)+H2O(l)△H=-57.3 kJ/mol;
(2)分別取100mL 0.50mol/L鹽酸與100mL 0.55mol/L NaOH溶液進行中和反應.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假設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熱容c=4.18J/(g•℃).實驗時,測得反應前鹽酸與NaOH溶液的平均溫度為21.5℃,反應后混合溶液的溫度為24.9℃.
則實驗測得的中和熱△H=-56.8 kJ/mol(保留1位小數(shù)).
(3)如果用含1mol CH3COOH的稀醋酸與足量稀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反應放出的熱小于57.3kJ(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醋酸的電離過程吸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苯乙酮的制備原理及裝置圖如圖:

已知:①制備過程中還有CH3COOH+AlCl3→CH3COOAlCl2+HCl↑等副反應.
②苯乙酮微溶于水,易溶于苯等有機溶劑.

主要步驟:
(Ⅰ)合成:在100mL 三頸瓶中加入13g無水AlCl3和16mL無水苯,邊攪拌邊慢慢滴4mL乙酸酐,滴加完畢后水浴加熱直到?jīng)]有HCl氣體逸出為止.
(Ⅱ)分離與提純:
①反應混合物邊攪拌邊慢慢滴加一定量濃鹽酸與冰水混合液,再分液得到有機層
②水層繼續(xù)用苯萃取兩次,每次8mL.
③將①②所得有機層合并,洗滌,干燥,蒸去苯,得到苯乙酮粗產(chǎn)品
④蒸餾粗產(chǎn)品得到苯乙酮,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c的作用:冷凝回流原料;裝置d中漏斗的作用:防止倒吸.
(2)分離與提純操作中第①步滴加一定量濃鹽酸和冰水的主要目的是溶解鋁鹽,寫出這步操作中滴加濃鹽酸的另外一個作用把溶解在水中的苯乙酮提取出來以減少損失.
(3)分離與提純的操作中第二步②的目的是把溶解在水中的苯乙酮提取出來以減少損失,該操作中不能用乙醇萃取的原因是乙醇與水互溶.
(4)使用分液漏斗萃取時,先后加入待萃取劑,經(jīng)振搖,靜置,分層,分液時苯層的具體操作為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某次發(fā)射衛(wèi)星火箭用N2H4(肼)作燃料,NO2作助燃劑,反應生成生成N2、液態(tài)H2O.資料顯示:
N2(g)+2O2(g)═2NO2(g),△H1=+67.2kJ/mol①
N2H4(g)+O2(g)═N2(g)+2H2O(l),△H2=-534kJ/mol②
則火箭燃燒1mol N2H4時所放出的熱量為567.6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制備型實驗題)
Na2S2O3?5H2O在化學定量分析中常用作基準物質,實驗室制備原理為2Na2S+Na2CO3+4SO2$\frac{\underline{\;\;△\;\;}}{\;}$3Na2S2O3+CO2.現(xiàn)設計如下裝置(夾持儀器省略)進行實驗.

(1)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2H2SO4$\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C中所盛試劑可能是NaOH溶液;若要停止A中的化學反應,除取下酒精燈加熱外,還可以采取的操作是將銅絲抽離液面停止反應.
(3)甲同學在加熱A后,發(fā)現(xiàn)液面下的銅絲變黑.該同學對黑色生成物提出如下假設:
①可能是CuO;         ②可能是Cu2O;         ③可能是CuS
乙同學認為假設②一定不成立,依據(jù)是Cu2O是磚紅色;該同學設計如下實驗進一步驗證黑色物質的組成:
基于上述假設分析,黑色物質的組成為CuS(填化學式).
(4)實驗室用Na2S2O3標準溶液測定廢水中Ba2+的濃度,過程如下:(已知:2S2O32-+I2═S4O62-+2I-).
廢水25.00mL$→_{過濾}^{足量K_{2}CrO_{4}溶液}$BaCrO4固體$→_{稀鹽酸}^{過量HI}$I2、Cr3+、Ba2+、Cl-$\stackrel{Na_{2}S_{2}O_{3}溶液}{→}$終點   
①寫出BaCrO4沉淀與過量HI、HCl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BaCrO4+16H++6I-═3I2+2Ba2++2Cr3++8H2O;
②若以淀粉為指示劑,則達到滴定終點時的現(xiàn)象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由藍色變?yōu)闊o色,且半分鐘內不變色;
③若Na2S2O3標準溶液的濃度為0.0030mol?L-1,消耗該Na2S2O3標準溶液的體積如圖3所示,則廢水中Ba2+的濃度為0.0011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研究Cu與濃H2SO4的反應,設計如下實驗探究方案(裝置中的固定儀器和酒精燈均未畫出)

實驗選用細銅絲、98.3%H2SO4、品紅溶液、澄清石灰水、CC14、NaOH溶液等藥品,銅絲被卷成螺旋狀,一端沒入濃H2SO4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
以下是該學習小組部分交流記錄及后續(xù)探究實驗的記錄.
材料一:小組交流滴錄
學生1:加熱前,無現(xiàn)象發(fā)生;加熱后,液面下銅絲變黑,產(chǎn)生氣泡,有細小黑色顆粒狀物質從銅絲表面進入濃硫酸中,黑色物質是什么?值得探究!
學生2:我也觀察到黑色顆粒狀物質,后來逐漸轉變?yōu)榛野咨腆w,我想該灰白色固體極有可能是未溶于濃硫酸的CuSO4
學生3:你們是否注意到液面以上的銅絲也發(fā)黑,而且試管上部內壁有少量淡黃色S固體凝聚,會不會液面以上的銅絲與硫發(fā)生了反應,我查資料發(fā)現(xiàn):2Cu+S=Cu2S(黑色).
材料二:探究實驗剪輯
實驗1:將光亮的銅絲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變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銅絲重新變得光亮,溶液呈藍綠色;將光亮的銅絲置入加熱的硫蒸氣中變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無變化.
實驗2:截取濃硫酸液面上方變黑的銅絲,插入稀硫酸中無變化;將濃硫酸液面下方變黑的銅絲,插入稀硫酸、黑色明顯變淺,溶液呈藍綠色.
實驗3:將溶液中的黑色顆粒狀物質,經(jīng)過濾、稀硫酸洗、蒸餾水洗、干燥后放入氧氣流中加熱,然后冷卻,用電子天平稱重發(fā)現(xiàn)質量減少10%左右.
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D、E兩支試管中CC14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2)加熱過程中,觀察到A試管中出現(xiàn)大量白色煙霧,起初部分煙霧在試管上部內壁析出淡黃色固體物質,在持續(xù)加熱濃硫酸(沸騰)時,淡黃色固體物質又慢慢地消失.寫出淡黃色固體消失的化學反應方程式:S+2H2SO4(濃)$\frac{\underline{\;加熱\;}}{\;}$3SO2↑+2H2O;
(3)對A試管中的濃H2SO4和銅絲進行加熱,很快發(fā)現(xiàn)C試管中品紅溶液褪色,但始終未見D試管中澄清石灰水出現(xiàn)渾濁或沉淀.學生1猜想是由于SO2溶解度較大,生成了Ca(HSO32的緣故.請你設計實驗驗證學生1的猜想取樣后,向其中加氫氧化鈉溶液,觀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4)根據(jù)上述研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液面下方銅絲表面的黑色物質成分是CuO、CuS、Cu2S;(寫化學式)
(5)反應完全后稀釋溶液呈酸性,學生2猜想反應中濃硫酸可能過量,請你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以驗證稀釋后的溶液由于硫酸過量呈酸性,取稀釋后的溶液適量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鐵粉,若有無色無味的氣體產(chǎn)生,證明硫酸過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